最近,丹媽查閱了很多資料,也做了不少功課,針對這兩大疑惑,跟大家一起探討下:
一、 為什么英語啟蒙越早越好?
1、晚一點不如早一點,抓住“語言學習關(guān)鍵期”
1)關(guān)于語言學習,先和大家說說很著名的理論,叫“關(guān)鍵期假設(shè)”。
這是神經(jīng)生理學家Penfield和Roberts從大腦可塑性的角度提出的,提出十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
另外,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vid Lenneberg也從以醫(yī)學臨床研究表明,人的語言學習有一個關(guān)鍵期,這個時期學習語言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容易。
在大腦的邊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腦來學習語言的。在11-19歲左右,大腦會完成邊化。之后,人就靠左腦來學習語言了。語言學習在全腦學習時期的效果最好,因此,10歲前就是所謂的“語言學習關(guān)鍵期”。
狼孩的例子,常被用作語言關(guān)鍵期的佐證。
“狼孩”卡瑪拉在七八歲時被發(fā)現(xiàn),回到人群中生活。研究人員對她進行了長期的語言恢復(fù)訓練,8年后,她只學會了45個單詞,直到16歲死去也沒真正學會講話。錯過語言關(guān)鍵期的狼孩,學習效率遠遠低于幼童。
2)關(guān)于語言關(guān)鍵期,今天想跟大家再介紹美國華盛頓大學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所副主任、言語聽覺學教授帕特里夏·庫爾,她在TED的著名演講中《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又提出了一些新觀點。
她認為,孩子語言的關(guān)鍵期在0-7歲,7歲前的寶寶完全有能力同時習得兩種語言,7歲后語言的學習效率開始下降。
而等到17歲后,語言的學習效率變得很低。
成人學英語,更多靠的是有意識的學習,是刻意的死記硬背。而孩子學英語,更多靠的是無意識的習得。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大量的語言接觸,自然而然地吸收,就像我們學習母語一樣。事實證明,習得的效果是遠勝于學習的。
因此,抓住英語啟蒙的關(guān)鍵期,學習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2、早學外語,多種語言之間會互相干擾嗎?
1)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能超乎想象
研究表明:嬰兒具有強大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能力,會默默地聽大人說話,并在大腦里進行統(tǒng)計分析,建立語言數(shù)據(jù)庫。
每個小嬰兒都是世界公民,能區(qū)分所有語言的所有發(fā)音,具備掌握任意語言的潛能。
多語環(huán)境下,寶寶可以分辨出各種口音的細微差別,但如果只接受單一的語言刺激,長大后可能存在辨別外語發(fā)音細微差別的困難。兩歲后,孩子會慢慢喪失辨別母語里沒有的音的能力。
2)多種語言,會不會對孩子造成語言混淆?
庫爾教授認為,無論孩子是一種語言還是多種語言環(huán)境下成長,語言的數(shù)量本身,既不增大也不減少他們出現(xiàn)語言障礙或者遲緩的概率。
也就是說,多語言并行學習并不會導(dǎo)致小孩“說話晚”或者“語言混淆”。
因為孩子學習語言,學的是包括語言在內(nèi)的一整套與環(huán)境互動的方式。換句話說,孩子很自然地就能明白,該在什么樣的情境下使用什么語言,在母語和外語之間切換非常快,并不會混淆。
比如:家里有老人講方言,孩子可以跟老人用方言交流,跟父母用普通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切換自然。
劃重點:寶寶可以盡早學習外語,不存在不同語言之間相互干擾的問題。反而是可以抓住關(guān)鍵期的“先天”優(yōu)勢,更好地進行雙語學習。當然,如果錯過了語言關(guān)鍵期,不代表就不能學好外語了,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 那英語啟蒙怎樣最有效?
1、浸入式學習,背出來不如玩出來。
1)選擇浸入式學習,而不是填鴨式學習。
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一門語言曝光時間能達到30%以上,就可能將它習得為母語。讓孩子盡早暴露在雙語環(huán)境中,像學母語一樣自然地吸收外語,這叫浸入式學習。
這比起長大后再用背單詞、記語法的填鴨式學習有效的多。
2)精選英語資源,通過大量的“輸入”磨出孩子的英文耳朵
精選資源要以經(jīng)典為基礎(chǔ),再結(jié)合孩子的興趣進行引導(dǎo)。比如孩子喜歡水果,就從水果類資源開始學習;孩子喜歡汽車,就從汽車類資源開始學習。從興趣點出發(fā),再慢慢延伸到其他內(nèi)容,感興趣的東西學起來最不費力。
通過精選的英語資源,跟孩子一起聽英語歌謠、看英文原版動畫片、讀英文繪本,親子情景互動。
3)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式是真人面對面地交流,在親子互動中進行英語學習是最有效的方式。
庫爾教授的研究里,讓兩組嬰兒學習普通話,結(jié)果顯示,面對電視、音頻、文本的學習效果基本無效,只有真人交流才行。
因此,英語啟蒙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帶孩子在玩中學英語。
2、 怎么跟孩子“玩”著學外語呢?
1) 結(jié)合“語境”進行學習,隨時隨地想辦法用英語和孩子對話。
利用那些反復(fù)出現(xiàn)的日常活動,如吃飯、上廁所、睡覺、起床,來跟孩子說英語。在大量的重復(fù)場景中強化,鞏固孩子的記憶。
比如喊叮當起床的時候,我對他說 “Get up”;跟他互動問好時說 “good morning”;陪他刷牙洗臉的時說“Brush my teeth,Wash my face”;喊他吃飯的時說“”let's go to eat”;回家時說“Let‘s go home”。
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大量重復(fù)的單詞,如食物、水果、玩具等。用這些跟孩子接觸最多的、最感興趣的日常詞匯,變著花樣地教孩子。比如說:“寶寶愛吃水果,apple banana grape strawberry”。說到某個單詞的時候,就指著對應(yīng)的水果,重復(fù)幾次,孩子很容易就理解并記住了水果的英文名。
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盡量讓對話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不要有太明顯 “教”的痕跡。
2)陪孩子一起聽著兒歌邊唱邊跳。
孩子在開心時,是學習效果最好的時候。
兒歌是近年來語感啟蒙最受推崇的方式,可以說是英語啟蒙的金鑰匙。
一兩分鐘的英文兒歌,配合歡快的節(jié)奏,加上各種夸張的動作,會很大地帶動孩子的學習熱情,完成了一次英語學習。
父母可以唱出來,動起來,結(jié)合歌詞做互動。比如在陪叮當聽兒歌《One Little Finger》時 ,我一邊唱邊一邊隨著歌詞指出鼻子、眼睛等部位,讓他明白單詞代表的具體含義,有直觀的認識,又有趣味的互動。
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也跟著蹦出單詞,跟著我學動作,常常玩得不亦樂乎。
在這個過程中,聽懂單詞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體會到英語的韻律節(jié)奏,培養(yǎng)英語語感。
3)結(jié)合繪本、動畫片、電影等,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戲。
當孩子有一定的輸入之后,要積極鼓勵孩子輸出。比如讓孩子一起跟唱英文兒歌,或結(jié)合繪本、動畫片進行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戲。這種方式,比你直接讀繪本給他聽好玩的多。(文末我有介紹相關(guān)的各類資源文章)
劃重點:英語啟蒙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要多利用資源,結(jié)合生活場景,開動腦筋,盡量陪孩子“玩”出來。磨耳朵的過程,不是為了孩子聽懂,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語感。這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
當然,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配合線下的英語教學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外語環(huán)境,促進學習。因為孩子在和同齡人共同學習中,更容易進步。
但不能把孩子扔到英語培訓班,就覺得大功告成了。一周一兩次的英文培訓提供的情境還是有限的,英語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
父母帶領(lǐng)孩子,在充滿趣味的親子互動中,在生活中自然的習得,這樣的啟蒙效果才是最好的。
本文參考資料:
1、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關(guān)鍵期假設(shè)理論是語言學理論)
2、TED的著名演講:《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
3、得到專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
● 丹媽碎碎念 ●
學習英語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分享的只是一點早期啟蒙的理論和方法。隨著孩子水平的提升,慢慢地要加入自然拼讀、分級閱讀等學習方式。更為具體的關(guān)于生活中怎么利用兒歌/繪本/原版動畫等資源給叮當啟蒙英語,大家想看的話,我會在寫文章分享。
另外,不管是文章還是團購,留言都會有很多媽媽留言,自己英語不好啊,開不了口不知道怎么教。這點,我覺得真不要羞愧,給孩子英語啟蒙,其實就是逼著我們做父母的也開始學英文。老實說,其實我的口語也挺爛的,屬于啞巴英語。所以每次在給叮當讀繪本時 ,我會做大量功課,照著音頻先練熟了,陪讀就不會磕磕巴巴了。
平時,我也在書桌上放一兩本英語日常幾百句的書,沒事就練習幾句,這樣跟娃互動隨時用的上。我覺得英語其實也沒什么捷徑,最好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同的輸入,不斷的重復(fù),加深印象。孩子學習英語晚了的,也不用著急,要知道,刻意練習,比學習年齡更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