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讀后感
春節(jié)假期讀了兩本書,一本是桐華的《半暖時光》,一本是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這兩本書是同期穿插著讀的,對比十分強烈。
年歲漸長,我漸漸對“所愛之人竟然是殺父仇人”這類波折的劇情失去了興趣,如今,真實的生活反而更容易打動我的心。
《步履不停》講述的是每個家庭都共有的故事——關(guān)于誤會與諒解,親情與寬恕。借由離家的孩子返家與年邁的父母共度的一段時光,捕捉生命的點滴細微卻又引起層層漣漪的悸動。
夏末的季節(jié),橫山良多與妻兒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邊的老家,久違的橫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在母親絕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婦羅,加上外賣的壽司和鰻魚飯之間,閑散的度過看似平凡的一天。
這本書中有很多的對話,在途中,在廚房,一家人吃飯時,還有散步的路上。是枝裕和通過父親、母親、姐姐一家、我、妻子、繼子各式各樣的對話,將記憶緩緩打開,人物形象逐漸豐滿起來。
一段段的對話中,不經(jīng)意喚起的回憶,都是每個人心底最深地秘密。
“我”和父親多年不和,父親的固執(zhí),母親的喋喋不休,都是讓“我”想要逃離的原因。那份負(fù)擔(dān),甚至在還沒有抵達時就已經(jīng)開始在“我”心中作祟。
春節(jié)假期,很多離家的游子都返回了闊別許久的家鄉(xiāng),一個簡單的家庭傳統(tǒng),一道久違的菜肴,都會讓整個家族的記憶呼之欲出。
漂泊在外,思念家鄉(xiāng),終于在春節(jié)假期可以和家人團圓。也許你和中年危機的作者一樣,多年來已經(jīng)不知該如何和父母相處,曾經(jīng)一些令人不快的記憶銘刻于心。
于是便有了飯桌上小心翼翼的對話和忍不住的爭執(zhí)。千里迢迢回到家中,卻因和父母理念不同而萌生盡快離家的沖動。
主人公橫山良多就是在這樣的糾結(jié)矛盾中度過了和父母共處的最后一晚。
在這一天,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一件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但即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么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錯的遠遠的看著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而第二天,我甚至忘記了這些事件,仍然對他們的存在感到厭煩,然后馬上回到了屬于我自己的、與他們毫不相干的日常生活。
雙親會老,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會死,多半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沒能與他們的衰老或死亡發(fā)生一點聯(lián)系這件事,對我來說如鯁在喉。
人生,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
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后,最真實的感受。
不久之后父親驟然離世,很快母親也在12月28日病倒,良多最終沒能再和母親共度新年。
書中對于母親的病倒有這樣一段描述。在那之前不久,良多曾夢到父親,父親囑咐他28號回去,但他不愿和母親相處太長的時間,想著反正要過年了,如果提前三天回去,就要在那個讓他渾身不自在的家中多待三天。他說:“我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精神和體力花這么多時間在母親身上了?!?/span>
后悔,或是說罪惡感,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消失。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當(dāng)她倒下的時候,若我在旁邊到底能幫上什么忙。
但在那之后,我不知道夢到了多少次抱著母親等待救護車來的夢。這個夢一直糾纏了我三年才終于消散。
我從這里學(xué)到的教訓(xùn)是:人生總會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無法挽回的過錯。
如果你知道,這一次的團聚也許是最后一次,又會怎樣回應(yīng)古板的父親和嘮叨的母親?
我父親曾告訴我:孝敬父母只要心中有感動就立刻行動。
當(dāng)你看到某個畫面心底泛起一絲漣漪,當(dāng)你在某個溫暖的午后突然回憶起童年的溫暖瞬間,不妨拋開那個羞澀的自己,向父母表達愛意吧。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有些遺憾將終身陪伴,且行且珍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