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杜 堅(新精英生涯高級咨詢師)
主持人&轉(zhuǎn)播支持:鄧海軍—V33生涯規(guī)劃師認證班
整理:高 晶—V33生涯規(guī)劃師認證班
方譯苗—V12生涯規(guī)劃師認證班
張 巖—V31生涯規(guī)劃師認證班
新精英生涯學(xué)院是新精英生涯規(guī)劃師認證班畢業(yè)學(xué)員的在線學(xué)習(xí)成長平臺,每周三晚固定2小時學(xué)習(xí)時間,內(nèi)容涵蓋生涯規(guī)劃知識學(xué)習(xí)與工具應(yīng)用、職業(yè)發(fā)展問題指導(dǎo)、各行業(yè)/領(lǐng)域信息分享、學(xué)員分享與交流等。
敘事療法是在后現(xiàn)代思潮中興起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生涯咨詢中應(yīng)用敘事療法,通過咨詢者自己的講述,以故事敘說的方式來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重構(gòu)自己的生命故事,解決人生主題、自我概念等一系列問題。
主講嘉賓:杜堅
生涯規(guī)劃師(CMT)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中澳敘事治療認證(Dulwich centre)
多年NGO從業(yè)經(jīng)驗,任教育NGO項目總監(jiān),承擔公益項目研發(fā)、管理、培訓(xùn)及督導(dǎo)工作。曾參與組織“職場人物研究”及中學(xué)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研發(fā)授課及評估。
熟悉公益慈善、心理及職業(yè)咨詢、教育培訓(xùn)、獵頭、互聯(lián)網(wǎng)等領(lǐng)域。2006年開始學(xué)習(xí)心理咨詢,2011年進入生涯規(guī)劃領(lǐng)域,通過咨詢、教練、培訓(xùn)、團體輔導(dǎo)等方式助人自助。
實戰(zhàn)型咨詢師,不僅關(guān)注職業(yè)發(fā)展問題也關(guān)注個人內(nèi)在成長。累積生涯發(fā)展、心理成長案例上百例,咨詢時間近千小時。
本期分享模塊簡介:
1、敘事的基本理念
2、敘事基本方法
3、敘事在生涯中的運用
4、敘事的學(xué)習(xí)資源
5、互動答疑
一. 敘事療法的起源
當我們提到敘事時,用一兩個關(guān)鍵詞來表達對敘事的感觸,那會是什么呢?可能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故事。敘事療法的起源,也得從一個故事說起。
上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有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麥克在一家醫(yī)院心理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他受過很好的家庭治療和社會工作的訓(xùn)練,他希望成為一個好的咨詢師與助人者。
在70年代,來詢者可選的治療手段并不多,麥克能很好的用自己學(xué)習(xí)到的方法去工作,但他總覺得缺了點什么。于是他希望嘗試新的方法,想試試看對自己有效的思考能不能幫助別人。
有一天,有個母親帶著自己7歲的男孩斯賓塞來到麥克的咨詢室,告訴麥克,孩子患遺屎癥(俗稱:大便失禁)試了很多方法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都收效甚微。母親很沮喪都已經(jīng)要放棄了,斯賓塞也覺得自己是個問題,無法改變。之前麥克的很資深的同事也表示很頭疼,對于麥克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麥克想,既然常規(guī)方法都沒用,不如試試自己的方法。在他第一次見斯賓塞時,小男孩看起來很沮喪。麥克沒有太多和父母溝通,反而直接問斯賓塞:“你對你自己的遺屎癥有什么理解?”小男孩很驚訝,這個治療師居然想聽聽自己的意見。麥克很肯定地說:“我很清楚這件事,但是這個詞很普遍,已經(jīng)遠離了你個人的經(jīng)驗,所以我想聽聽看你怎么看?!本瓦@樣,這個咨詢開始了。
麥克希望協(xié)助這個家庭,用一種獨一無二的、更接近本地經(jīng)驗的方式來把這個困擾他們的現(xiàn)象更加形象地塑造出來,于是就有個這段對話。
麥克:“斯賓塞,蘇珊(母親)你們能告訴我住在遺屎癥王國感覺如何?”
母親:“他有時像傾盆大雨一樣真的很麻煩,真的無法掌控?!?/span>
麥克:“是嗎?斯賓塞”
這時,小男孩看起來輕松了些。
斯賓塞:“對!媽媽。”
麥克:“斯賓塞,那你會怎樣形容遺屎癥?”
斯賓塞努力去想。
麥克:“他沒有收到你們的邀請,卻到處破壞你們的生活,你們想對引起這些錯誤,而讓你們無法順利生活的遺屎癥說些什么?”
母親:“我會說這是搞怪的遺屎癥?!?/span>
麥克:“斯賓塞,你會怎么說?”
斯賓塞:“我想想,那是搞怪先生!”
麥克:“好的,那他就是‘搞怪先生’!”
接下來,麥克和斯賓塞還有媽媽一起談?wù)撈鹚麄兒汀案愎窒壬毕嗵幍慕?jīng)驗,讓他們能夠為這個問題塑造出更加生動的形象。例如“搞怪先生”做過的那些破壞他們生活的事情。包括它用的計謀策略都得到了澄清,而且“搞怪先生”打算在斯賓塞生活中執(zhí)行的破壞計劃也被他們攤開來解釋。這個問題的定義變得和醫(yī)學(xué)上的描述很不一樣,而且是特別獨特而接近這個家庭的經(jīng)驗。在這個過程中斯賓塞變得越來越有活力,就算他不知道如何去對待遺屎癥,至少他知道了如何發(fā)起一次反擊。有了媽媽的幫助,斯賓塞決心要從“搞怪先生”那里奪回自己的生活。
再后來麥克在越來越多的個案中運用這種方法。他欣喜地發(fā)現(xiàn),當他用這些方法時候,很多家庭都在這個過程中和自己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問題。再再后來,麥克決定要發(fā)展他這套方法,他選擇了離開那家醫(yī)院,在阿德雷德創(chuàng)辦了一家叫做達力奇中心的心理治療和社區(qū)活動中心。并和好友大衛(wèi)不斷交流、碰撞,將這套方法整合為一個新的療法,這就是敘事療法。
這個故事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案例的時候,充滿感動和敬意。在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統(tǒng)治”治療界的時候,居然還有這么離經(jīng)叛道的方式,這么充滿人情味的治療式。他并不診斷當事人的問題,他也不把所謂的專業(yè)、判斷奉為歸列。他最大的特點是不把當事人當病人、當作能力欠缺而被治療的人。而是帶著好奇傾聽當事人的本地經(jīng)驗,激發(fā)當事人自己的力量。敘事是一個真正把人當人的療法。
敘事認為人是生活在社會脈絡(luò)中的,我們常常是透過關(guān)系和文化來理解我們的生活,來形成我們對自己的認同。那同樣,問題也是在這樣的脈絡(luò)中形成的,沒有脫離關(guān)系、沒有脫離文化而存在的問題,問題是被我們以及我們周邊生活的人和文化共同建構(gòu)出來的。這是敘事最基本的出發(fā)點,也是社會建構(gòu)主義。因此人要擺脫問題對自己的控制,不僅僅只是看自己,需要檢視問題所處的環(huán)境,身邊的人秉持的觀念以及我們置身其中的情境。
二. 敘事的基本假設(shè)
1.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本身都是價值。
我們認識世界時,學(xué)習(xí)知識時,最常做的就是分類,通過分類讓我們在一定的框架、一定的維度去認識這個原本看起來雜亂無章的世界以及千差萬別的人。但是有時候這些分類往往過于僵化和固著,讓我們似乎看到的眼前這個人、一件事情是他所屬的類別而不是他具體的樣子(貼標簽)。但實際上每個個體會有不同。大多數(shù)時候這些理論、框架、維度沒有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常模內(nèi)(主流觀點認為的正常不正常)的大多數(shù)問題。但是,還有些時候我們面對的是在常模以外的人,這些人往往被認為是有問題的,但是這個所謂的問題僅僅是所處的環(huán)境建構(gòu)出來的,比如前面的例子,在澳大利亞小孩的遺屎癥被當做問題,但是在中國我們就不認為是問題(中國有開襠褲),同樣在中國被主流意識認為有問題的孩子,放到美國、歐洲未必是有問題的孩子。
2. 人不等于問題。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這個“問題”包含我們每一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們的關(guān)系以及文化。就是因為這樣一個系統(tǒng)才產(chǎn)生這個問題。比如一個比較躁狂的人生活在一個人很稀少的地方,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十年二十年可能也會生活的很好。所以就是因為有人的存在,有關(guān)系,所以那個問題才慢慢被建構(gòu)。
3. 沒有完全被問題掌控的人。
這個在咨詢過程中,非常重要。這是在咨詢走到絕境時,能夠讓我們相信對方,還愿意帶著好奇去跟坐在你對面的人繼續(xù)去探索的最后的信念。
可能有人會說“在咨詢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方法都告訴給他,所有的情況都做了詳盡的分析,他也都認同,但是他就是不行動被困在那里?!边@難道不是被問題掌控嗎?
如果你能帶著“沒有完全被問題掌控的人”的信念,即使遇到那些毫無意愿的人、缺乏行動的人,你依然能夠找到可以對話、探索的空間,比如“為什么選擇來到這里?他期望離開這里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即使進行到現(xiàn)在沒有產(chǎn)生什么效果,那么是什么讓他還能繼續(xù)?”也許他說的只是對你的憤怒,但是他至少給你發(fā)出了信號。
4. 來訪者才是自己生命問題的專家,而咨詢師只是咨詢過程的專家。
我們習(xí)得的理論往往是幫助我們預(yù)判形成思路,形成假設(shè),然后和來詢者一起探索的過程。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是源于他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他在生活中找到的資源,我們只是幫他看到并串聯(lián)到一起。
5. 不存在唯一正確的治療方向。
治療的過程就像是一副展開的地圖,那從A點到B點有很多方式,咨詢師和來詢者在一起工作的時候,就像兩個人在看地圖,咨詢師更熟悉這張地圖的制作過程,于是他和來詢者說有N條道路都可以通往你要的那個地方,不知道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打算走哪條路?那么來詢者可能會選擇第三條線路,而在咨詢師看來第一條是最佳的途徑。
咨詢不同的流派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的咨詢師可能就帶著來詢者從第一條線路走了,也到了來詢者想要的了。在整個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幫助來詢者增強個人決策能力和自我效能。好的治療方向來源于咨詢師和來詢者共同的探索。
帶著這樣的基本假設(shè),一個敘事治療師在面對來詢者時,一般會很小心他自己的理論、工具、一些慣用的方法對自己的束縛。這些方法雖然會幫他形成假設(shè),但是他也要保持開放、保持好奇的態(tài)度去面對來詢者。因為有時候當我們先入為主的去判斷,我們就會帶著來詢者去到我們要去的方向,去走那條我們規(guī)劃好的路。敘事強調(diào)保持開放性,保持好奇的態(tài)度去工作,當我們對來詢者有個一個判斷后,我們還要想想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舉例:一位心理治療師去西部苗族聚集區(qū)工作,得知這個地區(qū)在過去十年艾滋病的比例提升很多。當大家聽到艾滋病的時候,大家會有什么樣的感觸。當我聽到艾滋病的時候我腦子里想到的是“壞名聲,不檢點,淫穢,毒品”很自然的聯(lián)系在一起。這位治療師的第一反應(yīng)是很慘,特別同情當?shù)厝?,因為當?shù)孛缱迦说氖杖敕浅5牡?,根本負擔不起治療艾滋病的費用。,所以特別想幫助這些得艾滋病的當?shù)厝巳ッ鎸Π滩?。結(jié)果一件事情讓這位治療師大吃一驚,當他和那些感染艾滋病的苗族人在一起聊到艾滋病的時候,這些苗族人一點點的悲傷感都沒有,反而覺得國家政策挺好的啊,得艾滋病的人每個月可以領(lǐng)到400元的補貼,而且讓人震驚的是有很多當?shù)厝耸亲约褐鲃痈腥景滩〉?,他們會用針頭自己注射。這位咨詢師特別的震驚,問到“難道你們不知道艾滋病是沒有藥可以治療的嗎?”當從這個角度打開對話的空間后,這位咨詢師了解到,當?shù)孛缱迦说娜司磕曛挥?000元,那些沒有感染艾滋病的人生活的很貧困,但是國家政策是艾滋病感染者每月補貼400元,而且有很多免費治療,但是這些感染者拒絕去治療,他們拿著這些補貼生活改善了。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到,當我們覺得他們是弱者的時候(當然這樣的方式未必可?。覀兺鶗?,會想幫助他們,帶著他們?nèi)プ鑫覀冇X得好的事情,我們會覺得他們被問題控制,缺少資源等等,但是從敘事的角度會去看,在這樣貧困的環(huán)境下,他用這樣的方式幫自己去獲得更好的生活,也許他的方法不夠好,但敘事治療師會和他一起看,當你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一點的時候,會給你,給你周圍的人,給你所在的苗族地區(qū)的人們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影響你可以承受嗎?如果對方說我沒有更好的辦法,我覺得現(xiàn)在就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辦法,這些影響我可以承受,如果是這樣,作為敘事治療師會幫他去看當你帶著這個艾滋病繼續(xù)生活可以怎么和他保持一個更好的關(guān)系。當你強迫這些人去治療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不配合,當我們認為用我們覺得好的方式對待他們的時候,其實對于對方來說未必是好的。后來政府得知后投入大量資金避免當?shù)厝擞眠@樣的方式來改善生活。
如果當你沒有能力給來詢者提供新的路徑時,治療師能做的只是,結(jié)合他的當下,如何更好的生活。通常我們會覺得我們看的比來訪者要多,很多時候他是有效的。但有些時候,也可能是限制,限制我們對他更深入的理解,限制我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 敘事基本方法(外化-解構(gòu)-改寫)
外化:
外化是敘事的最基本方法,來源于幾個基本假設(shè):人不等于問題、人不是問題 、問題才是問題,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相對應(yīng)的,一個人在文化和周圍的關(guān)系中以及自己建構(gòu)起來的問題里,會慢慢的認為那個問題就是自己,這個情況我們稱之為內(nèi)化。
有些人在工作中老是失敗,能力很差,有人就會說你怎么做這個也做不好,做那個也做不好。慢慢地那個聲音就越來越強大,就變成他對自己的看法中唯一重要的聲音,問題就來了。開始他會把外界的聲音慢慢地內(nèi)化成自己的聲音,他就會認定我是一個失敗者,那我這個失敗者去做一些新的、有挑戰(zhàn)的事情我就做不好,于是開始懷疑自己、開始恐懼、緊張、開始不行動,甚至他就覺得自己沒救了。這就是內(nèi)化。而外化最重要的是要將這些曾經(jīng)是外界的聲音,是對一個人有很多種描述的聲音,讓它可以共同展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更多的可能性,把被內(nèi)化的聲音、被問題化的聲音拿出來,和人分開,將人和問題分離來看。
外化是敘事的基本技術(shù)方法,同時也是一個思路,一個貫穿于敘事咨詢中的態(tài)度,用外化的方式與來詢者對話。當我們說你是習(xí)得性無助、你現(xiàn)在是能力的問題等等,其實本身這樣的描述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咨詢中這樣的方式,有可能會讓他把這些聲音內(nèi)化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其實他會聽到很多外界的聲音,但如果他只記住這樣的聲音,這對他來說就是問題了。
例1:
如果來詢者說:“我是一個憂慮型的人,我哪里都不想去?!?/span>
我可能會問:“聽起來,是憂慮讓你很難走出去?!?/span>
你有注意到這兩句話的差異嗎?
“我是一個憂慮型的人,我哪里都不想去?!?/span>
“聽起來,是憂慮讓你很難走出去?!?/span>
這兩句話里面會有什么樣的不同。
開頭的故事中,麥克對史賓塞做的事情就是外化,為什么斯賓塞會慢慢顯得有活力,其實跟這里有很相通的地方,當來詢者說,“我是一個憂慮型的人,我哪里都不想去”的時候,他是把他和憂慮等同起來,他就是憂慮,憂慮就是他,他就是問題,問題就是他。這不是玩文字游戲,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述說的時候,其實內(nèi)在發(fā)生的也是我們在這樣看自己,我們認為我們是自己不想出去。
如果當一個人這樣看自己的時候,我們用任何的策略都很難讓他改變,因為他不想出去,你又如何能夠改變得了,但是其實每個人一定不是完全被問題掌控,他一定不會甘于如此,否則他不會來找你。憂郁過度的人而不求助的人,也許早已經(jīng)不在世上。他來就說明他內(nèi)在有改變的動力,而且他沒有完全被問題控制。但是這種說法往往讓他看不到他做過些什么、他想改變的意圖。
而當我們說是憂慮讓你很難走出去,其實僅僅只是這個不同的表述,人和問題就開始有了空間,因為好像是那個憂慮對你做了些什么,而你很難走出去,這個背后就為那個你想走出去,開啟了對話空間。很重要的是當他用第一人稱的時候,對他是有很大的負面認同的。但是當這么去看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跟他談,憂慮對你做了什么,憂慮什么時候控制不到你,你還可以走出來。比如今天你是怎么走到咨詢室的。
外化的意義
就在于,當人把問題等同于自己的時候,他就是一個無能者失敗者以及沒有價值的人,他就很難看到自己的意愿和力量,而用外化的方式去聊其實是課題化了。
當我和來詢者站在一起去談一個目光所及的第三個事物,很容易在咨詢過程中形成一個場,我和我的來詢者是同盟,我們在共同面對那個問題,而且當我們在一起談那個外化出來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開始有力量。這就是為什么麥克對斯賓塞工作的時候,史賓塞并沒有放棄,很愿意去跟他談。
例2
來詢者:“我想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我總是很焦慮,總是把事情搞砸。”
我:“你是說,焦慮總是試圖阻止你嘗試新事情,搞砸它?!?/span>
外化的三個技巧:
1.中文表述是:我是一個憂慮型的人,當我們描述問題的時候,主語就是問題。外化最簡單的方式,在你跟他對話的時候,把自己從主語的位置挖出來,放在賓語的位置上。
2.當我們描述問題的時候,在問題前面加一個前綴“那個問題,這個問題”怎么樣,用指代詞的時候就好像指代的東西是一個個體,從視覺或感覺上也好,就好像我們在談?wù)撘粋€你和我之外的東西,這個過程是非常好的把來詢者和問題拉開來,可以讓他可以喘一口氣,可以有空間跟你談他那些不被問題控制的思考。
3.將問題擬人化。當麥克在跟史賓塞工作的時候,那個過程就是擬人化。讓問題也具有性格。
解構(gòu)
當我們和來詢者有了可以談話的空間之后,當來詢者可以自己審視他面臨的這些問題時,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解構(gòu)。敘事的哲學(xué)觀起點是建構(gòu)主義,他認為人是生活在脈絡(luò)中的。
所有的故事也是在脈絡(luò)中形成的,那個問題也會有他的歷史,也會有助長他的一些人、信念、知識、甚至是習(xí)俗。當我們要找到怎么去翻盤,怎么去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需要讓我們和來詢者一起看到:這個故事在什么時候大,什么時候小,什么時候形成。
解構(gòu)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邀請當事人一起來探索他面臨的這個問題的歷史、影響力,以及跟當事人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使當事人了解到這個問題是如何一步步被建構(gòu)起來的,這個過程有哪些點是沒有被控制的。
解構(gòu)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到?jīng)]有被問題控制的部分。這個方法也是基于假設(shè):沒有被問題完全控制的人。
解構(gòu)的常見方法
【解構(gòu)1:追溯問題歷史與影響】
問題的形成會有一段時間,在形成過程中在來詢者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當我們看到這些過程的時候,來詢者面對問題的態(tài)度、行動、困擾、無助,以及他在里面的不容易,就都能展現(xiàn)出來,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追溯問題歷史和影響:
1、長度:代表問題的時間脈絡(luò);
2、廣度:代表問題影響的范圍;
3、深度:代表問題在不同時刻、不同范圍下的強度。
長度:
那個“麻煩”是什么時候來到你的生活中的?
“糾結(jié)”這個家伙多久會在你生活中出現(xiàn)一次?
“我很沒用”這個想法是怎么來的?
【長度話術(shù)解讀】
外化其實一種可以貫穿始終的態(tài)度。
三句話的表述都是在問時間,什么時候來的,多久出現(xiàn)一次,這個想法是怎么來的,怎么建構(gòu)出來的。都是外化的姿態(tài),都是在說那個問題,而不是說那個人。
廣度:
那個問題只停留在公司嗎,還是它會跟你到家里?
它在所有時間都會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還是只有在 XX時候?
和誰在一起的時候它會 /不容易跑出來?
“暴躁先生”是如何影響你和同事關(guān)系的?
【廣度話術(shù)解讀】
不要受這些問題的束縛,想想那些范圍只要是跟來詢者有關(guān)的范圍都可以問。但凡你覺得可能能從中找到不被問題控制的空間,能夠讓他有所想有所行動,有過一些資源進來的時候,這些都是可以問的,目的是要打開空間。
深度:
“猶豫不決”什么時候最容易被你控制,什么時候它又會得逞?
“那個壞脾氣”是變強大了還是變?nèi)趿耍?/span>
如果10代表它完全控制了你的生活,0代表毫無影響,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
【深度話術(shù)解讀】
這個就非常重要,問強度。其實就是找到他可以影響問題的關(guān)鍵部分,這個問題為什么會變化,當然不是說都是他做了什么,也許有時候環(huán)境變了,也許有時候有人幫到他了,有時候只是他無意中做了什么事情,這些都是可以成為我們跟來詢者談的素材。比如為什么有時候他很弱,因為誰出現(xiàn)了,改變了,也許這個人就是他的資源,就是可以支持他共同面對問題的親近的人。那如果說沒有其他人,可能就是因為他做了什么,所以永遠就可以問他那是你做了什么,或者發(fā)生了什么。當出現(xiàn)新的事情,你就可以繼續(xù)跟下去,那里面可能就有我們解決問題的鑰匙。
【解構(gòu)2:拆解故事元素】
當我們?nèi)绻軓倪@些關(guān)于強度的對話中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就可以追問下去。這就開始第二個緯度,要做的是讓這個新出現(xiàn)的故事線索豐富起來。
當我們講故事的時候,我們都講什么?
1. 時間線
問時間緯度,比如說是一個人出現(xiàn)在他的生活中能夠幫他減少問題的出現(xiàn),我們可以問:“他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你的生活中?”
2. 事件以及事件之間的順序與聯(lián)系
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當問題減少時是因為發(fā)生了什么?可能會有很多事件連在一起。這里要避免的是我們進行腦補,我們自己建構(gòu)聯(lián)系,甚至自己給他做解讀,這里要帶著開放好奇的態(tài)度,問他怎么賦予這些事件的含義、以及事件間的聯(lián)系。
3. 重要情節(jié)
(憑著直覺,感覺某個人做了什么,這件事情可能推動更多素材出來,那要去抓住這些細節(jié)。)
4. 主人公的具體行動
如果我們希望主人公看到自己的力量,要問他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及他希望是什么樣子。
一定要關(guān)注主人公的行動,他不一定要做什么,他的眼神、他想的、他內(nèi)心感受的等。只要有事情就會撩動我們的內(nèi)心,內(nèi)心動就會有思考、有感觸,甚至?xí)行袆印?/span>
5. 行動背后的意義
身為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們會對自己的行動做出自己的詮釋、賦予一定的意義,而這些賦予往往是他內(nèi)心最看重的,是他自己做出的決策。
所以一定要問“當時你怎么想到要那樣做?這些想法是怎么來?”這些素材都可以牽扯出很多的方向,也許其中的某些方向就會帶來一些轉(zhuǎn)機。
當我們這些事件中呈現(xiàn)的那些意義點,慢慢的被串出來的時候就像一顆顆珍珠被串成項鏈。當他完整的被詮釋的時候,一個人可能就會對他過往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看法,這些積極的看法就會賦予他能量,讓他在面對之前說的不行動、有阻抗、面對恐懼、害怕的時候就會行動。
改寫
【案例背景信息】
小豪第一份工作做促銷員半年不理想跳槽到一個科技公司做電話銷售。如今三年業(yè)績不理想經(jīng)常掛零,無法完全獨立成單。喜歡心理學(xué)但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領(lǐng)域,就想做最喜歡和擅長的領(lǐng)域。曾有職業(yè)規(guī)劃培訓(xùn)師建議他先做好當下工作。
在咨詢信息表中,小豪寫道:我現(xiàn)在心態(tài)浮躁,急于成功但又不愿意投入,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浪費時間。越來越覺得不適合做銷售,特別郁悶。
【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
常規(guī)思路會認為他是職業(yè)適應(yīng)問題,從職業(yè)定位入手可避免阻抗。第一次從此思路出發(fā)被卡住,小豪看不到能發(fā)展為職業(yè)的興趣,也反復(fù)談及害怕出錯不敢投入。我決定放掉熟悉的理論工具,以敘事立場聆聽小豪對自己生活意義的理解。因此留了個小任務(wù):回憶成長中令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考慮是否能發(fā)展為工作,寫出故事。
幾天以后,我收到了7個關(guān)于興趣的故事:看心理學(xué)書、喜歡動漫一直無法戒掉、空間分享自己的日志、寫作、唱歌、看電影電視劇、打籃球和羽毛球……
第二次咨詢:
咨:看到你寫了那么多的經(jīng)歷,自己在寫的過程中有什么感觸?
來:呃……痛并快樂著。
咨:怎么講痛并快樂著?
來:痛是這些都只能作為興趣(還不能成為職業(yè)),快樂是覺得自己興趣還蠻多。
咨:噢。那你從這么多興趣中看到什么共同之處?比如動漫、看書、寫空間……
來:呃……我覺得是在暫時逃避現(xiàn)實的痛苦。
咨:我看到你寫自己很享受這些過程,怎么是逃避?
來:因為我身邊的朋友會說,這么大的人了還沉迷動漫。因為看動漫耽誤了許多事,但我戒不掉。
咨:這里面有什么東西吸引你?
來:動漫展示的世界太美好太有意思了,現(xiàn)實無法滿足的事情在動漫中都可以跟主人公一起體驗。我曾想過以后要是從事動漫相關(guān)的工作,又能衣食無憂,該多好?。?/span>
咨:那怎么是逃避?也許我會有不同的看法。不考慮別人,你會怎么評價這些興趣?
來:……
咨:我不覺得成年人愛動漫就一定是逃避?;蛟S還有別的說法。
來:……
咨:我身邊依然有朋友很愛動漫,如今圣斗士又出新故事了。
來:我覺得這些興趣中都有我向往的東西,另外也享受被關(guān)注。(終于感受到我不是試探而是真的認同)
咨:都有你向往的東西?那是什么?
來: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
咨: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來:自信、了不起。就是那種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
咨:聽起來不錯。多說說看。
來:就是能力的實現(xiàn),自信,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就是創(chuàng)作出比較特別的事情。
咨:興趣滿足你什么樣的期待?
來:……(似乎不太理解)
咨:這些興趣在說什么?希望你達成什么?
來:希望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咨:嗯。
來:自信面對,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不足和不滿意的東西。
咨:比如說?
來:比如之前我就覺得我們的教育很不好,讓我們只會應(yīng)試不適應(yīng)社會。我就想過希望改變它。雖然我沒有能力改變整體的狀況,但我可以當老師,改變自己班的小環(huán)境。
……
咨:嗯,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你的這些故事中所傳遞的意義,你會怎么說?
來:……
咨:就好像我們在這個關(guān)于小豪的故事中,為它找到一個中心思想,你覺得是什么?
來:我想想看……(沉默很久)還是想不到一個合適的。
咨:如果我是這個故事的讀者,我體會到一種掌控感,好像很獨立、很自信。你怎么看?有沒有更好的說法?
來:我覺得你說的獨立、自信地面對比較符合。
咨:你還會有什么補充?
來:就是很獨立,很自信的面對人生。
咨:追求一種獨立自信地面對和改變生活的人生狀態(tài)?
來:對對!這么說太好了。
……
當這個“獨立而自信的面對和改變生活”的生涯主題被突顯出來以后,小豪不再以一個“能力不夠、害怕失敗”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一起通過對目標管理方法的學(xué)習(xí),試著將一個大目標細化成更小的目標,提升小豪對目標的“掌控感”,從而讓小豪從被卡住中可以自己啟動……小豪因此覺得咨詢已經(jīng)可以結(jié)束在這里。
咨詢結(jié)束后,小豪寫來反饋——表示“獨立而自信的面對和改變生活”這一主題讓他特別受觸動,并終于明白自己要如何開始自己的行動。
互動答疑
【提問1】
做了任何事情都可以傾訴,會不會讓說故事的人覺得任何事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或者說做任何事都可以給自己找個理由。那么會不會讓說故事的人不斷犯錯不斷給自己找理由呢?
【回答】
敘事把來訪者的問題外化出來之后并不是說來訪者不用去承擔自己的責任,而是外化出來之后去重新去解構(gòu),賦予它意義。整個過程就是要讓來訪者看到所有的行動都有來訪者的參與;如何看待外化出來的事情、如何去做都是有來訪者自己決定的,他要承擔責任。
當外化出來之后,咨詢師會詢問來訪者:“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會有一些什么樣的影響,這對你來說是好是壞,對你的家人來說你怎么看,對你身邊的朋友你怎么看,對于你的上司你怎么看?!彼砸鈽?gòu)整件事的影響。
注意:敘事不是僅僅找到來訪者積極正向的部分,而是幫助來訪者看到他與問題的關(guān)系,他希望的結(jié)果。
舉個極端的例子:
如果來訪者說,“我想殺人,我對這個人沒有一點好感,在工作中和這個人各種沖突”,敘事療法依然相信這個“我想殺人”的念頭背后依然有可以和來訪者探討的點,這就是敘事很重要的理念: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有完善自己、不斷擺脫問題的意愿和能力,所以才沒有完全被問題控制。咨詢師會問來訪者“這個想法帶個你的影響是什么?是什么讓你這么痛恨一個人你依然沒有做出出格的事情呢?我想這個是不容易的,我想聽你說說看”,所以在這里開啟空間就是要讓他看到更多可能,看到他自己行為的影響以及看到他到底希望過什么樣的生活。
【提問2】
敘事更適用于哪種生涯課題,不適用于哪種生涯課題?
【回答】
敘事對以下幾種情況有很好的療效:
1. 對未來很迷茫,需要探索愿景;
2. 在職場的人際關(guān)系有問題,有過創(chuàng)傷,不需要做心理治療,但是這創(chuàng)傷又干擾了他在生涯問題的解決;
3. 會有非常多負面的信念和自我認同;
不適用的情況:
1. 定位問題,如果來訪者什么都沒有的時候
2. 對職場特別不了解,來訪者的表達又特別弱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需要結(jié)合一些其他的工具和方法一起使用,這個時候不是說一定要堅持敘事的取向,而是用帶有敘事這樣的一個視角。當你擁有敘事的視角時,你用任何的方法都可以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并且反思每種理論、方法背后可能給來訪者帶來的限制是什么,這樣就夠了。
對敘事的誤解:當你用敘事(這么開放)的時候,傳統(tǒng)的方法都是不可用的、有問題的,因為傳統(tǒng)的方法用問題的取向去看人,把人和問題放在一起,其實敘事并非要取代其他的方法,這點大家要特別注意。敘事是保持開放性,反思性。
【提問3】
1. 如果說來詢者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怎么辦?
2. 敘事針對什么類型的對象最有效呢?
【回答】
1. 保持敘事的精神和理念,借助工具和其他方法。
舉例:一位來訪者極度不自信,沒有背景,沒讀多少書,既然語言不容易推進,就借助其他的工具和方法—用工具卡和來訪者進行溝通。在卡片使用的過程中,來訪者產(chǎn)生行動,咨詢師不斷去詢問來訪者為什么要這樣擺卡片,當你去問對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時,對方就會回應(yīng),看到對方有回應(yīng)就知道對方不是在抗拒你,而是可能來訪者在咨詢中需要一些空間。所以在第一次咨詢完后通過郵件的方式把一些遺憾、問題、想法傳達給來訪者。作為咨詢師你要相信“一個人走進咨詢室,他一定有跟你分享的意愿,只是我們要去找和來詢者相同的頻道”。來訪者在郵件里面開始寫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并且在郵件中將咨詢師的問題都做了回答。我們都會認為咨詢發(fā)生改變的部分是發(fā)生在咨詢室,但實際上咨詢改變發(fā)生可以在任何一點。
2. 自我效能特別低,對自己有太多負面認同,非常自卑,受過創(chuàng)傷,有心智問題的這些用敘事方法,見效特別快。
【提問4】
五個假設(shè)是咨詢師應(yīng)秉持的觀念。與來訪者共同找到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前提,解決問題是目的,可否這樣理解?
【回答】
敘事不是說一定要找原因。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的思路是:診斷問題的形成,針對原因?qū)ΠY下藥。打個比方:當來詢者在山下峽谷的時候,能看到的視野是有限的,恐懼的,被很多的山峰包裹。敘事要做的是帶來詢者一起爬到山頂,俯視全局,看到山的背后是什么?看到來詢者恐懼的那些是什么?先讓來詢者看到全局,有了全局的觀念后,再去重新看困擾自己的那個問題。所以是讓來詢者看到問題形成的脈絡(luò)和過程,看到全局后,重新再來理解他之前的那些部分。這個和找原因是有差別的。敘事的過程中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原因,但是這個原因是自然而然發(fā)現(xiàn)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有針對性的去找的。
最終要幫助來詢者去解決他面臨的問題發(fā)生改變,但是要小心的是:當我們說到解決問題的時候,并不是說一定要給這個問題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在敘事的核心部分是要重新建構(gòu),以來訪者的需要為中心,
【提問5】
是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敘事?
【回答】
根據(jù)個人的喜好來判斷。
有嚴重精神疾患的需要用藥的,或者思維意志有些病理上的變化,這些要以精神治療為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