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教材,統(tǒng)編教材以語文要素落實為主線,按照單元體系進行細化編排。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吃透教材精神,將語文要素融合到具體課堂教學之中,通過理解、鞏固、運用這一遞進式學習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語文要素。本文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一要素的落實為例,淺析單元要素遞進學習策略。
從單元內容來看,該單元一共有4篇課文,分別為《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針對單元要素,教材編者是按照“認識—理解—運用”這一認知規(guī)律進行編排的。比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中,就有相關段落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技巧,意在讓學生初步認識單元要素,即“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在《海濱小城》這一課的課后練習中,有這樣一道習題:“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其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中心句的作用,理解“總分”的構段技巧;單元習作“這兒真美”也是緊扣語文要素,要求學生圍繞一個意思,按照“總分”的結構進行描述。
相比傳統(tǒng)教材,統(tǒng)編教材編者的意圖更明確,更具體,針對語文要素的訓練也有著力點。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教材編者對話,準確把握編者意圖,找準著力點,有針對性地規(guī)劃語文要素的落實,助力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比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中,訓練的著力點為第5小節(jié),意在讓學生認識中心句;在《海濱小城》這一課中,訓練的著力點是4、5、6小節(jié),意在讓學生從扶到放,初步理解“總分”的構段技巧;最后的單元習作訓練,其著力點是把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別人,讓學生學會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對語文要素進行鞏固和運用。
語文是現代勞動者必備的底蘊和資本,也是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的課類劃分中。語文課堂被分為所有專業(yè)每個學生必修的文化基礎課,是因為想要培養(yǎng)出具備思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人才,打好語文基礎是必須的,這有助于形成學生高職業(yè)水準和未來發(fā)展更廣闊的空間。雖然目前國內許多中職都在進行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不過大部分都僅僅局限在關于專業(yè)課改的思考和行動上,語文教育改革并未被有效實行,語文課堂與十年前并未出現較大差異,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并未落實,這種現況實在令人堪憂,可以說,中職語文教育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關鍵時刻。
語文要素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教師要將其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當中,以便于學生能夠系統(tǒng)掌握。教師可按照“走進—理解—鞏固”這一規(guī)劃線路圖逐步實施遞進學習,助力語文要素的落實。
7.2.3 便秘癥狀有效 定義為基于中醫(yī)證候的《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見表1)中的主癥計分和減少至少50%。
對于中心句來說,前提是要理解這一概念。前面已經提到,《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第5小節(jié)是按照“總分”結構進行描述的,其中“總”即為中心句。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先講解清楚概念,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中心句;接著逐步過渡到“總分”結構。教學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5小節(jié),概括段落大意,思考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句話來概括。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找到了“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這句話,教師進行板書。第二步,組織學生再讀這一小節(jié),概括出其他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海鳥”“鳥蛋”“鳥糞”。第三步,明確“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是總寫,屬于中心句,而“海鳥”“鳥蛋”“鳥糞”為分寫,這種結構為“總分”結構。通過逐步明晰,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就理解了“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一語文要素。
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并不是一次教學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反復鞏固的。對于《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來說,學生僅僅是找出中心句,初步明晰“總分”的構段技巧,這樣的理解還浮于表面,還需要在余下的閱讀理解教學中進行運用分析。因而教學《海濱小城》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直接提問:“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我們已經初步理解了段落的中心句,現在請你們分別閱讀第4、5、6小節(jié),找一找這些段落的中心句又是什么?”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很快找到了第4小節(jié)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第5小節(jié)的中心句“小城的公園真美”……教師通過這種形式,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繼而深化了學生的理解。如果學生一時還掌握不了,針對《海濱小城》這一課,我們還可以采用講讀第4小節(jié),扶讀第5小節(jié),自讀第6小節(jié)的方式,不斷幫助學生理解語文要素。
對于單元目標而言,最終是要讓學生掌握相關要素,內化為自己知識技能的一部分。在學生了解了中心句,明確了“總分“關系這一構段技巧之后,我們還要積極引導他們將知識遷移到習作之中,幫助他們提高習作表達能力。這一單元的習作主題為“這兒真美”,其訓練目的是通過“總分”關系來介紹周邊的美景。寫作指導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總分”的構段技巧;接著以“秋天的樹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為中心句,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進行構思,梳理段落分寫內容,想象楓樹的顏色,銀杏葉子的形狀,還有水杉的外形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言語支架進行開放式表達。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習作難度,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語文要素,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基礎。
相比其他教材,統(tǒng)編教材意圖很明確,希望通過一個單元、一個要素,經過相應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技能,發(fā)展素養(yǎng)。畢竟對于閱讀而言,學生只有掌握了相應技巧,才能通過閱讀感知作者表達的精妙。而要夯實語文要素,還需要教師在以下細節(jié)處進行優(yōu)化,做到整個單元教學“一盤棋”。
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思維影響,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會制定一個獨立的學習目標。但統(tǒng)編教材是一個單元,一個目標,語文要素則是該單元每一堂課中需要落實的重點目標。因而,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站在單元教學的高度,系統(tǒng)謀劃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這里的核心與重點是把單元要素作為主要目標進行落實,然后才能兼顧其他的學習目標。
任何一項技能,從接觸,到理解,再到鞏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語文學習恰恰是一個“慢活”,更講究過程,講究循序漸進。因而,教師要圍繞單元要素,充分結合單篇課文的特點,合理規(guī)劃好每一課的教學側重點及理解點,還要運用結合點,通過循序漸進的策略,推動學生對單元要素從接觸,到理解,再到運用,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一知識點。
針對單元要素而言,閱讀是前提,寫作是鞏固。只有閱讀與寫作相互作用,相互滲透,才能助力學生對要素技能從理解到掌握。因而針對單元要素的落實,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認知,采用多種形式,將隨文練筆貫穿到每一節(jié)課中,做到讀寫相同,相互促進。比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呈現相關段落,讓學生學會找中心句;在《海濱小城》這一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中心句展開描述。
4)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創(chuàng)新之路是艱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毅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路提供支持。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歸屬權在進行農田水利改革中必須加以明確,由于農田水利涉及的種類繁多,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應當運用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總而言之,單元要素的落實是一個逐步推進,反復訓練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結合單元教學,主動滲透要素訓練,做到在理解中鞏固,在鞏固中掌握,最終形成素養(yǎng)。對此,教師要從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出發(fā),立足單元,放眼長遠,通過遞進式學習,系統(tǒng)落實語文要素,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奠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