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既是教學出彩的高產(chǎn)田,也是高考得分的低產(chǎn)地。況且老師教得好,未必學生學得好;學生學得好,未必考試考得好。要想教、學、考均達到理想狀態(tài),個人認為必須做到注重景境,浸潤詩情。
古詩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雖然有的古詩字數(shù)較少,但因詩中有些字、詞我們今天用得少或者不用,而有些字、詞古代的意思和現(xiàn)在的意思又不一樣,再加上學生與作者相距年代久遠,作者的所思所想難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這都增加了理解的難度。而背景知識的滲透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學習李賀的詩歌《李憑箜篌引》,我們要知道李賀的生平。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他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使他于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了解了李賀的生平,對于詩中的“頹”“愁”“老”“瘦”等詞就能有一個比較客觀的了解。
不僅如此,還要了解李憑其人。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而當時李賀任職于長安,不過是執(zhí)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官奉禮郎)。聲望上的巨大懸殊,更襯托出李賀詩歌不朽的藝術魅力,如果要用一句詩來贊美的話,我認為“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十分妥貼。因為他的詩并不是以顯赫的地位而受人追捧。
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私心和偏見,這是一種與師愛完全對立的道德情感。教師的偏愛對學生有很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如果課堂上教師將這些資料進行適時地運用滲透,就會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降低學生理解感悟的難度。
目前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偏重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整改問題,而對監(jiān)控中發(fā)現(xiàn)的情況、問題進行梳理、分析,綜合查找深層次原因、挖掘內(nèi)部控制漏洞,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等方面還可進一步加強。
理解古詩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景再現(xiàn),要實現(xiàn)情景再現(xiàn)就得靠想象,而想象不是憑空就有的,這就要靠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情境再造。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想象、感悟,最終達到忘我的境界,實現(xiàn)與作者的換位。所以,音樂烘托出的氣氛,教師的激情講解,尤其是整堂課以李賀的詩作貫穿始終,而每一句詩作又會為學生再現(xiàn)一種情境,這一個個情境組成了李賀的生活空間。學生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走近李賀,與詩人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對話。所有這些,都“潤物細無聲”般地實現(xiàn)了學生與詩人的自然換位。此時,學生已與詩人同呼吸,共命運了。尤其是學生在想象“彈箜篌”這個詞的畫面時,教師及時出示“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的想象畫面,傳神地再現(xiàn)樂工李憑創(chuàng)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展示出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樂曲有著深刻理解,所具備的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從而使此詩運用的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及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辟蹊徑等特點讓學生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及大量的聯(lián)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藝術特色印象更深刻。
考慮到學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詩可能還不太熟練,我們還要告訴學生畫面的元素:顏色,如“紫”;聲音,如“啼”“碎”“叫”“笑”;感受,如“冷”;告訴學生畫面的來源:詩的注釋,如“昆山玉碎鳳凰叫:昆侖玉碎,形容樂音清脆。昆山,即昆侖山。鳳凰叫,形容樂音和緩。芙蓉泣露香蘭笑:形容樂聲時而低回,時而輕快”;親身經(jīng)歷;看過的圖畫;看過的影視等。緊接著我們還應給學生搭建感知、嘗試、體驗、掌握這一方法的平臺——先用學生最熟知的《鵝》來切入,由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詩意,所以教師示范性地描繪詩中的畫面時,學生容易感知接受,并由此初步感知怎樣把詩句變成豐富的畫面。接著,又半扶半放地指導學生把以前學過的蘇軾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詩想象成畫面,給學生提供了嘗試體驗的機會。這樣學生基本上就能輕松地學會這種方法,這在課堂進行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尤其是學生通過“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一句看到的畫面就非常的生動。
當學生的想象不夠豐富時,老師應及時進行啟發(fā)引導;當效果還是不佳時,教師主講應偏多一些,幫助學生弄懂弄通。
每一篇古詩都包蘊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而詩獨特的神蘊、意旨很多時候是無法用語句來表達的,詩的深遠的意境也是無法用語句來轉(zhuǎn)述的。有時學生想象到的畫面很生動,但由于他們語言尚不豐富,所以在描繪時反而將生動的畫面大打折扣。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只有靠誦讀,反復地誦讀來達到解讀詩的意境的目的。讓學生在讀中入景,讀中悟情;在讀中品味語言的內(nèi)涵、節(jié)奏、語感。學生誦讀古詩需要教師的指導,這種指導僅僅憑說教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結合教師的范讀。而簡單機械的范讀不能根植于學生的內(nèi)心。最高境界的范讀應該是不讓學生感到老師要我跟他學。《李憑箜篌引》的范讀老師可采用和學生合作讀的形式來進行,學生因為自己的參與而用心讀,他會讀得盡量好;老師讀的部分他又會滿懷期待地、認真地傾聽。此時老師聲調(diào)的高低,語速的快慢,感情的跌宕起伏,詩句的節(jié)奏都悄無聲息地流淌進了學生的心田,渾然不覺老師的“教”,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CKF是基于高斯假設的貝葉斯濾波估計的基本框架,通過容積準則能將非線性濾波問題轉(zhuǎn)化成為高斯概率密度函數(shù)加權的多維幾何體的容積計算。
當學生置身于想象的情景當中,一遍又一遍地誦讀時,每一遍的誦讀就會實現(xiàn)質(zhì)的提升,情的升華。在讀中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思想的共鳴。
我們相信,只要老師們熱愛古詩教學,就會創(chuàng)設出靈性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既落實詩歌鑒賞的基礎知識,又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