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吃的米飯在哪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但唯獨沒有標準答案。
飯菜合體后,廣東有了煲仔飯,江蘇有了揚州炒飯,浙江有了咸肉菜飯,海南有了海南雞飯…….食材君在貴陽吃過一種街頭小吃,用瘦長如鼓的黑陶罐裝飯,飯上蓋兩片臘肉幾根折耳根,放在汽油桶做的爐子上,擺一排焗,開蓋香氣撲鼻,念念不忘。
作為羊肉愛好者的食材君,最愛的,是新疆手抓飯,沒有之一。
1
最美的新疆
最好吃的飯
新疆不僅以人美 / 景美著稱,烤馕、炒烤肉、拉條子、大盤雞、烤包子,這一連串數(shù)不勝數(shù)的美食,也讓人流連忘返。但最獨特的,是新疆特有的手抓飯。
新疆手抓飯也叫抓飯,大多用羊肉制作,也叫羊肉抓飯,深受新疆各民族的熱愛。做手抓飯其實挺簡單的,在新疆非常普及,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
手抓飯的七種武器:
但萬變不離其宗,標準的手抓飯,有七種食材不可或缺,分別是:油、羊肉、皮牙子(洋蔥)、胡蘿卜(和黃蘿卜)、米、鹽、水。
▲新疆手抓飯,大至羊腿,小到羊排,用的都是帶骨羊肉
家庭版手抓飯是重油型的油燜手抓飯,這是手抓飯最基礎的制作手法,只要食材選得好,基本能做到零失敗。
先把羊肉在素油鍋里炒制,油要多,多到幾乎像是炸制,直到羊肉表面焦黃,依次放入洋蔥、胡蘿卜、黃蘿卜,炒軟,調味后,加水燜煮至肉軟爛,再加入大米,繼續(xù)燜煮至水被米吸收殆盡,既成手抓飯。
▲新疆做手抓飯的館子,家家都有這種叫做qazan的大鐵鍋
在新疆,手抓飯館也隨處可見,飯館里做的手抓飯是清燉手抓飯。講究點兒的手抓飯館都有一口專用大鍋,洋蔥爆香后,分層鋪上胡蘿卜和大塊羊肉,加水燉煮至肉熟,再加米做成手抓飯。
▲新疆特產(chǎn)黃蘿卜
手抓飯在新疆不同地區(qū),都有不同的做法,其中新疆特有的黃蘿卜,必不可少。北疆以烏市為標桿的手抓飯,紅黃蘿卜兼用。而保持更傳統(tǒng)口味的南疆,則是只用黃蘿卜。
▲新疆最硬的早餐:薄皮包子抓飯
配合其他不同食材,如風干肉、馬腸、葡萄干、豌豆、杏干、鷹嘴豆、石榴,就能千變萬化出風格各異的新疆抓飯。
▲石榴抓飯
▲喀什傳統(tǒng)的木瓜抓飯,要加孜然和鷹嘴豆,并用的新疆特有的“新疆木瓜”(榅桲/木梨)調味,新疆木瓜酸的口感很像山楂,起到化油解膩的作用。
▲榅桲在新疆叫“新疆木瓜”
手抓飯最佳伴侶
吃手抓飯必有涼拌小菜“皮辣紅”,皮是皮牙子(洋蔥),辣是尖椒,紅是西紅柿?!捌ぁ?、“辣”切絲,“紅”切片,只用鹽和醋拌一下。剛出鍋的熱氣蒸騰的手抓飯——酥爛羊肉、清甜的胡蘿卜、香糯的米飯,“與皮辣紅”的酸辣鮮脆涼,是絕配。
▲皮辣紅
有動物蛋白、有碳水化合物、有動物油脂,以及水果、漿果、蔬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抓飯,是一道膳食平衡的美食。
黑抓飯:黑抓飯是將皮牙子在油炸成黑褐色后,放置一夜再用。用這種油來做出的抓飯,飯色黝黑。
黃抓飯:黃抓飯有三種做法,一是加藏紅花,一是加姜黃,還有用胡蘿卜汁給米染色,味道上變化不大,但顏色金黃,非常有食欲。
在新疆維吾爾族人眼中,手抓飯是上等美食,是最有面子的飯。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婚喪嫁娶,招待客人的非手抓飯不可。
開飯前,餐桌上要鋪塊干凈的臺布,主人會端上水盆,請客人逐個洗手,并用干凈的毛巾擦干凈。飯后,還有請客人洗手。
2
四海之內皆兄弟
手抓飯也叫抓飯,在并不盛產(chǎn)水稻的新疆,這碗大米飯顯得特別另類。
但更奇怪的是,抓飯不是新疆獨有,從新疆一路向西的中亞、西亞、南亞,甚至遠至亞歐和亞非的交界,都盛行手抓飯這種吃法。
中國是最早培育稻米之地,中國的稻米通過商貿(mào)的絲綢之路,向西傳播,但西方普遍高山荒漠,并不適合水稻生長,中國的稻米只能做稀罕之物。
直到稻米遇見了印度。
▲印度長粒秈米
中國稻米傳到印度后,終于找到了新的適合生長之地,后又與印度源生的野米雜交,稻米終于在印度扎下根來,并成為當?shù)刂魇场?/span>
印度稻米屬于秈米,黏性小,口感干松,但吸水性好,最適合搭配湯汁食用。制作手抓飯最適合用這種類型的秈米
▲歐美超市里出售的長?!坝《认忝住保˙samati Rice)。印度香米被譽為印度的稻米之王,有堅果的香味,煮熟后長度會增加到生米的2倍。
因距離西亞和中亞更近,印度稻米及香料由此深遠影響了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各民族飲食習慣,其影響力還一直向西,直至歐洲腹地。
印度的素米抓飯,配上游牧民族豐富的畜牧資源,于是,有了羊肉手抓飯。雖然生生把素餐做成了葷菜,但印度的烹飪方式和手抓進食的習俗被保留下來。
▲標準的手抓吃法
從“抓飯”的發(fā)音上,可見一斑:抓飯在西亞、中亞、北印度等地的語言中被稱為pilav、pilau、plov、pulao、polo等。但這些相似的發(fā)音,其實皆源自梵文pulāka,其意為“直立”,表達米在抓飯中“粒粒分明”的形態(tài)。
▲烹制西班牙海鮮飯
在13世紀的阿拉伯文書籍中,也記載了抓飯,阿拉伯曾統(tǒng)治西班牙800年,抓飯的飲食習慣,加上地中海豐富的海產(chǎn),孕育出著名的“西班牙海鮮飯”,此飯的西班牙語是paella,從發(fā)音上就一目了然,都是自家兄弟。
3
抓飯宇宙中心
印度雖然不是羊肉手抓飯的國度,但作為抓飯的發(fā)祥地,這里人人都用手抓著吃飯。
除了印度,抓飯在阿富汗、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廣受歡迎。在這些抓飯國度中,烏茲別克斯坦是最愛手抓飯的民族,手抓飯在此被譽為“國菜”。
▲烏茲別克的抓飯,要放入整顆蒜頭
在烏茲別克斯坦,家家都有一口專做手抓飯的厚重鐵鍋,人人都做得一手好抓飯。和新疆手抓飯不同的是,烏茲別克手抓飯不用帶骨的羊肉,羊肉下鍋前,要先炸洋蔥至黑褐色,燉煮羊肉時,還要放入整頭的大蒜,并在下米前和羊肉一起撈出,放在米飯上。
▲位于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的“中亞手抓飯中心”,聽著很牛B的,其實只是個排檔,生意異?;鸨?。因做一鍋飯耗時長達3個多小時,所以每天只做午餐一餐。五口直徑近兩米的大鍋一字排開,輪番上陣,才能供得上爭先恐后前來就餐的食客。
4
你我都曾是抓飯人
在茹毛飲血時期,人類都是用手抓飯進食。后來逐步有了各種食器,但有些習慣,卻被保留下來,即使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用手抓飯,不僅是保持傳統(tǒng),可能更是人們對昔日原始而單純生活的留戀。
▲古羅馬的貴族也曾用抓飯方式進食
大米并不是中亞、西亞和南亞隨處可見的主食。因為對水的需求大,千年以來,中亞的大米只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和少數(shù)近水的地方生長。物以稀為貴,大米曾經(jīng)是這些地區(qū)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但隨著人類發(fā)展的腳步的加快,這些昔日高貴的飯食,逐漸成了普通人的日常。
手抓飯,這種有著來自中國的大米、印度的香料、以及游牧民族的牛羊肉的食物,不僅見證了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融合,也是物種繁衍,人類遷徙的腳印。
文尾彩蛋
《燦爛千陽》
食材君最近在讀小說《燦爛千陽》時,被阿富汗美食吸引,進而寫了此文。
《燦爛千陽》是《追風箏的人》的作者胡塞尼的另一部重量級作品,寫的是兩名阿富汗女子的苦難和隱忍,同名電影據(jù)說將在2022年上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