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去到哈佛大學商學院,參與其舉辦的 “案例教學及參與者主導教學研討班(Program case method and 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該研討班是哈佛大學商學院專為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學商學院舉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推介其案例教學和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該研討班加強與亞洲,尤其是中國高校的聯(lián)系。研討班上,75為來自各大學院校商學院的教師們,像真正的學生一樣,在教授們的引領下,完成了二十多個工商管理案例的學習與討論,觀摩了MBA案例教學的錄像,親身感受與體驗了舉世聞名的哈佛工商學院管理案例教學法和以參與者(學生)為主導的哈佛課堂。10天的學習和研討盡管短暫,但哈佛給我們的震撼、感動和思考卻遠遠超出了我們所學習的教學法本身。
震撼:
大學課堂竟然可以如此精彩
盡管哈佛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學早已蜚聲中外,盡管我們帶著極高的期望值和朝圣的心情而去,但哈佛教授們展示給我們的大學課堂,精彩程度仍然超出了想象。在我看來,在哈佛,講臺就是舞臺,教室就是劇場,一堂堂課就是教授與學生共同上演的一幕幕精彩的話劇。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話劇是怎樣的精彩:
(一)課堂設計中承載的教學理念
在哈佛,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從課室的設計中就充分體現(xiàn)了。課室的學生座位是呈U形排列的,中間一塊馬蹄形的空地留給教授做講臺。如此的設計使教授們一走上講臺就等于來到了學生中間,被學生們?nèi)姘鼑?,瞬間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課堂師生互動提供了極好的“地理”條件。另外,說馬蹄形的空地是教授的講臺并不確切,因為其實根本沒有“臺”,與我們的教室講臺高于地面相反,哈佛的教室是用階梯式的座位將學生的位置層層提高,且各排座位之間的落差大到足以使前排座位的學
(二)教授們的風采
在哈佛的課堂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首先是教授們那好萊塢明星般的風采。給我們上課的教授無論高矮胖瘦,無論男女老少,無一不是衣冠楚楚,精神飽滿,氣質(zhì)非凡。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極美、極酷、極富感染力。這無與倫比的魅力無疑首先得益于教授們豐富的內(nèi)涵和知識修養(yǎng),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和對教學工作的虔誠與熱愛,斷難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如此瀟灑。
激情投入達到忘我境界是講臺上的哈佛教授們留給我的另一深刻印象。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有幾十年教齡的資深教授,都是提前十幾分鐘就到教室進行課前準備,為了精心準備上課,教授們課前一般不與學生交流,課后當然是有問必答。而且一旦開始上課,教授就像入戲的演員,完全沉浸在一家爛熟于心的劇本中,分不清角色與本色了,講到激動時聲情并茂甚至手舞足蹈。教授的激情感染著學生,課堂就這么活躍了。同時,教授又像一個指揮若定的導演,根據(jù)“劇情”發(fā)展的需要或講解或提問或傾聽,收放如地掌控著課堂的一切,使之從頭至尾一氣呵成。
(三)教授們的絕活
采用過的案例教學法的老師都會有體會,案例教學中除了案例材料的選擇之外,要點和難點還包括如何引導學生用相關理論解析問題,避免就事論事不得要領:如何控制課堂討論的中心與主線。避免眾說分壇離題萬里:如何控制進度與時間,避免到點下課有頭無尾等等。在和佛教授們在課堂上,對此人人都有一手絕活,他們駕馭課堂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他們既能通過“在恰當?shù)臅r候、以恰當?shù)姆绞健η‘數(shù)娜?、提恰當?shù)膯栴}”來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不露聲色地及時叫停學生偏離主題的廢話;他們既能激勵學生天馬行空地展開思維,又能牢牢掌握討論的主線避免野馬脫韁,還能將課堂時間和進度所謂控制準確到分鐘,下課時間總會在教授剛好做完總結或講完課的時候來臨。不僅如此,講臺上忙碌不已的教授還能注意到某個角落里某個學生一言不發(fā)正在神游,于是冷不丁走過去給他一個“cold call”(根據(jù)哈佛教授的介紹,“cold call”就是向沒舉手發(fā)言的同學提問)將其拉回課堂。教授們的另一手絕活是,無論課程內(nèi)容或案例材料有多枯燥單調(diào),經(jīng)他們一番幽默與睿智的解說與煽動,“劇情”便引人入勝,學生們便也雀躍起來。以筆者的親身體會來說,研討班討論的案例內(nèi)容與本人的專業(yè)有距離,加之時差顛倒,每次預習閱讀案例材料時都困頓不已,可一到課堂上就被教授所吸引,瞌睡全無,且像開小差都難。到研討班后期,筆者為偷師學藝,曾多次試圖從案例討論的具體問題中超脫出來,專門觀察教授們?nèi)绾务{馭課堂,如何應對學生們五花八門的提問和發(fā)言,也就是努力想要開小差,但稍不留神會不知不覺被吸引會所討論的具體問題當中去,跟著教授的指揮棒轉(zhuǎn)悠起來。教授的課堂吸引力可見一斑。
感動:
教授們對教學工作如此敬畏與投入
在我國的大學,尤其是研究型餓大學中,教學的工作不被教授們所重視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認為,美國也是如此。馬延奇(2008)就曾總結說:“在美國研究型大學,教授們越來越遠離教學,甚至近似于專職研究者”。此前,我對此類的說法亦是深信不疑的。但是,本次哈佛之行徹底顛覆了我早先的認識。因為我們親眼看到,美國的教授們不輕視教學,恰恰相反,他們對教學工作有著滿腔的熱情和深深的敬畏。至少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是這樣的。
且看他們?yōu)榱私虒W工作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一)
哈佛商學院以案例教學為主,教授們除了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調(diào)研、收集、選擇、撰寫案例之外,在每個案例投入使用之前,對該案例的教學方案,不知要經(jīng)過多少人多少次的反復研究和討論。案例可供那些專業(yè)方向使用?可從那幾個角度進行分析?關鍵問題有哪些?怎樣切入?課堂上的第一個問題該問什么?怎么問?最后需不需要總結?等等,都要反復研究論證。每個案例經(jīng)反復討論后通常會確定幾套教學方案,較大的案例還會集中多個專業(yè)方向的教授來共同探討,我們就曾觀摩過一個案例教學方案的“專家會診”,來自商學院若干個專業(yè)的近10名教授,其中包括多個資深教授和2個來觀摩的年輕教師,針對一個案例的教學方案進行熱烈的討論和磋商。在我們研討班中還碰到了這么個案例,我們手中已經(jīng)有兩套教學方案了,每套方案討論的切入點和所提的第一個問題都不同,課前要求我們對兩套方案進行思考,但等到教授來上課的時候,卻沒有按照其中任何一套方案,而且效果也非常好,有學員問他為什么不按照既定的方案?這位資深教授說:按已有的方案當然省事,但如果停止思考和嘗試,新的方案就不會產(chǎn)生,他認為對教學方案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二)
我們在研討班上了解到,在哈佛商學院,以教學小組為單位,每周一次例會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學總結,交流教學體會,依據(jù)教學實踐和學生的表現(xiàn)研究探索現(xiàn)有的案例的利與弊,筆者曾詢問一位給我們講課的教授,周復一周的例會是否會流于形式?是否真的有意義?教授不僅給了肯定的答復,而且還補充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被指派上某一門課而感到榮幸,都愿意盡最大的努力將課上好,而每次小組會都是一次極好的交流學習機會。不僅是筆者,來自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教授們也為他們這種敬業(yè)精神和團隊合作感嘆不已。
(三)
無論多么高明的導演多么優(yōu)秀的演員,如果沒有就此的劇本,是拍不除號的電影的。大學教學也一樣,沒有深厚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后盾,就不可能有真正高質(zhì)量的教學。正如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教授(2002)所說,“在任何杰出的大學,教學和研究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最優(yōu)秀的研究和學術工作中獲得的重要思想和發(fā)現(xiàn),是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源泉。這是優(yōu)秀大學中的教學與其他類型大學教學相區(qū)別的一個方面?!惫P者認為,哈佛案例教學之所以成功,一是因為教授們在案例的收集與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將撰寫教學案例作為其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研討班所討論的案例中,就有經(jīng)過資深教授跟蹤研究一個典型企業(yè)常達20多年的成果);二是因為所有的案例都是來源于活生生的真實的企業(yè)。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綠,工商管理學科的理論研究尤其離不開現(xiàn)實沈國的土壤。也正是因為其教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又根植與現(xiàn)實生活之中,所以他們課堂上所運用的各種教學手段,包括案例研討,教學實驗甚至教學“游戲”,都能夠高度模擬現(xiàn)實世界。這里還需要提及的是,沒有美國許多著名企業(yè)對大學教育的支持,就不可能有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法的成功。在我們研討班上,教授曾無不遺憾的告訴我們,在他的案頭,擺放著多個非常有價值的中國企業(yè)的案例,但無法投入使用,因為這些企業(yè)的管理者同意使用案例的前提是要將有損企業(yè)形象的不美的地方刪除??蓜h除以后的案例還有多少價值呢?
(四)
本次研討班的性質(zhì)使我們有機會與哈佛的教授們探討大學教學工作的諸多問題。我們研討班的負責人馬歇爾教授介紹了其接受講課任務之后進行課前準備的細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感慨不已。他說,每次接受授課任務后,除了對課程內(nèi)容的精心準備之外,他還要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對學生的照片逐個記憶學生的面孔,研究學生的背景,包括來自哪里、已經(jīng)受過的教育和工作的經(jīng)歷等等。洞悉學生的背景對教學的意義不言而喻的,熟悉學生的面孔則是為了每次下課后能準確地回憶并登記各個同學的課堂表現(xiàn)。在哪里。課堂發(fā)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期末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因為哈佛商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學生姓名的發(fā)音千奇百怪,為了能在課堂上準確地叫除班上學生的姓名,他在開學前會請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到他的辦公室錄下其姓名發(fā)音,然后對著錄音反復練習,“課堂上念錯學生的名字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即使他來自阿拉伯也一樣”。能夠如此敬畏教學、尊重學生的教授,還會有什么講不好的課嗎?
思考:
我們向哈佛學什么?
哈佛之行留給我的,除了震撼于感動,更多的應該是思考。中國大學的發(fā)展目前還處于在相對落后的階段,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也許將是多少代人的夢想,但是一切都要從現(xiàn)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與借鑒。參加哈佛的研討班目的就是在于學習與借鑒。然而,除了研討班本身的內(nèi)容之外,我們還應該向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們學點什么?僅就教學而言,課堂上的風度翩翩,幽默睿智等極具個人魅力的方面也許不是人人可為,但以下方面卻是值得每一個大學教師認真思考的,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的教師。
(一)
(二)
滿堂灌是中國各級學校,包括大學課堂的一大特色,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臺下無精打采地聽。在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還隱藏著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理念:將滿腹經(jīng)綸傳授給學生是教師神圣的使命。筆者也以這種使命感做了幾十年的教師。然而,此次研討班上,哈佛的教授們卻打開了另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為一個大學教師,傳遞知識固然重要,但更有價值的使命其實并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啟迪學生的智慧。在研討班課程設計中,我們看出,純知識或者純技術性的內(nèi)容是極少出現(xiàn)在哈佛課堂上的,對于這些內(nèi)容,他們有設計并錄制精良的網(wǎng)上課程講解,要求學生在課堂前自我學習掌握,課堂時間則由老師引導著,運用這些知識來討論一個又一個的案例,活生生的案例不僅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更開啟了心智,擴大了視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著從那里走出去的著名企業(yè)家的名字,他們就是對這種教學理念的最好詮釋。而且這并不僅僅是商學院的理念,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教授(2002)也曾說:“……從本質(zhì)上講,在哈佛大學過去一個半實際的發(fā)展過程中,……教學從以知識傳授為基礎,轉(zhuǎn)變?yōu)榻處熤笇碌膶W生自我教育,雖然這是一個簡化,但是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質(zhì)……哈佛大學仍然認為,學生應該很好地掌握現(xiàn)有的各種知識、信息和理論,這是任何學術研究的基礎,這個基礎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奠定……,但是,從學生一入學,大學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他們能夠成為參與與發(fā)現(xiàn)、解釋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或形成新思想的人?!?/span>
(哈佛大學)
(圖書館)
(食堂)
作者: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