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德經》
“道”作為天地萬物的本源,是真實存在的,天地萬物莫不為“道”所生,為“道”所化,故萬物之中莫不含“道”。作為本源之“道”,不僅僅是物質的來源,也是各種規(guī)律的來源。真常之道,永恒不變,但人對道的認知并非全面的。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僅僅只是體悟認識了“道”的一個或幾個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凡人對世界萬物的認知,不可能超越時代。雖然“道”包攬萬事萬物的本源,但作為凡人,我們不可能認識尚未出現(xiàn)的東西,也不可能正確認識我們所不熟知的東西。
人類自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以來,社會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xiàn)了無數(shù)新事物,新行業(yè)。盡管我們認為這種變化的背后,一定有一個不變的“道”存在,但蘊藏于新事物、新行業(yè)之中的“道”與我們以往所體悟到的“道”已經有所差異。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需要知道我們社會發(fā)生了何種變化,也需要對蘊藏于新事物、新行業(yè)的“道”有新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更為準確地把握本源大道。
宗教中國化,是黨和國家基于社會的變化、時代的變化所提出的正確建議。對于道教來說,道教中國化,正是要求我們能夠與時俱進,擁抱現(xiàn)代社會,認識這個全新的、飛速變化著的世界。這并不是讓我們拋棄舊的東西,而是要我們去認識新世界,感悟存在于這個世界之中的真道。對于道教來說,修身是成仙的基礎,濟世是成仙的重要條件。何為“濟世”?從道教的歷史來看,只要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都是“濟世”。那些對這個世界有重要貢獻的人,在其離開這個世界之后,會獲得嘉獎,功績較大者甚至會被奉為神仙崇拜。這就是道教行業(yè)神的重要來源。歷史上那些有重要功績的人物,例如嫘祖、倉頡、皋陶、扁鵲、華佗、張仲景等,他們都是在自己所屬的行業(yè)做出一番成就,最終成就仙道,為世人所敬仰。因而修行成仙,與認識新世界,認識新事物之間,并不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我們能在這個新世界中,為人類世界的幸福生活,作出新的貢獻,最終亦會有所成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去認識這個新的世界,認識新世界中的新事物,體悟蘊含于新世界之中的“大道”,順道而為,為人類的幸福生活增磚添瓦。這就是新時期的應有的仙道濟世之舉。
法務法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