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從下面兩點來談談印章的金石味,也就是您說的古樸與滄桑感。
第一:一定要有殘缺,殘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金石味,就像舊報紙,泛黃破損了,一看就是舊報紙,印章也是這個道理。
凡篆刻作品從審美角度看,自古均存在殘缺之美。篆刻治印,做邊有規(guī)律又沒有規(guī)律。首先要考慮所刻的印的風格,做邊有人叫做殘或者叫做殘邊,做殘邊從名詞上看,是為了讓印有那個破損的的味道。破損的味道出來了,印就不那么呆不那么板滯。
治印做殘破的方法一般都是用刻刀來完成的,使用的方法一般就是敲打、用刻刀戳擊、推、搓,有時候也會用刻刀的刀柄錘?,F(xiàn)在也有一些篆刻家追求自然的方法??掏暧≌乱院?,直接在石子中亂搓一番,破成咋樣是咋樣。印章人為理性的殘破,增加了印章的趣味,也使篆刻的創(chuàng)作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增強了篆刻的藝術表達力,是篆刻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秦漢印本來是實用器,尤如現(xiàn)代之身份證,并無殘缺。隨時代而進,篆刻進入文人藝術領域后,印不再具有身份證的作用了。古人于方寸之中發(fā)現(xiàn)無窮樂趣和想象,于是竭盡所能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精妙的篆刻珍品,后人愛不釋手,寶而藏之。
然而,在歲月的磨蝕中,金石并不能毫發(fā)無損,自然留下殘缺破損。這樣的殘破本為歲月的痕跡,可文人從中發(fā)現(xiàn)出乎意外的美。于是在篆刻新作中就人為刻意地去追求,這就是“破邊”。實際破邊只是篆刻者追求殘缺美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并無定律,也非唯一。
第二:臨碑、墓志或者摩崖石刻。
碑派”主要指的是石碑刻字,從秦刻石到漢碑,直到南北朝時就以魏碑為重。碑派的書家一般功力深厚,融匯篆、隸、八分、魏碑的筆法。寫出來的字往往很有氣魄,筆意高古,結字雄厚,寫成大幅的中堂、對聯(lián)的話,掛在大廳里那是很有氣魄的。過去也把這種書體成為“銘石書”,可以說是“高文典冊”的永垂不朽的“廟堂體”。碑學包括漢魏碑版、墓志造像和摩崖石刻,碑派書法的特點是簡約、厚重、大氣、生拙。
從篆刻名家程邃開始,到丁敬創(chuàng)立浙派,一時間名家輩出,高手如云,鄧石如、黃易、奚岡等為代表,都精通各體書法,要刻好印必須寫好書法,所以篆刻的崇尚秦漢,也使他們的書法趨向于秦漢碑體。尤其鄧石如”好《石鼓文》、《泰山刻石》、《敦煌太守碑》《天發(fā)神碑》,五年篆書成,乃學分書,臨《史晨碑》、《受禪》等五十本,三年分書成...其分書遒麗純質,變化不可方物”,在此基礎上,鄧石如創(chuàng)造了新的用筆方法,帖學書寫時是順拖所以線條光滑,鄧石如根據(jù)篆刻刀法,用毛筆頂紙而上,產(chǎn)生了摩崖石刻的金石效果,打破了趙孟頫帖學”千年不易”的說法,繼承和開啟了二王以后就絕跡的碑版書風,堪稱劃時代的突破。所以學習碑派的東西,是很有助于篆刻的學習的。
以上就是我對于您的問題的回答,希望解答您的疑惑。下面附幾方印章,是我們工作室老師的作品,希望互相交流學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