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韓國的身份證,并沒有強制要求非得要加漢字中文名的。
但是現(xiàn)在很多新版的韓國身份證上,幾乎都會用括號額外再寫一個中文名字,這原因就在于韓文本身的缺陷。
韓國政府中從1945年開始打著民族獨立的旗號,就開始研究廢除漢字,使用韓文。1948年,韓國頒布《諺文專屬用途法》,在中小學教科書中全部使用韓文。
到了1970年,樸槿惠他爹樸正熙下令全面實行韓文專用,禁止在小學進行漢字教育,僅允許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礎漢字。
但是僅僅開展了5年,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韓文本身存在巨大缺陷,引起了很多混亂。所以有很多發(fā)音相同的內(nèi)容,無法區(qū)分具體意思的時候,就把漢字放在括號里并用。這個決議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就目前而言,漢字在韓國也只是初高中和其他語種一樣屬于選修課。但從2019年開始,韓國在小學5、6年級教材中標注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
朝鮮半島曾經(jīng)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都沒有自己的文字 ,只有自己的語言。長期處于文字和語言分離的格局。而朝鮮曾經(jīng)又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所以他們的歷史文化都是典型的漢家儒文化,他們通行的文字都是漢字。
直到公元1446年,朝鮮世宗大王李祹將民間流傳的“諺文”加以改造,制定了《訓民正音》,這才創(chuàng)造了如今的韓文。
但是這個“諺文”實際上是存在著巨大缺陷的,它的本質(zhì)和我們現(xiàn)在用的漢語拼音實際上是一個意思。的確對于很多百姓來講,發(fā)音跟字直接結(jié)合起來簡單易學。但關鍵問題是同音字實在太多,但是用“諺文”是無法準確表達具體意思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漢字拼音里的liu,我們對應的漢字可以是劉,留,流,瀏?!爸V文”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韓國文化實際上是的確無法離開漢字,放棄漢字教育,他們連自己的歷史都看不懂。但是韓國人是不可能全面所謂恢復漢字的。
——炒米原創(chuàng)首發(fā),歡迎關注或吐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