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弟子(一)
甘泉子 張全義
在孔門眾賢當(dāng)中,子貢無疑是特出的一位?!墩撜Z》當(dāng)中,子貢出現(xiàn)達(dá)38次之多,僅次于子路。
子貢,復(fù)姓端木,名賜,衛(wèi)國人,小孔子31歲。孔子在評價其弟子專長時,將子貢歸入言辭出眾一類。子貢的巧于言辯,源于其天資聰穎,反應(yīng)敏捷,謙虛好學(xué),思想成熟??梢哉f,在繼承孔子思想方面,子貢成就卓異,僅次于曾參?!墩撜Z》當(dāng)中多有子貢的經(jīng)典言論: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保ā墩撜Z·子張篇第十九》)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保ā墩撜Z·子張篇第十九》)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保ā墩撜Z·顏淵篇第十二》)
子貢善學(xué)好問,在與老師的交流中,所獲甚多: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保ā墩撜Z·顏淵篇第十二》)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保ā墩撜Z·子路篇第十三》)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 上者,惡勇而不禮者,惡果敢而窒者?!痹唬骸百n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保ā墩撜Z·陽貨篇第十七》)
子貢對老師非常尊重,往往逢人說項(xiàng),即使與老師對話也不避諛嫌,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有人言辭中對老師存有不敬,子貢會不遺余力加以捍衛(wèi)。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學(xué)而篇第一》)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瑁缱寥缒ァ?,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保ā墩撜Z·學(xué)而篇第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保ā墩撜Z·憲問篇第十四》)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論語·子張篇第十九》)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保ā墩撜Z·子張篇第十九》)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論語·子張篇第十九》)
對于這位得意弟子,孔子亦多所肯定: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玻俊痹唬骸昂鳝I也。”(《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對于子貢的不足,孔子亦會直言,但由于非常喜歡這位弟子,所以言辭比較委婉: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保ā墩撜Z·八佾篇第三》)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釉唬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保ā墩撜Z·憲問篇第十四》)
子貢長于言辯,但絕非夸夸其談,紙上論兵之輩。
齊國權(quán)臣田常謀劃造反,但是忌憚高氏、國氏、鮑氏、晏氏四大家族的勢力,于是調(diào)動軍隊(duì),以復(fù)仇為名,討伐魯國,以轉(zhuǎn)移視線。孔子聞訊,對弟子說:“魯國是祖宗墳?zāi)沟乃诘兀歉改干畹膰?,國家如此危難,諸君何不挺身而出?”子路請求出使齊國,孔子阻止了他。子張、子石請求前去,孔子也沒有答應(yīng)。子貢請求前去游說,孔子準(zhǔn)許了他。
子貢研究了各國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巧施“連環(huán)外交”之計(jì),先后拜見田常、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晉侯姬午,不僅保全了魯國,還打破了諸侯之間原有的格局。這樣的外交才華,直逼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張儀。
孔子去世之后,弟子原憲隱居在荒郊野地。子貢出任衛(wèi)國國相,帶車馬隨從前去看望原憲。原憲著破衣敝履會見子貢,子貢為此感到羞恥,說:“夫子難道也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沒有財(cái)產(chǎn)叫做貧,學(xué)習(xí)道義而不能躬行才叫做病。像我這樣屬于貧,而不是病?!弊迂暵犕旰罄⑷欢?,一生都為這次言語的失誤而感到內(nèi)疚。
曾子,名參,字子輿,魯國人,小孔子46歲。盡管曾參在《論語》中只出現(xiàn)了15次,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也只有寥寥不足五十字,但其地位頗高,是孔子親授弟子中對后世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學(xué)者?!墩撜Z》當(dāng)中,曾參被尊稱為“曾子”??鬃訉ζ湓u價很高: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中夫四德者也?!保ā犊鬃蛹艺Z·弟子行篇》)
《論語》當(dāng)中,其言論不多,而多為經(jīng)典: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學(xué)而篇第一》)
曾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論語·學(xué)而篇第一》)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篇第四》)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吾知免夫!小子!”(《論語·泰伯篇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yuǎn)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e豆之事,則有司存?!保ā墩撜Z·泰伯篇第八》)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篇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論語·泰伯篇第八》)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篇第十九》)
孔子評價曾參反應(yīng)遲鈍。在我看來,或許并非如此,而是恪守禮儀,出言謹(jǐn)慎使然。曾參的身份是“士”,但其寢眠之具,卻是士大夫才能享用的華麗竹席。彌留之際,當(dāng)童子指出這一點(diǎn)后,曾參當(dāng)即要求兒子換掉竹席。曾參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堅(jiān)持換席,為其一生恪守“禮不逾節(jié)”作了生動的詮釋,但在踐行禮時,曾參也有不近情理的極端之舉。妻子因?yàn)闆]有按照他的要求蒸熟藜羹,曾參便休掉妻子,且終身沒有再娶。
曾參作為孔子之后重要的思想家與教育家,一如其師,門人眾多,高徒濟(jì)濟(jì),其三子曾申、曾元、曾華也都是儒門著名學(xué)者。
曾參一生闡發(fā)與恪守孝道,是古代最富盛名的孝道理論家與孝子,留下了多篇論孝的文章,而《孝經(jīng)》最為著名,被譽(yù)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其《曾子大孝》將孝分為三個等次:“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
曾參的理論建樹在后世影響至大者,是被封建文人士大夫奉為人生圭臬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思想為后世所推重,在漢代與宋代尤甚。漢代帝王的謚號前,多冠一“孝”字;宋代理學(xué)家治學(xué)講求淵源師承,他們提出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這一道統(tǒng)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曾參的父親曾點(diǎn)在《論語》中只出現(xiàn)了一次,但那段文字,幾乎是《論語》中最為浪漫而富于詩意的一段: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diǎn)也!”(《論語·先進(jìn)篇第十一》)
面對老師的啟發(fā),曾點(diǎn)并沒有像其他弟子那樣直言其志,而是描繪了自由和諧盛世圖景的一個側(cè)面——冠者童子在美麗的春天沐浴兜風(fēng),高歌歡暢。難怪孔子發(fā)出“吾與點(diǎn)也”的贊嘆。
就上面的文字推測,曾點(diǎn)似乎如閑云野鶴,率性灑脫。據(jù)《孔子家語》《韓詩外傳》等文獻(xiàn)來看,曾點(diǎn)教子極為嚴(yán)厲苛刻。曾參耘瓜誤斷其根,曾點(diǎn)大怒,以大棒將兒子打昏。曾參并沒有記恨,醒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慰父親。之后回到房內(nèi)彈琴唱歌,以便讓父親知道自己身體沒有問題。曾點(diǎn)教子的故事,應(yīng)該是“棍棒下面出孝子”這一古訓(xùn)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