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難得的是詩中全是通俗的語言,沒有一個生僻字,也不用一個典故。短短四句,就生動地勾勒出時令特征與行人的心境。真可謂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一首好的詩、詞、曲,即使是‘陽春白雪’,也總有許多文人雅士見了手腳發(fā)癢,喜歡改之、填之、‘步其韻而和之’。更何況像《清明》那樣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想玩弄它的人就更多了。 有人玩起了斷句,如后面兩句,斷成三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還有人斷成了‘三字經(jīng)’: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 。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甚至,有人還把這首詩段成了一個小劇本: 時間 :清明時節(jié) 場景:雨紛紛 人物:路上行人 表情:欲斷魂 主人翁問:借問酒家何處 牧童答:有 并作動作:遙指杏花村 沒想到《清明》詩在1957年大鳴大放期間,又大出風(fēng)頭,被那些手腳發(fā)癢,附庸風(fēng)雅之士,改的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充當(dāng)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急先鋒’。 記得我68年在崇明農(nóng)場種田時,隊里有兩個從上海的銀行里下放的右派,其中有一位姓孫的,當(dāng)年就是因為玩弄杜牧的《清明》詩而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的。 他的父親是個房產(chǎn)商,在現(xiàn)在的淮海路北面,東起重慶路,西到成都路,后面到長樂路那么一圈,以前有許多是他父親的產(chǎn)業(yè)。他在當(dāng)時也是有名的小開。后來房產(chǎn)歸公了,他父親也死了,但銀行里的同事(尤其是那個支行長)仍然喜歡叫他‘小開’。他對這名不副實的稱呼頗為不滿,于是趁著那次大鳴大放,他就鳴放了起來。他把《清明》詩后兩句中的‘酒家’、‘杏花村’,改成了‘小開’、‘百樂門’。這樣一來,這首詩就成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小開何處有?牧童遙指百樂門’了。抄寫完后,他把詩貼在‘大鳴大放園地‘上,心中還洋洋得意。這本是一個玩笑,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他對支行長叫他‘小開’表示不滿。然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闖了大禍,這個玩笑被他們上綱上線,說他‘對現(xiàn)實不滿,對抗社會主義改造……’于是,就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在我國的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反右運動’以及后來的‘四.五’、‘六.四’,因玩弄杜牧的《清明》詩而遭遇厄運的也絕非少數(shù),這與在雍正時期因玩弄《詩經(jīng)》中的‘維民所止’而遭遇厄運的主考官以及他的‘九族’相比,在數(shù)量上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有心者如把那些因?qū)懽鳌迕黧w’(那些根據(jù)杜牧的《清明》和的、改的、斷的詩作)而遭遇厄運的人物與詩收集起來,出一本書,肯定能洋洋萬言,嘆為觀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