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轉(zhuǎn)刑事案件中自動投案的認定
【案情】
2021年4月27日凌晨2時許,被告人朱某某與祝某通話過程中發(fā)生口角,雙方約定在某地碰面。后朱某某糾集被告人黃某等四人;祝某則糾集顧某、劉某等二人。雙方在案發(fā)現(xiàn)場碰面后,被告人朱某某、黃某即單方面對劉某、顧某等人實施毆打,秦某某等三人則手持棒球棍在一旁助陣。其間,祝某、劉某、顧某等人均未動手。2021年5月12日,公安機關抓獲被告人黃某,并決定對其處以行政拘留十二日,執(zhí)行期滿后釋放。2021年8月29日,被告人朱某某向公安機關自動投案,但公安機關并未對其采取強制措施。刑事立案后,公安機關于2022年1月14日將朱某某抓捕歸案。2022年1月13日,被告人黃某經(jīng)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后到案。
【分歧】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均對自動投案進行了列舉式釋明,但在司法實踐中究竟如何判定自動投案仍然是一個難題。本案對于兩名被告人是否構成自動投案的問題存在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朱某某構成自動投案,被告人黃某不構成自動投案。自動投案的判斷依據(jù)應當以行為人第一次的到案情況為準。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朱某某不構成自動投案,被告人黃某構成自動投案。自動投案的判斷依據(jù)應當以刑事立案后的行為人的到案情況為準。
第三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朱某某、黃某均構成自動投案。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被告人朱某某、黃某的投案行為均符合自動投案的時間要件。投案時間無疑是能否認定自動投案的重要前提。對于犯罪嫌疑人來說,其投案的時間能否被準確地認定,關系到能否準確地對其適用自首制度。刑法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以及《解釋》第一條第(一)項規(guī)定,自動投案成立的時間一般應當在案發(fā)之后,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之前。具體到本案,仍應從最初的到案情況判斷是否屬于自動投案行為,除非有證據(jù)表明其改變了投案意愿,比如治安案件轉(zhuǎn)刑事立案后,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其到案而拒不到案,則其以實際行動表明其已經(jīng)改變了投案意愿,則對于該種情形則不宜認定為自動投案。被告人黃某雖然在治安案件中系被動到案,但已經(jīng)因本案被行政處罰并執(zhí)行完畢,黃某的人身未因涉嫌犯罪被控制而是處于自由狀態(tài),其在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前自動投案,主動將自己交由司法機關處置的行為當然符合自動投案的時間要件。
第二,被告人朱某某、黃某的投案行為符合自動投案的主動性和自愿性要件。自動投案首要的是體現(xiàn)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動性、自愿性,即行為人的投案行為系其自身意志支配下的主動行為。對于自動投案的行為人從輕處罰其實是因為他的自動投案行為反映出其具有悔罪的表現(xiàn),從另一方面反映其人身危險性降低。司法實踐中,對“自動投案”主動性、自愿性的認定需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最初并非出于行為人主動,經(jīng)過親友規(guī)勸、陪同投案的,也可認定為自動投案,但這里仍然要求行為人投案時具有自動性、自愿性。而本案被告人朱某某、黃某在案發(fā)后,刑事立案前均在其處于自由之身時,具備“能逃而不逃”的客觀情況下,仍然主動至公安機關投案接受司法機關的處置,符合自動投案的主動性、自愿性要件。雖然被告人朱某某在刑事立案后是被抓獲歸案的,但相較于《解釋》第一條第(一)項列舉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可以視為自動投案,與本案“朱某某在治安案件處理階段主動投案,之后也未逃跑”的情形相比,朱某某投案的時間更早且無逃跑行為,其投案的主動性、自愿性明顯強于前者。
第三,被告人朱某某、黃某的投案行為符合自動投案的直接性要件。投案的直接性其實是行為人的客觀表現(xiàn),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表現(xiàn):其一,其投案是為了接受司法機關的處置,而非基于打探案情或者麻痹公安機關的目的;其二,其投案系自己直接投案,而非間接投案。
因此,對于治安轉(zhuǎn)刑事的案件,應從案件的整體的視角來審查“自動投案”問題??傊瑥淖允字贫纫?guī)定的目的以及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考慮,只要在案發(fā)后至第一次被訊問或采取強制措施前被告人出現(xiàn)一次自動投案的情況,就應認定為刑事案件中的自動投案,除非有證據(jù)表明其改變了自動投案意愿。
?。ㄗ髡邌挝唬赫憬『贾菔绣X塘區(qū)人民法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