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追溯童年,復演成長 ——追夢書生學讀《教育機智》之七 隨著閱讀的逐漸深入,我們對范梅南所謂“教學機智”的認識也越來越趨于深刻。無論是他對教育者素質的剖析,還是對教育學意義的解讀,抑或他對生活
7、追溯童年,復演成長
——追夢書生學讀《教育機智》之七
隨著閱讀的逐漸深入,我們對范梅南所謂“教學機智”的認識也越來越趨于深刻。無論是他對教育者素質的剖析,還是對教育學意義的解讀,抑或他對生活現象中的教育細節(jié)描述和教育者內心真相的揭示,都比較清晰地告訴我們:這里的“教學”,其實不是我們通常講的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教學,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兒童教育;這里的機智,顯然又不單純指教育教學中的臨場應對的技巧和策略,它應該包括滲透于教育生活方方面面的教育者賴以主動實施關心的言行的教育理解、兒童認識、職責定位、關系協調以及自身的道德、精神、人格等一切隱性支撐。在這種理解下,我們就會發(fā)現:范梅南的論述雖然非常條理細致,但是卻有一個先天的弊端,即在先入為主地認定父母、老師、成人等教育者身上存在著太多問題的成見下,指出了我們生活經歷中存在的許許多多的教育問題以及他自己理解中的教學機智的內涵和具體體現,可是卻卻始終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對一線教育實踐者而言,這恰恰是更具意義的理論引領和更被需要的操作指南。
我實在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一個群體比教師更愛孩子,更懂孩子,即使他們在年復一年的教育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失誤。日復一日,教師得無私亡我地替蕓蕓眾生排憂解難;日復一日,教師得靠入不敷出的經費努力工作;日復一日,教師還得忍受官員、公眾、媒體的指責?!拔覀冊谳p慢教師本已夠虧心,動輒怪罪教師則更顯失德”,帕爾默教授的提醒,值得我們深思。確實,談起今天在物欲橫流中掙扎的教育,似乎人人都有發(fā)言權,都可以說三道四。但是,唯獨沒有發(fā)言權的卻正是教育的主角——教師。我相信,范梅南教授顯微鏡下教師支離破碎的形態(tài),但是,我更堅信陽光下教師們慈愛親切的笑容。因為,我知道:一定有一種遠比無窮無盡的苛求和無情無義的非議更為合適的東西,那就是欣賞、尊重、理解和傾聽。所有能促進教師成長的方案和行動也充分證明:教師最需要的不是被修正和幫助,而僅僅是被接受、被傾聽??墒?,在惺惺相惜的同行之外,還有誰能真正蹲下身子來,聽聽教師的心聲呢?既不尊崇教師心靈,也不能構建起學習型組織。顯然,在教育現象的廬山中尋找真面目的范梅南教授不想做這樣的人。
最后,我想簡單一談教師怎么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了。個人以為,最好的途徑只有一條,那就是追溯自己的童年,喚醒自己的童心和同理心,認真審視自己的教育言行,不斷改進并重塑自我。童心,主要表現為好奇心、好勝心和寬容心;同理心,主要表現為同情心、謙卑心和公平心。只有先回到童年,摘除了身上用權威、成見、功利等編織面具,我們才能夠有資格與孩子對話、玩耍、學習,相伴成長。真正的教育智慧,其實,就是不斷擦拭慈悲而保持喜悅的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