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大夫看病,遇到的都是不典型,這種情況下,更需要認真思索。
比如前段時間,我遇到了一個中牟白沙鎮(zhèn)的孩子。
王某,男,3歲半,2018年11月18日初診:
家長自訴孩子如餓狼一般,沒有飽腹感,總是覺得餓,總是吃得多,總是不夠吃,飲食,大小便都正常,不怕冷,精神克。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滑。
像這種情況,其實臨床中很常見,火化萬物,火盛則消谷善饑。
按以前方法,體質(zhì)可以的孩子,往往使用瀉心湯之類,大便干者,經(jīng)常用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調(diào)胃承氣湯等方。
但這個孩子,大小便都正常,且精神奇佳,平素不怕冷,脈搏滑數(shù)有力。
此屬陽明病,無形之熱彌漫中焦,故而消谷善饑,沒有飽腹感。
故處方白虎加參湯:生石膏12克 知母3克 炙甘草6克 粳米6克 黨參9克 四付。
為避免過于寒涼,傷及中陽,囑隔日服一付。
2018年12.02日復診:
效佳,食量減少,效佳,出汗較前減少。寒涼之藥,中病即止,故囑家長停藥,飲食規(guī)律,調(diào)攝以善后。
余平時用陽明病方相對較少,不想若對癥,效果亦非常好。
還有一種孩子,如疳積的孩子,形體瘦削干枯,發(fā)育遲緩,但也是如餓狼一般,永不知飽時,這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們知道:孩子積食,就如潮濕的糧食堆積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生熱,如下圖所示:如果這堆玉米很潮濕,過一夜扒開一摸,里面起熱了。
這個熱和火,也是火化萬物,讓孩子總是饑餓,此為其一。
積食內(nèi)熱熏蒸,故而孩子容易自汗,盜汗。津血汗是同源的,人體的汗也是靠水谷食物所生成的,故而桂枝湯服后啜熱稀粥,此為養(yǎng)作汗之源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孩子內(nèi)熱重,出汗多,氣血津液長時間被熬煎,身體得不到滋養(yǎng),故而日漸羸瘦。
孩子氣血津液被熬煎,得不到濡養(yǎng),故而需要飲食水谷的攝入,因此孩子總是餓,總是想吃,總是吃不夠。
但是,越吃,糧食堆越大,越積,越生內(nèi)熱。
越生內(nèi)熱,出汗越多。
出汗越多,孩子越失于濡養(yǎng)。
越失于濡養(yǎng),孩子越需要濡養(yǎng),越餓。
如此循環(huán)往復,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越吃越餓,越餓越吃。
越吃越瘦,越瘦越吃。
就像下面這張找我看病的孩子的照片一樣:
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了,還有這么多營養(yǎng)不良,骨瘦如柴的孩子的原因。
這也就是中醫(yī)所說的“疳積”的病機。
我基本上說清楚了。
我們現(xiàn)在回過頭來再看看《醫(yī)宗金鑒》中關(guān)于“疳積”的論述:
大人為勞小兒疳,乳食傷脾是病原,
甘肥失節(jié)生積熱,氣血津液被熬煎,
初患尿泔午潮熱,日久青筋肚大堅,
面色青黃肌肉瘦,皮毛憔悴眼睛晛。
是不是很精辟?
此情此景,如果再加上外感會是什么樣子?
OK,孩子積熱內(nèi)生,自汗盜汗,容易傷風著涼;
傷風著涼,藥食醫(yī)雜投,傷及脾胃;
脾胃受損,上焦無法開發(fā),無法熏膚、充身、澤毛,則又更加失于濡養(yǎng),干枯羸瘦。
如此循環(huán)往復,又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
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類孩子:
反復感冒;
反復積食;
反復生??;
瘦削羸弱;
不知饑飽。
這樣的孩子多不多?
其實還有個問題沒說完,但是今天我累了,就先到這吧。
不要錯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