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常思勇 感悟常識 今天
中國詩的演變
所謂中國的“中世紀”,是從南朝齊(公元479年)至明朝(約公元十六世紀前后,明代的中葉),前后也是一千年余。木心認為,中國的中世紀,正好是中國文化大放光明的時期,在這一千年間,中國文化放盡了光芒,享盡了繁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中國文學(xué)最好的時期。
中國,可說是詩的泱泱大國。木心說,從未有一個國度,詩的質(zhì)量如此之高,歌德羨慕極了,陶詩翻譯成法文,法國人也直道偉大。真能體會中國詩的好,只有中國人。
中國詩的演變,初期是變化古詩為近體詩,古詩格律不森嚴,《詩經(jīng)》、《楚辭》、《古詩十九首》,都較自由。從南朝的宋、齊、梁、陳,開始格律化了,格律到唐朝盛極。竟然直到“五四”,都在這格律中。說到詩,即問五言七言,是絕是律。木心認為,這有利有弊。所謂“藝術(shù)成長于格律,死亡于自由”。格律發(fā)展到飽和點、頂點,自會淘汰、求變。
中國詩的演變,脈絡(luò)清晰,既是連貫呼應(yīng)的,又是段落分明的。木心比喻,唐詩宋詞,有一種精神上的親戚關(guān)系。唐是盛裝,宋是便衣,元是褲衩背心。拿食物來比,唐詩是雞鴨蹄膀,宋詞是熱炒冷盆,元曲是路邊小攤的豆腐腦、脆麻花。
木心感嘆:中國詩的衰亡是正常的、命該的、必然的。盛過了,不可能盛之又盛。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從整體上來觀照,中國不再是文化大國,是宿命的,不必怨天尤人。所謂希望,只在于反常、異數(shù)。
到近代,又冷不丁出了天才,是時代埋沒不了曹雪芹,因為他的天才比時代大,他的藝術(shù)的壽命比時代的壽命長。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寫于唐宋元明之后的呀,文學(xué)的黃金時代早就過完了,可是時代壓不死他。他之后,又茫茫然一派殘山剩水,即使出現(xiàn)幾個文學(xué)精英分子,但他們的天才比他們的時代小,小太多了。期待時代轉(zhuǎn)變,不如期待天才。
沈約之后,格律詩成熟,此前曹家、建安七子,功不可沒。所謂詩的古體,從《詩經(jīng)》下來,都是四言為主,不事對仗,較口語化。曹寫短句,不靠對仗。五言大興后,漸由散漫趨向工整,由質(zhì)樸進入雕琢。詩,開始講究字面上的美麗,引出唐詩。木心說,詩的新韻律所以創(chuàng)立,主要因為梵文在發(fā)音方法上影響了中國,其發(fā)音比中國語言精密。后定平、上、去、入四聲法,過去中國對詩的韻律并不多加分析,之后,講究了。
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人,生于公元441年,幼貧苦,篤志好學(xué),研通群籍。初仕宋,為尚書度支郎,入齊為步兵校尉、管書記,侍太子,又曾出為東陽太守,此時已經(jīng)成了一代宗師了。當時沈約作《四聲譜》,謝朓、王融贊和,以身作則,倡言為詩必須講究四聲,否則不作諧和論,世稱永明體(齊武帝年號)。永明體,四聲法,將每個字納入聲部,儼然詩韻的“憲法”,后人說某詩出韻,即否定的意思,其實束縛了后世詩人的手腳。木心的看法是,古人協(xié)韻是天然自成,到了沈約他們,用理性來分析,其實便宜了二流三流角色。對一流詩人,實在沒有必要??v觀中國詩傳統(tǒng),有太多的詩人一生為了押韻,成了匠人,相互贊賞,以為不得了,這是很滑稽的。總之,沈約做過了頭,形式完整,詩意僵化了。
梁有《昭明文選》。蕭家三子,父蕭衍,共四人(蕭衍、蕭統(tǒng)、蕭綱、蕭繹),為唐詩的黃金時代奠定基礎(chǔ)。隋煬帝楊廣好文學(xué),詩集有五十五卷,木心說,其中“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真是好詩句,宋秦觀知其好,借用在自己的詞中,減一字,“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確實更好?!赌咎m辭》亦為此時期的作品,藝術(shù)價值高于當時一切詩歌之上。
唐文學(xué)是“經(jīng)濟起飛”后的“文化起飛”嗎?木心以為沒有必然性。李世民以詩取官,執(zhí)政者是內(nèi)行,通詩,擅書法,武則天也通文學(xué),這是第一原因。出了一大批天才,是第二原因?!度圃姟?,凡九百卷,入錄的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詩的總數(shù)是四萬二千八百余首,時間跨度三百年。而從《詩經(jīng)》到隋朝,一千多年間,詩的總數(shù)只及唐詩幾分之一!
初唐四杰
初唐詩人中,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稱“四杰”。其實魏徵倒是初唐正宗第一詩人。陳子昂呢,是唱唐代文學(xué)宣敘調(diào)的男高音、領(lǐng)唱者。此外是沈佺期、宋之問、劉希夷、張若虛,都是初唐的詩人代表。
初唐四杰中木心認為王勃才是大天才,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生于大約公元649年,神童,六歲能文詞,九歲指摘顏師古《漢書注》之誤。未及冠,才名揚聞京邑,授朝散郎,客于沛王府。二十七歲時往交趾省父,渡南海,溺亡。著有詩文集約三十卷。木心以為,初唐四杰中,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還有六朝舊習,無甚獨創(chuàng)性,王勃無疑是冠軍。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上來就是布景,壯闊,有氣派;到頸聯(lián)“海內(nèi)”句,十足男子氣,陽剛,是唐詩中少有的陽氣。
讀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樣。又如王勃《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末一句最好。字很輕,景很大。
四杰之后,陳子昂(約661—702),獨樹一幟。木心對陳子昂情有獨鐘。認為陳子昂的性格、品質(zhì),是魏晉風度的精神苗裔,真像一位男高音,先引吭高歌: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李白與杜甫
李白飄逸清駿,天馬行空,怒濤回浪。杜甫沉穩(wěn)莊肅,永夜角聲,中天月色。木心評論,歷史就是命運,安史之亂使得唐詩浪漫主義的全盛期過去了,完成了,李白是浪漫主義全盛期的代表,開始退場,杜甫的天性本是沉郁的,悲劇性的,正合適寫憂傷離亂。如果杜甫一生富貴、繁華安樂,他的詩才發(fā)揮不到這樣高。例如:他晚年七律《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近乎鋼琴協(xié)奏曲,有貝多芬、勃拉姆斯風范。杜甫功力極深,請?zhí)貏e注意他的聯(lián)句,對仗工整,感覺不出用力,而且無懈可擊。
木心說,杜甫晚年作品,總令我想起貝多芬。李白才氣太盛,差點被才害死。讀李白,好像世上真有浪漫主義這么一回事。唐人比西方人還浪漫。歌德說,各時代的特征都是浪漫主義。我說,青年人會向往各種主義,但要他們自己提出主義,只能是浪漫主義。
令木心感到遺憾的是,中國詩都刻意在文字上求精工,意象僵澀。而其中最高的境界,還是帝皇、天、神話,因而想到中國歷代詩人的形而上的境界,總是高不上去,離不開治國平天下之類。
李商隱是唐代唯一直通現(xiàn)代的詩人
據(jù)說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赴酒樓,有名伶唱曲,三人相約,以自己的詩被唱多寡的機會來定高下。先是高適的作品被唱了,高適得意。王昌齡的作品接著也被唱了,兩人都意氣揚揚望著王之渙。王之渙說,不急,要看其中最美的一位歌者唱什么。最后輪到她了,便唱了下面這首“折楊柳”羌笛曲:《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前面王昌齡的詩:《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木心認為,就詩論詩,唐詩中這類詩作,是出類拔萃。唐代詩人中,李商隱(約812或813—約858)是唯一直通現(xiàn)代的詩人。唯美主義,神秘主義,偶爾硬起來,評古人,非??潭緝磹?。
《無題》四首之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華麗,深情,典雅。首句、末句,自然,滋潤。和肖邦一樣,有分寸,非常有分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