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⑴女弗如也?!?/p>
注解
楊伯峻《論語譯注》:
【譯文】孔子對子貢道:“你和顏回,哪一個強些?”子貢答道:“我么,怎敢和回相比?他啦,聽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孔子道:“趕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話,是趕不上他?!?/p>
【注釋】⑴與——動詞,同意,贊同。這里不應(yīng)該看作連詞。
朱熹《論語集注》:
女,音汝,下同。愈,勝也。一,數(shù)之始。十,數(shù)之終。二者,一之對也。顏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見終;子貢推測而知,因此而識彼?!盁o所不悅,告往知來”,是其驗矣?!迸c,許也。胡氏曰:“子貢方人,夫子既語以不暇,又問其與回孰愈,以觀其自知之如何。聞一知十,上知之資,生知之亞也。聞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資,學(xué)而知之之才也。子貢平日以己方回,見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難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許之。此其所以終聞性與天道,不特聞一知二而已也?!?/p>
解讀
陳迎年:
【今日閱讀】師不如生
5.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p>
釋:
與,跟;給;交往;贊許等義。這一章有兩個“與”。前一個無異議,后一個是否可解釋為“贊許”呢?
譯:
孔子問子貢說:“你跟顏回哪一個更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哪里敢跟顏回比???他聽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我呢聽到一件事只可以推知兩件事。”孔子說:“是不如?。晃腋愣疾蝗缢??!?/p>
記:
過去的注釋,因推贊孔圣人的身份,把最后一句的“與”解釋為“允許”、“贊同”等,而別扭地說“我同意/允許/贊同你不如他”。這也是不必要的。圣人自有其不可超越處,而不必或不能事事都比別人強。認(rèn)為事事強于別人,再加上圣王一體的現(xiàn)實,狂熱的個人崇拜便成為自然而必然的事情。
吳龍燦:
姑且與另一章參讀: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2),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缜腥绱?!如琢如磨(3)’,其斯之謂與?”子曰:“賜(4)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4)往而知來者?!?/p>
【注解】(1)諂:巴結(jié)、諂媚。(2)樂,當(dāng)為“樂道”解,與后文“好禮”互見檢義,又符合孔子一貫思想。(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澳》。有兩解: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4)賜:子貢名,孔子對學(xué)生都稱其名。(5)諸:之于。
【意譯】子貢說:“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驕傲,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不如雖貧窮而樂道,雖富裕而好禮的人。”子貢說:“《詩》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我可以同你談?wù)摗对姟妨?,告訴你已知的道理,你就能領(lǐng)會我沒說到的更深層的道理?!?/p>
【釋疑】告諸往而知來者
告往知來,此孔門啟發(fā)式教育“舉一反三”的一個例證。此為孔子贊子貢善學(xué),能“聞一知二”,而子貢也曾以此自許:“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保ā墩撜Z·公冶長》)
子貢喜歡方人,孔子曾責(zé)之不干正事,閑得無聊,此章孔子一者測試子貢是否有自知之明,二者讓子貢擺脫浮燥自滿心態(tài),更加踏實精進(jìn),與“瑚璉”之比用意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