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一種神秘的宿命。天才詩人茨維塔耶娃,在“音樂與博物館”中生長,為愛而生,以詩歌為呼吸,卻在絕境中自縊。愛倫堡這樣評價她:“作為一個詩人而生,并且作為一個人而死?!薄芭?,盼只盼,我的火炬能夠熄滅兩次!伴著晚霞隱退,在朝霞中再次消失!”除非……
夜鶯的歌唱
▼
《除非朝霞有一天趕上晚霞》
(俄)茨維塔耶娃 著
婁自良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1月版
《除非朝霞有一天趕上晚霞》是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獻給勃洛克的詩》中一首詩的結(jié)尾句,這首詩作于1916年5月7日。
《致勃洛克》和《致阿赫瑪托娃》,及獻給曼德施塔姆的系列詩歌是她獻給圣彼得堡的詩人們的敬仰之作,他們都是俄羅斯文學(xué)“白銀時代”最偉大的詩人。那時候,茨維塔耶娃還年輕,她正迫不及待地汲取偉大的俄羅斯文學(xué)的精華,另一方面,出于詩人的敏感天性,她又有著自己的獨立見解。
對于她敬仰的人,她總是不遺余力地用詩歌去贊頌,仿佛夜鶯不知疲倦地歌唱,尤其是在她歷時五年寫就的組詩《致勃洛克》中,一開篇她就以飽滿的激情贊頌:
“你的名字是手中的小鳥, 你的名字是舌尖上的冰塊。你的名字是眼睛上的吻, 親吻那合攏的眼簾溫柔的寒意, 你的名字是一口幽藍、冰結(jié)的泉眼?!?/span>
在接下來的詩作中,勃洛克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意象——“溫柔的幻影”“完美的騎士”和“雪白的天鵝”等等,用這樣醇美的象征來表達,正是女詩人對充滿神秘主義和唯美主義的象征主義詩人勃洛克的贊頌和唱和。
這樣的柏拉圖式的愛與傾慕賦予她澎湃的詩情,也正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流露出對她的出生地、她的家園莫斯科的熱愛,這熾烈的感情絲毫不亞于勃洛克和阿赫瑪托娃對俄羅斯詩歌象征地彼得堡的熱愛。因為這里承載了她熟悉的精神與物質(zhì)生活,在詩人的思想里,“克里姆林宮的肋骨承受著一切”。
茨維塔耶娃(右)
1892年,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生于莫斯科,父親是莫斯科大學(xué)的藝術(shù)史教授,普希金國家造型藝術(shù)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母親給孩子們講故事,誦讀詩歌,教導(dǎo)她們不要在乎物質(zhì)的貧困,而要崇拜神圣的美。正是在“音樂和博物館”中,茨維塔耶娃度過了幸福的童年生活。這是詩人浪漫而美好的生之初。
而在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后,1941年8月,在韃靼自治共和國的小城葉拉堡市,絕望和貧困的雙重折磨導(dǎo)致詩人自縊身亡。她給兒子留下遺言:“我病得很重,這已經(jīng)不是我了……我已陷入了絕境?!碑?dāng)死亡來臨的那一刻,她的莫斯科詩人的驕傲,她的奔放的情感和愛,她的訴不盡的鄉(xiāng)愁去向何方?
“我總是被打得粉碎,而且我的所有的詩都是最清脆響亮的由衷的破碎的聲音?!?/span>
很多時候,人們都認為詩人是個極其特殊的群體,當(dāng)聽到這浸著血淚的表白,誰又能否認她的清醒和冷峻呢?
茨維塔耶娃是天才的詩人,她6歲時便開始寫詩,此后一直沒有中斷。1910年,她18歲時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黃昏紀念冊》,引起了不少關(guān)注。她的作品有象征主義的遺風(fēng),關(guān)注自然而不主觀,詩中有豐富飽滿的意向。盡管她初入詩壇就得到了前輩們的青睞,但她始終獨立于任何一個群體之外。這樣的特立獨行雖然沒能帶給她更高的榮譽,卻讓她保持了自己的風(fēng)格,正如她在詩集《摘自兩本書》中所寫:
“我的詩行是日記,我的詩是我個人的詩?!彼K生都在踐行這一原則。
茨維塔耶娃的結(jié)局令人悲傷,但對于詩人自己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我這樣語無倫次,仿佛蜘蛛糾纏在自己結(jié)的網(wǎng)里”,這不是她要的命運。
茨維塔耶娃
1892年-1941年
▼
茨維塔耶娃(右)
6歲 / 習(xí)詩
18歲 / 第一本詩集《黃昏的紀念冊》
20年代 / 出版兩本同名書《里程碑》
1922年 / 移居布拉格
1925 / 轉(zhuǎn)赴巴黎
1939年 / 回國
1941年 / 自殺身亡
茨維塔耶娃語錄
▼
1917年的茨維塔耶娃
1 人在地球上的唯一使命是忠實于自己,真詩人總是他們自己的囚徒;這堡壘比彼得-保羅要塞更堅固。
2 我愛世界。我想一口吞下它。我的心跳常常會因諸如此類的愿望而加速,以至于第二天的心跳會變得衰弱起來。 (致帕斯捷爾納克)
3 上帝啊,我是多么愛我不曾是和不會是的一切啊!我只是一個我,這叫我多么悲傷。(致帕斯捷爾納克)
4 一首抒情詩是一個創(chuàng)造出來又旋即毀去的世界。
5 曾挑明自己追求的是“無手之撫,無唇之吻”,反對“把對方舉起,就近唇邊,一口一口地啜飲”。
6 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將失去我。
茨維塔耶娃從學(xué)生練習(xí)本里撕下來的半頁紙寫的申請:
文學(xué)基金會委員會:
請安排我在基金會開設(shè)的食堂里當(dāng)個洗碗工。
瑪·茨維塔耶娃
1941年8月26日
“我知道,我將在霞光中死去!早霞或晚霞,
二者必居其一,遺憾的是難以預(yù)期!
除非朝霞有一天趕上晚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