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蓋依(1831-1894)《列夫·托爾斯泰胸像》,青銅,42.5×29.5×16cm,底座14×13.7×2cm,1890年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第一座塑像,由藝術家尼古拉·蓋依雕刻于1890年。
伊利亞·列賓(1844—1930)《列夫·托爾斯泰肖像》,布面油畫,105×85cm,1887年
畫中的托爾斯泰59歲,身穿深色短上衣,坐在以書柜為背景的書桌后,看上去像一個《舊約全書》里的先知。右下方有簽名和日期:“伊·列賓,亞斯納雅·波良納,1887。”
這是列賓為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第一幅肖像畫,后來贈送給托爾斯泰的夫人索菲亞·托爾斯泰婭。
伊利亞·列賓(1844—1930)《伏爾加河上的纖夫》,131.5×281cm,1870-1873年
伊利亞·列賓是19世紀俄羅斯著名的寫生畫家、肖像畫家和歷史畫家,是巡回展覽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譽為批判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
在托爾斯泰生命的最后30年,列賓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列賓共創(chuàng)作了70余幅托爾斯泰肖像作品,為后人留下了豐富且珍貴的托爾斯泰形象資料。
《復活》3號手稿
英國作家福斯特說:“沒有一個英國小說家像托爾斯泰那樣偉大。”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小說占據(jù)著主要地位,《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三部作品也被喻為是世界文學的瑰寶。提到俄羅斯作家,人們無一例外地會想到列夫·托爾斯泰,可是真正完全讀完托爾斯泰幾部作品的人似乎并不多。人們對他的認識,大都是來自于課本或歷史故事。
《戰(zhàn)爭與和平》手稿2頁,18×24cm,1805-1814年
手稿內容為:“1850年間,彼埃爾·基里洛維奇·別祖霍夫伯爵從西伯利亞回來了,帶著一副慘白如鷂鳥般的老頭樣。凡是在亞歷山大二世執(zhí)政初期認識他的人,很難把他想成一個無憂、蠢笨和乖戾的青年。這就是他在亞歷山大一世初期的樣子,當時他遵照父親的愿望,完成學業(yè),剛剛回國。”
《安娜·卡列尼娜》手稿,17.6×22.5cm,1873年末-1874年初
手稿內容為:“伸冤在我,我必報復(《圣經(jīng)·新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奧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亂了。妻子發(fā)覺丈夫和他們家從前的法國女家庭教師有曖昧關系,她向丈夫聲明她不能和他再在一個屋子里住下去了。這樣的狀態(tài)已經(jīng)繼續(xù)了三天,不只是夫妻兩個,就是他們全家和仆人都為此感到痛苦。”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边@句小學生都會背出的世界名著開篇之句,來自于一次偶然。1873年,托爾斯泰偶然讀到普希金《片斷》一詩的第一句:“客人來到了鄉(xiāng)居”。將小說開頭九次改稿后的他覺得,這是一句把人物投射到事件中心的絕句。
列夫·托爾斯泰的樂譜、筆及印章等寫作生活用品
索菲亞·托爾斯泰婭(1844-1919),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妻子
索菲亞·托爾斯泰婭(臨摹自伊萬·克拉姆斯柯依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肖像》,布面油畫,105×81cm,1904年
俗話常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币陨线@幅油畫就是索菲亞所臨摹的。妻子索菲亞經(jīng)常扮演秘書的角色,她為托爾斯泰謄寫手稿,并在其上作出修改,甚至把《戰(zhàn)爭與和平》的手稿從頭到尾謄寫了7遍。1887年,索菲亞開始學習當時比較新的攝影藝術,并照了超過一千張記錄自己與托爾斯泰生活的照片,以及前蘇聯(lián)沙皇帝國的衰落。她寫了回憶錄,把書名題為《我的人生》。
索菲亞·托爾斯泰婭第一次得以被介紹給列夫·托爾斯泰是在1862年,當時她僅18歲,而托爾斯泰34歲,兩人相差16年。1862年9月17日,在托爾斯泰交給了索菲亞自己手寫的求婚書后,兩人正式訂婚了,并在一周后于莫斯科成婚。19世紀70年代后期,兩人的隔閡逐漸加深,這也是導致托爾斯泰晚年離家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展覽 “家庭生活”部分
列夫·托爾斯泰自幼接受貴族家庭教育,事業(yè)也可謂是順風順水。23歲的他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獲得“四等安娜勛章”。有著貴族血統(tǒng)的他一直家境富裕,富有田產(chǎn),從不必為謀生煩惱。作為作家,他很早就獲得巨大聲譽,早年沒有受過政治迫害,當后來他對沙俄政權和教會越來越持異議時,他的享譽世界的世界聲譽已經(jīng)為他構成了一道保護的屏障。
不知名畫家《尼古拉·沃爾康斯基公爵肖像》,布面油畫,71.5×60.5cm,19世紀末
畫中男子為列夫·托爾斯泰的外祖父尼古拉·謝爾蓋耶維奇·沃爾康斯基公爵(1753—1821),他頭戴撲粉發(fā)套,身穿著紅色大衣,整個身體偏向右側。托爾斯泰形容自己的外公“聰明”、“驕傲”、“有才華”,年輕時曾竭力模仿外公,1856年5月31日,他把這一想法寫在了筆記本上。
俄羅斯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在《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書中寫道:“托爾斯泰,就母親方面看,是在金帳汗國遭受磨難的圣米哈伊爾·切爾尼格夫斯基大公爵的后代,就父親方面看,又是彼得大帝寵臣、樞密官廳長官、皇儲阿列克塞監(jiān)護人——彼得·安德烈耶德維奇·托爾斯泰的后代?!?/span>
沃爾康斯基是俄羅斯最古老的貴族之一,家譜可以追溯到留里克(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治者)和切爾尼戈夫公爵圣米哈伊爾。尼古拉·沃爾康斯基公爵曾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身居高位,在1799年晉升為上將。他與葉卡捷琳娜·特魯別茨科伊結婚,生下唯一的女兒瑪利亞·尼古拉耶夫娜,即列夫·托爾斯泰的母親。退休后,沃爾康斯基公爵回到自己父親的領地亞斯納雅·波良納,與女兒生活在一起。
不知名畫家《伊利亞·托爾斯泰伯爵肖像》,布面油畫,76х60cm,19世紀末
畫中人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祖父伊利亞·安德烈耶維奇·托爾斯泰(?—1820),他身穿淺藍色天鵝絨大衣,頭部挺直,身體偏向左側。托爾斯泰的兒子伊利亞·利沃維奇這樣描述曾祖父的形象:“他有著非常和善而胖胖的臉龐。爸爸講過,曾祖父曾經(jīng)派人去荷蘭洗滌家用布品。他本人極其慷慨好客,樂觀大方……”
伊里亞·托爾斯泰曾是“主易圣容”軍團的一名海軍士官,后來擔任喀山省長。他娶了富有的戈爾恰科夫公爵小姐,即列夫·托爾斯泰的祖母。伊利亞是一個愛好享受、慷慨好客、行為放縱的人,我們可以從《戰(zhàn)爭與和平》中羅斯托夫老伯爵的形象中看到他的身影。
《“羅馬教宗圣利奧”圣像衣飾》,銀,壓?。荒绢^,膠畫顏料,白堊涂料,5.6×4.8cm,18世紀
這件圣像銀飾起初屬于列夫·托爾斯泰的祖母佩·托爾斯泰婭,后來成為托爾斯泰的“護身符”。
鮑·謝爾巴科夫(1916-1995)《列夫·托爾斯泰墓》,40.5×50cm,1977年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世間最美麗的墳墓》寫道:“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這快將被后代永遠懷著敬畏之情朝拜的尊嚴圣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
瓦西里·格里戈利耶維奇·佩羅夫(1833-1882)《費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布面油畫, 99 ×80.5cm,1872年
《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五章手稿
列夫·托爾斯泰死前閱讀的最后一本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瑪佐夫兄弟》
托爾斯泰認為,死亡的秘密在生命的背后,肉的重量超過靈。
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他們生前有過參加同一個演講會的機會,卻終于未能見面,但互相都熟知對方的作品,有一些公開或私下的評論。同樣偉大的二人,具有同樣的俄羅斯性格,彼此完成和補充著、并且互相需要,似乎是有意被創(chuàng)造出來作預言性對比和比較的。
梅列日科夫斯基在《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寫道:“在托爾斯泰看來,生活的全部宗教涵義在于從生命到死亡的過渡——在另外一個世界上。而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這一過渡似乎完全是沒有的,似乎在他活著的全部時間內,他都在死亡。托爾斯泰從生命之內里,以此岸的目光看待死亡;陀思妥耶夫斯基從那對于活著的人顯得似乎是死亡之物的內部,以彼岸的目光看待生命?!?/span>
雖然近年來學術界的趨勢是不斷降低對托爾斯泰的評價,上升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訶夫的評價,但是,并不代表托爾斯泰的文學地位的否定。正如學者劉文飛所說:“文學是時尚的東西,文藝學更是時尚的東西?!?今日稱之為時尚,來日塑之為古典。文學時尚,即文化的回溯和暗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