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合明功
(一步功)
噫吁唏天下,曠古逾今,萬法橫流,雖眾花已齊秀,又不免莨蕎而難分,況功中萬法,其理本一,其質(zhì)本易,加之一切法術,發(fā)宏雖異,肇端乃一,卻苦今世之人,各執(zhí)一詞,不知已之所執(zhí),亦人之所擎,毀謗相加,譽榮日盛,吾等眾人,歷不日之修,參幽玄之學,偶識幾道之意、略窺合道之機,則憂世之萬法,何日而可以歸宗?雖古法猶存,然因無道之道難予言表,數(shù)千年來,不為人知,為不失萬流歸宗之業(yè),同創(chuàng)日月合明之功,以為世人幾道之所必由。
此功動式簡易于煉,古樸淳和,合陰陽一片秀氣,動天地無量功德,學者于強身健體,養(yǎng)身怡年,自有不世之功,更於通幽參奧指璣袖璇,當存累代之德,愿天下好學同道,同修共演,莫使后人一學一泣,滴淚濺血,則我等數(shù)人,斯心方安。
預備功:(一)
1、旋踵:雙手置身后,距命門二、三寸,十指互抱,虎口圓撐,微曲膝,一足站式不變,一足足尖點地,內(nèi)旋、外旋各九次。
2、旋膝 雙手置膝頭,五指平伸,雙腿并攏,曲膝,左旋、右旋各十二次。
3、旋胯:雙手掐腰,直立,胯左旋、右旋各十二次。
4、旋肩:雙手自然松垂,肩關節(jié)前旋、后旋各十二次。
5、旋頭:雙手自然松垂,頭左旋、右旋各十二次。
夫人身之外,凡廿七位太極,自頭至足,亦有九位太極,上述各節(jié)旋式,本太極修持秘法,嘆世人多所不知。
請大家在練習上述各節(jié)旋轉(zhuǎn)動作時,注意相應各部位太極運動狀態(tài),當然須細心體會方能有所感知。
預備功:(二)
無極體
左足移開半步,略于肩同寬,兩足尖微微內(nèi)扣,曲膝、裹勁、坐胯、松腰、含胸、撥背、沉肩、墜肘、虎項、噓靈,雙手自然松垂。
太極體
兩手沿體則四十五度緩緩飄起,走內(nèi)弧線,至與肩同高,以肘含勁內(nèi)裹,走外弧線緩緩下按,同時樁身漸降,以自力能支為度,閉目垂心,靜默片刻。
此時,請細心體會,兩手虎口相對之處,有一大球,兩手之下,有一大球,兩膝之內(nèi)有一大球,身外又一大球,各球漸次旋轉(zhuǎn),須臾,竅陰處見各色光環(huán),泉涌而出,須知,自制之物,非神來之筆,當明自為自性,勿為神器之物,試以心意而令光環(huán)旋轉(zhuǎn),片刻后吸入休內(nèi),覺通體清涼。
兩儀體:
兩手自胸前圈轉(zhuǎn),左手自右手內(nèi)穿出,同時左腳以腳跟為軸內(nèi)旋,至與右腳垂直成倒釘字,旋腰使面向右方,左手下沉,肘微曲,手為陰掌,置于身側(cè),右手置右肩上,成陽掌,靜默片刻,(此為兩儀右式)此時請細心體會,兩足似如各踩一球,大有騰彈之意,不實不虛,兩手各拿一球,略含動靜之感,不及不離,身外亦一大球,各球漸次旋轉(zhuǎn),須臾,見面前一片澄明,恍惚可見日行月運,凝神靜意,可知日月行向竅陰,落於山根(鼻與兩眼連線交點),此時,覺口中玉液瓊漿,汩汩涌出,須臾即滿,鼓數(shù)卅六,一口三咽,咽時啯啯有聲。
面向左側(cè),行兩儀左式。
三才體:
接兩儀左式,右腳外旋,左腳內(nèi)旋,身隨腰轉(zhuǎn),雙腳不丁不八,右手鉆起,與肩同高,左手合抱胸前,兩手具為陰掌。(三才右式)
此時注意右起手、肘、肩與足、膝、胯合掛一球,(左起手、肘、肩與足、膝、胯合掛一球),內(nèi)中三回九轉(zhuǎn),與身體之球交互連絡,漸次旋轉(zhuǎn),須臾,見面前佛坐神行,注意勿使意動,應知此乃真炁之聚,凝即成形,散而成空,幻假幻真,當以莫求。少頃,覺齊下忽然有一團熱氣升起,夾背齊胸,流轉(zhuǎn)循行,漸覺通體舒泰,無一處不適。(面向左側(cè),行三才左式)。
預備功:三
請大家按無極體站好
第一式:龍蛇競舞
左臂由身左斜向上舉,五指分開成陽掌,右手置右前側(cè)四十五度成陰手,五指分開高不過腰,以旋腰勁微微旋腰,以不使人知為度,兩手略呈圓形運動,漸覺雙手之上各旋起一球,小可一握,大可盈尺,掌心略有炙熱感。
命兩球沿臂上行于肩,再沿兩頰上達于眼,而循面、胸合于丹田,口中生津,隨生隨咽,啯啯有聲,丹中漸熱。
練功者若覺身體不適,可使此球滾入該處,體會球之旋轉(zhuǎn),則相應部位有熱、麻、乃至跳動等樣感覺,其不適之感,即可好轉(zhuǎn)。
第二式:龍虎雙形
接上式,右手后擺,上行,至右側(cè)斜向上舉,旋為陰手,領劍訣,左手前擺,橫抱胸前成陽手,領劍訣,兩腕滾旋,漸覺無限遠處與劍指接成一氣,竄入六脈,迅即入于丹田,初時覺森森冷意,漸漸轉(zhuǎn)暖,似覺腹中有物。
練功者若覺身體某部不適,可使此氣流行時隨意曲卷,至于病灶,則相應部位可有清涼、溫熱、麻癢、漲等感覺,不適之感定可好轉(zhuǎn)。
注意,練功者習練此動作時,不可與任何實物之氣相接,如采建筑物、日月、花木之氣等法均不可行。
第三式:鳳虎流連
接上式,左手沿右胸前向上滾起,掌心向內(nèi),與肩同高,五指向上,右手經(jīng)體前斜向左下,與腰同高,掌心向內(nèi),旋膝,須當式微力淺,腕底似覺輕靈翔動,周身如沛天雨,通體舒泰,漸覺丹田之物向上涌起,或左奔右突,自心勿動,則覺丹中之物,混而成球,緩緩旋轉(zhuǎn)。
練功者身體,此時應無不適感,但覺心中一片祥和,若曾為久病難愈之人,此時請集中注意,體會心中之寧靜,而于所患之癥,不知不覺,或照察病區(qū),在雨絲沛浴之中,雜散之物,漸被沖洗干凈,則可收極好療效。
第四式:鳳龜戲耍
接上式,右手沿左胸前向上滾起,掌心向外,與肩同高,五指向上,左手經(jīng)體側(cè)劃至身后,五指向后,掌心向上,旋足(腳著地點從足跟開始循足之邊緣遞次旋轉(zhuǎn)),則覺丹中之球,漸漸長大,達于身外,邊大邊旋,五光十色,丹區(qū)所余之物,如卵之黃,圓沱沱,光爍爍,須知此物與身外之球合而為無,分而為有。
進入這一狀態(tài)的練功者應可不懼冷熱,但也是向下一層發(fā)展的關鍵時刻,須知曉下一層次的修持方法,以為后續(xù)功的準備。
初學者如身有不適,習練此式時,應可發(fā)現(xiàn)球之旋轉(zhuǎn)略有阻滯,萬勿急躁,神寧則機定,自然會有良好的調(diào)整效果。
第五式:?龜合游
接上式,左手由體側(cè)圈轉(zhuǎn),達于身前,五指前伸,成陽掌,略于肩同高,右手由體側(cè)圈轉(zhuǎn)至于身后,五指平伸,掌心向下,高不過腰,旋胯。
此時,應覺渾身各個穴位,似有氣旋內(nèi)領,尤以印堂處為甚,身外大球旋轉(zhuǎn)愈加平穩(wěn),若以一枚硬幣貼于印堂,應可不落。
注意,若練功者果能凝神清慮,可見掌中有一團火球跳躍,須知,此皆功中產(chǎn)物,勿驚勿怪。
初學者若身有不適,則可令掌中火球移至不適之處,可有如火炙烤之感,即可好轉(zhuǎn)。
兩手自體側(cè)向上收起,至百會沿胸前下按至丹田,靜默片刻,搓搓手,搓搓臉。
靜坐:(正功)
靜坐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功人所持之心法層次,然而,做為普及型的功法,一般不宜過多涉及秘傳心法,故此處只講述一般要領。
自然坐于椅上,或盤腿坐于床上均可,兩手置膝上,陰陽手不限,任眼前景象及腦中思慮自生自滅,只守住靈臺一片清明,即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