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如雷貫耳的20世紀畫家巴勃羅·畢加索,我們知道他是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天才畫家、世界名人、億萬富翁。在他逝世近半個世紀之后,他的魅力和話題性仍然不減,2015年他的《阿爾及爾的女人(0)版》在紐約佳士得拍出1.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3億元)的天價。
《阿爾及爾的女人(0)版》在紐約佳士得拍出了1.79億美元的天價
天價藝術(shù)品帶來的還有很多人的疑惑,他們說自己根本看不懂畢加索的作品。有網(wǎng)友打趣地說,看到小豬佩奇就想到了畢加索畫的肖像畫。
《朵拉·瑪爾的肖像》 1937年 布面油彩
還有他融合立體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的巨作《格爾尼卡》(1937),在這幅畫中,他“清晰地表達了對令西班牙陷入痛苦與死亡的軍事集團的恐懼和厭惡”。他說“繪畫并不是用來裝飾公寓的......它是對敵人進行戰(zhàn)爭的進攻和防御工具”。
《格爾尼卡》 1937年 布面油畫
美國導演伍迪·艾倫在他導演的電影《午夜巴黎》(2011)中,把他喜愛的20世紀藝術(shù)家全都匯集在巴黎。畢加索在電影里被描繪成一位縱情公子,和巴黎的妙齡女孩談情說愛。
伍迪·艾倫導演作品《午夜巴黎》中的畢加索,由法國演員馬爾西亞爾·迪豐佐博飾演)
這些都是畢加索,
而畢加索不只是這樣。
來自畢加索外孫的一手資料
關(guān)于畢加索的傳記眾多,這次想要聊一聊的是由畢加索外孫撰寫的《畢加索:偉大而隱秘的一生》(2020)。
作者奧利維耶·維德邁爾·畢加索常常說自己是 “在天才身邊的人”。他的母親瑪雅·畢加索是畢加索和瑪麗-德蕾莎的女兒。畢加索和瑪麗-德蕾莎的伴侶關(guān)系從1927年持續(xù)到1944年,后來兩人一直互通信件直至畢加索離世。
奧利維耶近距離接觸了很多與畢加索關(guān)系緊密的親人、朋友,從中抽絲剝繭,揭開了畢加索偉大而隱秘的一生。相比于其他關(guān)于畢加索的傳記,他的文字更具真實性,并飽含真情實意。
奧利維耶從六個方面帶我們了解偉大藝術(shù)家外衣之下的畢加索,為我們講述了畢加索和他的妻子、情人、家人的故事,帶我們認識畢加索作品背后的政治思想觀念,以及畢加索較少談到的金錢觀和死亡觀。
畢加索的愛恨情仇
在第一章“畢加索與女性”中,奧利維耶為我們講述了畢加索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故事,其中就包括了他的外祖母瑪麗-特蕾莎。
而正是畢加索豐沛的情感,為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在畢加索與瑪麗-德蕾莎的情侶生活時期,畢加索非常頻繁地用畫筆描繪出甜蜜而溫柔的瑪麗-特蕾莎。
書中就提到:“專家們一致認為,在這個‘瑪麗-德蕾莎時期’,畢加索創(chuàng)作了許多杰出的素描和版畫作品,這些作品既表現(xiàn)出了人物動人的力量,也表現(xiàn)出了畫家濃厚的感情。
畢加索描繪在畫紙或畫布上的,并不是瑪麗-德蕾莎平靜或安詳?shù)淖藨B(tài),她真正給予畢加索靈感的,是她的面孔與曲線。正如她直率地承認的那樣,他們兩個人之間,有一個不變的儀式,這種儀式存在于男人與女人、模特和藝術(shù)家之間?!?/span>
《瑪麗-德蕾莎與花冠》 1937年 布面油彩
《瑪麗-德蕾莎的臉部外形》 1931年 布面油彩和木炭畫
情人是畢加索筆下常常出現(xiàn)的描繪對象,在畢加索以眾多情人為對象的藝術(shù)作品中,又有這樣一個特點:所畫的依然是舊伴侶,但是畫中的人物卻出現(xiàn)了一些新近征服的人的特征。
在瑪麗-德蕾莎之后的情人,弗朗索瓦斯·吉羅,是個熱情洋溢、充滿活力的年輕女畫家,她和畢加索最初的關(guān)系是含蓄的,她堅持用“您”來稱呼畢加索,而這個稱呼比學生對導師的尊敬包含著更多的意味。在兩人確定戀情前,弗朗索瓦斯就已經(jīng)很快地出現(xiàn)在畢加索的畫作中了,即便那些作品描繪的依然是瑪麗-德蕾莎。
左頁圖為1946年夏天,畢加索與弗朗索瓦斯
右頁圖為畢加索作品《帶黃色項鏈的女子》1946年,布面油彩
畢加索將新歡舊愛放在同一幅畫中,究竟是因為害怕孤獨,還是因為他難以抵抗誘惑,我們無從得知。不過,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在此之中獲得了滋養(yǎng)。想要看懂畢加索的作品,還需要從他的生活背景入手。
畢加索與《帶黃色項鏈的女人》,1946年夏
畢加索的政治見解
認為畢加索的藝術(shù)靈感僅僅來自單一的主題,比如女性,無疑是一種非常簡化的認識。世間發(fā)生的各種事情,都能給他帶來藝術(shù)靈感。
畢加索于1944年加入法國共產(chǎn)黨,其實在那之前,畢加索就已經(jīng)堅定了自己的政治理念。那個時候,許多藝術(shù)家和知識分子已經(jīng)加入了這個行列。他們蔑視資產(chǎn)階級的藝術(shù),反對學院派畫家,畢加索更是將這些想法猛烈并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他的畫布上。
1937年正在創(chuàng)作《格爾尼卡》的畢加索
他說:“藝術(shù)家們是在精神價值的基礎(chǔ)上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因此,面對人性與文明的最高價值之間的沖突,藝術(shù)家們不能漠不關(guān)心。”對于畢加索,即便他有著豐富且復(fù)雜的情感,卻也總能讓自己的理智和良知占據(jù)上風。
書中圖片為畢加索創(chuàng)作于1937年的巨作《格爾尼卡》
畢加索的巨額財產(chǎn)
作為歷史上最富有的畫家之一的畢加索,他與金錢這個主題也令人浮想聯(lián)翩,特別是他在去世之后留下的巨額遺產(chǎn)。在“畢加索與金錢”這一章中就有一部分著重解釋了畢加索的遺產(chǎn)問題,書中提到:
清點人員終于拿出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單,它誕生于漫長的工作之后:
1885幅油畫;
7089幅素描;
1228幅雕塑;
6112幅版畫;
2800件陶瓷作品;
18095件雕刻;
3181幅銅版畫;
149本畫冊,包含了4659幅素描和草圖;
8張地毯、11張掛毯,以及所有不動產(chǎn)和證券,其中包括當時價值幾千萬法郎的銀行資產(chǎn)。
在經(jīng)過了各種復(fù)雜的稅務(wù)計算和政策考慮之后,巴黎議會決定建立一座專門的博物館來收藏畢加索的作品,也就是現(xiàn)在的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書中照片為1947年,美國商人薩姆·庫茨和畢加索在大奧古斯汀街的畫廊
畢加索的宿命論
畢加索較少為人所知的死亡觀在本書中也有一章進行討論。
畢加索懼怕疾病和死亡,甚至到了對疾病有一種執(zhí)念式的抗拒,沒有任何理性和邏輯可言,并逐漸演變成一種慢性心理恐懼。
令畢加索如此恐懼死亡的根源之一是他的小妹妹孔奇塔因患白喉而在8歲時夭折,年僅13歲的畢加索向天空祈禱:他愿意用自己畫畫的天賦和成為畫家的機會換取小孔奇塔的痊愈。然而,上帝并沒有聽取小畢加索的祈禱。
《第一次圣餐》 1896年 布面油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