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育群是湖南教育出版社編審,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新聞出版署三個一百圖書獎、全國優(yōu)秀中青年編輯獎等獎項獲得者,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書畫組專家。
講座中,龍育群先談了他學習書法的經歷及感受。
龍育群學書法走過了不少彎路,后來看了不少書法史及書法理論的書籍,才逐步確定了他的書法路徑。他主張書法學習從隸書開始。為什么呢?他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了闡述。
一是隸書與書法的用筆問題。筆法藏于隸書中。書法理論家邱振中認為,漢字的筆法走過了三個過程:篆書的平動,隸書的絞轉,楷書的按提。龍育群認為,隸書承上啟下最為重要,隸書絞轉用筆一改平動之平,使筆法變化大增,且平添渾然古拙之氣。這種用筆法影響巨大,直接在王羲之書法中集中表現出來。到唐朝以后,按提成為主流。他指出,我們應該在用筆上多下功夫。
二是強調學習隸書的哲學美學道理。他覺得,隸、篆、爨、寶太慢,臨起來會憋死,張顛狂素太放縱,臨起來會累死。而寫魏碑很輕松,寫米王很愉快。如果刻苦自己,就要加練隸、篆、爨、寶,豐富筆法,如果只是玩玩,吃透米王就可以了,效率更高。有記者采訪時問到他的風格問題,他說“難說”,他不主張過早給自己定格,風格的形成有一個過程。他提到了魏晉尚韻,從韻講到音樂,孔子就是以樂施教的,魏晉尚韻就是尚音樂,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一首流淌的樂曲。
主張書法從隸書學起,原因之二就是隸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礎,隸書平正質樸。中西藝術表現完全不同,這是中西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其中主要是哲學。中國人信奉天人合一,于是奠基于隸書的空間結構也就成了中國古典美學與藝術的重要基礎。這就是他強調學習隸書的哲學美學道理。
談到對書法的感受,龍育群認為:
熊秉明說中國書道的源頭,也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由此說來,學習書法其實也就是探尋中國文化的源頭;陸九淵說,讀書要在血脈上下功夫。引申到書法學習,這血脈其一是指中國書法源頭,其二是書法人的心性血脈。黑格爾主張歷史與邏輯的一致。學書的邏輯當遵書學的邏輯,書學之邏輯必奠基于書法史中,因此,學書的邏輯亦必循書法史之演繹而演繹。于是,走王羲之的路,更要走王羲之走過的路。
在這里,他表達了一些觀點:
一是,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學習書法也就是在領會中國文化,要理解中國文化就一定要從源頭去探尋。李澤厚說中國文化有兩個東西是核心,以《周易》為代表的哲學精神和以書法為代表的藝術精神。關于中國書法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熊秉明的說法是——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中核心的核心,認為“書法是寫意的哲學藝術”,“本來,中國書道的源頭,也是中國哲學的源頭,表現在一個古老的傳說,即伏羲畫卦的傳說上。相傳伏羲氏所畫的卦,既是形象又是抽象,既是哲學又是書道”。要搞清楚中國文化,就不能不玩書法,至少不能不懂得欣賞書法。
二是,學習書法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存在,學書之邏輯當遵守書學之邏輯。書學之邏輯必奠基于書法史中。因此,學書之邏輯亦必循書法史之演繹而演繹。
書法學習的邏輯起點是隸書。為什么是隸書?
其一,篆書甲骨文不是我們現時所能辨認的漢字,小篆也不易辨認,直到漢代,當局承前啟后一統(tǒng)天下,中國文字的發(fā)展由此展開。
其二,從書寫的角度看,在甲骨上的書寫不是典型意義的中國書法,當毛筆書寫成為主流的時候,中國書法才得以成立。平動是毛筆書法的初級階段,隸書則大大豐富了筆法,楷書的提按不過是因字體結構改變而發(fā)展出來的用筆方式。由此可見,隸書的學習對于掌握用筆非常重要。
其三,從中國古典美學發(fā)展史來看,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礎,而隸書的出現則奠定了古典美學的造型基礎。隸書奠定的這一審美原則影響深遠。
其四,通過隸書的學習可以使人的書法有古意。
其五,傳統(tǒng)的書法強調從楷書起步,但這條路并非必然,而且弊病多。這大大限制了書法的發(fā)展。
之后,龍育群講了他怎么看待當代書壇。
龍育群說,當代書壇人才輩出,理由很簡單,現代的學習條件是古人無法比擬的?,F代人什么都有,各種帖,各種教學條件。只要潛心學習,當代人可以超越古人。
他還談到了丑書,認為這是個美學問題,涉及美的本質與審美觀的問題。傳統(tǒng)的美學觀是建立在“和諧論”上的。這個觀點一直延續(xù)至今,從中發(fā)展出對稱、均衡、多樣統(tǒng)一、黃金率、完整、鮮明等法則。這些法則即客觀美學;藝術則要求對這些美的事物進行惟妙惟肖的模仿,這就是亞里士多德開創(chuàng)的模仿論美學。中國古典美學強調一個和字。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看到了反例——和諧徹底打破。在西方,梵高、畢加索等的繪畫,法國藝術家杜尚命名為《泉》的小便池,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兩撇大胡子,音樂則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如《春之祭》。在書法上,歷史上就有很多人的書法曾經被認為是丑書,如傅山,日本人井上有一,后者影響深遠,不少書家紛紛效法,導致傳統(tǒng)書法的意、法、韻、氣不再存在。這就是所謂丑書。這實際上對美的經典定義幾乎全然否定。
龍育群說他贊同鄧曉芒教授的觀點:
從哲學上說,美不可能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屬性,否則就可以用物理化學或者其他科學來作出定量檢測了;離開美感,美什么都不是。美的本質必須從美感中尋找。因此,美是對象化的情感,藝術是情感的對象化,美感是從對象化了的情感中感到的共鳴。審美活動則是傳情活動。按照這個觀點,可以很好地理解傳統(tǒng)書法的美。只要現代藝術在觀眾中造成了情感或情緒的共鳴,它就是美的。
國內以丑書為代表的沃興華,認為傳統(tǒng)書法的實用功能已經喪失,現代書法實際上以藝術表達為主旨,同時,我們吸收傳統(tǒng)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經典作家,二是民間。堅守經典作家,也就是傳統(tǒng)表達,而吸收民間成分則更多在于破。破字形,破觀念。沃興華也許過分強調了書法的藝術表達性。他將書法本體打碎而抽取出線條,將書法看成純粹線條的藝術進行寶貴的探索,到處碰壁卻仍然堅守。如何找到一個度,也許是當代書家應該繼續(xù)努力探索的。
龍育群還通過視頻播放了他自己的多幅書法作品,同時講解他的創(chuàng)作心路歷程,以此說明他在實踐講座中所陳述的觀點。
對書法,筆者是外行,但通過聽龍育群的講座和在他引導下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筆者認為他對書法藝術有獨到的見解,他的書法作品有他獨特的風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