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文
看完人大附中西山學校
語文教學的難處之一,是教學內容的把握。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的不同之處是,除了教學方法的選擇外,多了教學內容選擇的糾結?!岸鴮<倚徒處熍c新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距離,也主要體現(xiàn)在對教材內容的重構上——選擇、增刪、提煉、整合、更換乃至創(chuàng)造,以生成符合課程目標與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
那么,如何自覺、規(guī)范、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教材呢?
以此觀照《紀念白求恩》課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
王榮生在《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曾提出,我們可以通過鑒別課文的類型,解決把握語文教學內容的難題。課文的類型,規(guī)范著合適的教學內容,以此改變語文教學內容開發(fā)的混亂與隨意。他把語文教材的選文分為“定篇”、“樣本”“例文”和“用件”四類?!?〕其中,用件類的選文,其功能相當于王君老師所說的“跳板”,教學的目的,是用選文內容“去觸發(fā)、去從事一些與該選文或多或少有些相關的語文學習活動”。即便我們認為王榮生的選文類型鑒別法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規(guī)范,但是實施中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現(xiàn)有教材中的選文并非按照這四種類型來編排,我們找不到選文的分類標簽,因此,我們首先要追問的是:王君老師憑什么把《紀念白求恩》處理成了用件?《紀念白求恩》能否處理成用件?
從課例中我們看出,王君老師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慮來處理《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內容,第一是課程目標和單元目標;第二是文本特性。王君老師認為《紀念白求恩》是一篇有難度的議論文是基于“學情”;因此,課文“說什么”以及與“什么”相關的主題,就成為教學內容的落點,這里面有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生教學內容的智慧。
課堂上,
如何平衡呢?王君老師很巧妙,第一個資料遺囑鏈接后,設置了一個“如果你此刻站在白求恩的墓前,你是如何評價的?”引發(fā)學生對白求恩的第一波討論。接著引入白求恩給朋友的信,滿腹牢騷,讓學生看到一個滿是缺點的不完美的白求恩,此時追問:“你如何評價你心中的白求恩?你覺得他偉大嗎?”引發(fā)學生的第二波熱議。然后教師再次鏈接白求恩的相關圖片,并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白求恩還是在中國的晉察冀邊區(qū)做事,你覺得他偉大嗎?”通過這樣的還原,教師引領學生走進并認識了一個真實的白求恩。
通過這個課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由此可見, 把《紀念白求恩》恰當?shù)靥幚沓捎眉?,用?span lang="EN-US">“跳”到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主題理解上,并且用語文的“活動”和“訓練”來平衡教學內容,也是這堂課的亮點之一。
參考文獻:
〔1〕〔2〕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369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