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蘇州有名的寒山寺,據(jù)說建寺之前,因寒山子曾在此結(jié)廬而得名。唐代詩人張繼的題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笔沟煤剿鲁蔀榧矣鲬魰缘囊凰麆佟?/font>
后來這首詩風靡日本,日本人伊藤博文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贈寒山寺一口巨鐘,以至于吸引許多日本人絡(luò)繹不絕前來觀賞。日本島田翰還刻有《寒山詩集》,并為之作序,向日本人介紹寒山及其詩作。
近代作家鐘玲在她的《寒山子研究》一書的序文提到:她留美期間,正是美國嬉皮風潮盛行的時代,許多美國嬉皮都會背幾首寒山子的詩,甚至幾乎奉寒山子為祖師爺,使她甚感驚訝,因此決定返國后研究寒山子的詩集。
南宋另一位重要的詩人陸游,雖有愛國詩人的封號,卻也因與前妻唐琬題壁《釵頭鳳》寄情,道盡了世情的顢頇與薄惡,讀來令人動容,也成了數(shù)百年來為人傳頌不已的絕唱。
另外一個“紅袖拂與碧沙籠”的有關(guān)題壁詩故事,也長期為人所樂道。故事來源于宋朝吳處厚所著《青箱雜記》:宋代詩人魏野,詩風清淡樸實,一生清貧,卻又不愿出仕為官。他有一位好友,也是當時名詩人及政治家寇準。早年間,兩人曾相偕游陜府僧舍,一時興起,各在僧舍墻上留下了詩句。多年后,官位顯赫的寇準突然懷念起魏野這位仍執(zhí)意當閑云野鶴的好友,于是修書相約到曾一起造訪的陜府僧舍去回味往事。兩人在僧舍會了面。想起曾經(jīng)一起在墻上留下了題詩,于是往僧舍墻上尋去,只見墻上一片密密麻麻的時人題詩,一時間還不甚好找。其中有一處被以精致的碧紗籠保護著,頗為醒目。兩人趨前一看,竟是當年寇準的題詩。寇準在拊掌稱善的同時,瞥見旁邊好友的墨跡,竟然蒙上一層灰塵。正尷尬之際,隨行的一位反應(yīng)較為靈敏的官伎,用袖子輕輕把灰塵拂去。這個動作被魏野看見了,為了化解尷尬,魏野笑著說:“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yīng)勝似碧紗籠。”言罷兩人開懷大笑。這故事,道盡了世態(tài)炎涼,以及文人幽默豁達的一面。于是后人便以“碧沙籠”作為受人賞識、重視的典故。
宋代之后,題壁的風氣逐漸消退,有一說是印刷術(shù)逐漸發(fā)達,文人不須靠題壁作為發(fā)表的平臺。話雖如此,但出書在古代畢竟是一項大工程,而且所耗不貲,窮文人還是負擔不起。所以陸陸續(xù)續(xù)還是有人以題壁發(fā)表詩文。
而近代最有名的題壁詩,當屬郁達夫的《釣臺題壁》:不是樽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數(shù)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其中尤以“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句,常被現(xiàn)代人所引用。
不過,此詩雖名為“釣臺題壁”,但恐怕不是真正題于壁上的詩。因為原題有序:“舊友二三,相逢海上……”乘船于海上,如何題壁?想必是作者向往古人題壁的隨興及意氣吧?(來源:王東梅 檢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