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獨家|唐代書法的閃耀之星,顏真卿及其時代

談顏真卿,須從王羲之開始說起。這位東晉大書法家雖有“書圣”之美譽,其真跡卻未見留存于今世。因此吾等之前在策劃王羲之展時,便收到來自各方的嚴厲意見:“如何替真跡無存的王羲之辦展呢?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2013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舉辦的“書圣王羲之”特展,便已嘗試由海內外現(xiàn)存圖像資料盡可能貼近王羲之本來面貌;也幸而當時還新發(fā)現(xiàn)了《大報帖》此一由唐朝宮廷所制作的王羲之書簡精摹本,為該展帶來了遠超乎預期的參觀人潮。其后,又有2016年大阪市立美術館“從王羲之到空?!奔?018年九州島國立博物館“王羲之與日本書法”等大型特展,帶世人重新認識位居書藝最高峰的王羲之,亦同樣博得了諸多觀眾的好評。但凡此仍無法改變王羲之真跡今已無存的現(xiàn)況。

不過,吾等“書圣王羲之”展的策劃者在展覽結束后,又重新深切體認到唐朝的偉大之處。所有最能準確傳摹王羲之字跡的圖像資料,正是于唐朝制作而成,令人不得不佩服當時摹本及長安宮廷寫經等水平之高。倘若一觀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初期的“三筆”(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或平安時代中期的“三跡”(小野道風、藤原佐理、藤原行成)等書家之作,亦會驚嘆于吾輩先祖是何其認真地在吸收唐朝文化。

自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626—649年在位)以高價收購散落全國的王羲之書跡,令尋常百姓難有機會得見王氏真跡后,王羲之信仰便應運而起。善書臣子的臨帖、宮廷匠人制作的摹本和拓本,無不受到眾人的追捧。及至高宗朝(649—683),完成了歷時20多年、由王羲之真跡集字而成的《集王圣教序碑》后,才終于一解世人對其拓本之渴望。在書法與社會有著緊密關聯(lián)的唐代,唐太宗可謂巧妙利用了王羲之的書跡來統(tǒng)理天下。

太宗駕崩時以王氏最高杰作《蘭亭序》陪葬昭陵,亦是其預先設下的巧妙圈套。畢竟世人的喜好乃隨時代之推移而改變,王羲之書風在距東晉300年后的唐代大盛,正表明了當時宮廷所制作的臨帖、摹本(圖1)或拓本,滿溢著唐代最時新的審美。

圖1. 褚遂良,《摹王羲之黃絹本蘭亭序》,局部,唐,臺北故宮博物院寄存

即便人們以王羲之的書法為理想,對其最高杰作《蘭亭序》心馳神往,該作之實物卻已無存于今世。像這樣一面確立王羲之信仰,一面將《蘭亭序》的實物從人世間抹去的做法,不僅使王羲之信仰流傳永續(xù),也促使后世的人們追求像《蘭亭序》這樣理想中的書跡。此般將普遍性美感予以規(guī)范化,且象征著王朝至尊之權威的書文化,正可謂奠基于唐朝當政者唐太宗的深謀遠慮。比如被譽為與《蘭亭序》比肩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真跡,便奇跡似的留存至今日。借由本次展覽之機,世人當可飽覽各式精彩紛呈的唐代名跡。以下將先帶讀者熟悉“書圣之后”展的展示概貌,再依序以“唐太宗對王羲之的偏好”“宋四大家與顏真卿”“李宗瀚的四寶”等主題,循著書法史的軌跡追索歷史上從王羲之到顏真卿的身影。

“書圣之后”展覽介紹

書體的變遷

書體進化的秘密

標記語言,保存其內容,并將之傳達予他人的文字,須于一定的體系下?lián)碛心撤N程度的數(shù)量。殷商時期所使用的甲骨文,即是合乎此般要素的現(xiàn)存最古老的文字。約于殷商晚期,則開始使用鑄于青銅器上的“金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也完成文字的統(tǒng)一,確立了以篆書為官方書體。但這種左右對稱、多用曲線的莊嚴書體,于書寫上頗為費時,遂又誕生出將篆書予以簡化的隸書。東漢時,以捺筆形似波浪為特征的隸書,成了官方書體,后又衍生出追求實用性的快速運筆,出現(xiàn)草書與行書。隸書之后,便是官方書體的最終形態(tài)——楷書。歷經一統(tǒng)南北的隋代以迄唐初,端整美觀的楷書終于達至完備,其跨越漫長歲月至今,依舊為漢字標準書體。

唐代書法——安史之亂前

對王羲之書法的繼承及楷書的完備

唐太宗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以高價收購散落全國的王氏書跡,使平民百姓幾近喪失親睹王羲之書風的機會。當他由辯才和尚手中騙取了王羲之最高杰作《蘭亭序》后,即命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善書之臣加以臨寫,再由宮廷匠人制作成精細的摹本。唯《蘭亭序》原作終因唐太宗過于戀戀不舍,而隨葬于其陵墓,存世僅296年。王羲之亦因太宗此舉,而成了神格化的存在。

生于南朝(557—589)且于隋代(581—619)度過壯年時期的歐陽詢與虞世南,皆于晚年時仕于唐太宗。他們在繼承王羲之書風傳統(tǒng)的同時,亦完備了楷書的表現(xiàn)形式。歐陽詢書有極為洗練的《九成宮醴泉銘》(圖2),虞世南則留下于平穩(wěn)中含藏力道的《孔子廟堂碑》(圖3)。及至約40年后的褚遂良筆下,則見滿溢唐代華美風情的《雁塔圣教序》(圖4),此作一出,其書風便風靡于世。

圖2.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唐貞觀六年(632),日本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藏

圖3.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唐拓孤本,局部,唐貞觀二至四年(628—630),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圖4.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唐永徽二年(651),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唐代書法——顏真卿之活躍

王羲之書法的形式化及情感表露

712年即位的唐玄宗,喜愛氣度宏偉的隸書。隸書豐腴華美的筆致,亦影響其他書體,使過往表現(xiàn)為之一變。不久后,便開始興起了擺脫傳統(tǒng)束縛、直率表露真情實感之風潮。如張旭醉后發(fā)出怪叫并同時揮毫,博得相當之好評,僧人懷素即繼承了此風(圖5)。

圖5. 懷素,《自敘帖》,局部,唐大歷十二年(777),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安史之亂”前后,正值唐代情勢巨變之際,顏真卿不僅曾挺身而出,解救彼時瀕臨危機的唐朝,其書作亦充分反映出當時意識上的變化。他從奠基于褚遂良等書風的楷書中,很快創(chuàng)發(fā)出世稱“顏法”、以雄強筆力及厚重書風為特色的樣式,成為后世明體之本源。

《祭侄文稿》(圖6)乃顏真卿書以哀悼安史之亂中死于非命的顏季明,被譽為與王羲之《蘭亭序》比肩齊名。盡管《蘭亭序》真跡存世僅296年,《祭侄文稿》時至1261年后的今日,仍持續(xù)為眾人帶來深刻的感動。

圖6. 顏真卿,《祭侄文稿》,唐乾元元年(758),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日本所承襲的唐代書風

三筆與三跡

唐代書法于奈良時代(710—794)傳入日本。《金剛場陀羅尼經》(天武天皇十五年[686])中即見有歐陽詢書風,《圣武天皇筆雜集》中則流露出褚遂良風格。但在奈良仍以王羲之書法最受歡迎,此可由《光明皇后筆樂毅論》及出自寫經生之手的王氏書法習字等諸多遺品而得知。

在平安時代有“三筆”之稱的善書者中,空海(774—835)與橘逸勢(?—842)乃隨最澄(766—822)及遣唐使一同入唐,習得王羲之及唐四大家書風。尤其空海還從王羲之及唐代書法中發(fā)展出自身書風(圖7)。此外,由與空海有所往來、同入列“三筆”的嵯峨天皇(786—842)之書跡中,也能辨認出歐陽詢書風。

圖7. 空海,《金剛般若經開題》殘卷,局部,平安時代,日本國寶,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盡管遣唐使于平安時代中期廢止,唐朝亦于907年滅亡,然“三跡”中的小野道風(894—966)及藤原行成(972—1027),仍本于王羲之而發(fā)展出日本獨特的書風。至于同為“三跡”的藤原佐理(944—998),其自由奔放的大膽書風,則能與懷素狂草相通。

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

個性之崇尚與理想之追求

顏真卿立基于傳統(tǒng)而全新開創(chuàng)出的獨特書風(圖8),要到一段時間之后才廣受世人認可。如記述周朝以迄唐朝書學流派的8世紀后半葉之名著《述書賦》,雖列舉了當時的善書者,其中卻未列顏真卿之名。

圖8. 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局部,唐天寶十一年(752),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進入宋代后,新風漸起,“安史之亂”前后所興起的情感外露書風,開始為宋代文人繼承并進一步發(fā)展。在宋代高度評價顏真卿的人物中,歐陽修(1007—1072)可引為一例。他認為書法的價值評判,是由人格和人性所賦予,并以顏真卿的書法為理想。蔡襄(1012—1067)亦對顏真卿書法心懷景仰,書有顏氏書風之作。然而在稱揚顏真卿中最具影響力者當屬蘇軾,“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一語,即出自其口。此觀念日后亦為黃庭堅(1045—1105)所繼承。另有米芾(1051—1107),則是對顏真卿的行書給予高度評價。

對后世的影響

王羲之神話的崩毀

從唐代到宋代,真跡已失的王羲之書法,系通過法帖而如神話般流傳下來。元代時,有趙孟頫致力于復興以王羲之書法為根基的傳統(tǒng)書風;到了明代,董其昌則發(fā)展出著重情感流露的個性化書風。傳統(tǒng)書風與個性書風,就這樣在不同時代好尚的影響下反復消長。

待至清代,19世紀后,傳統(tǒng)帖學臨習法帖的做法,開始受到質疑。相較于一再翻刻而偏離王羲之書法原貌的法帖,當時毋寧更關注碑學,亦即對正確傳達書寫當下字跡的石碑加以臨習。書學的主流遂由帖學轉移至碑學。

趙之謙(1829—1884)起初亦由顏真卿入手,后醉心于碑學,其審美迥異于以王羲之書法為本的傳統(tǒng)書學,并由此建立起野趣洋溢之書風(圖9)。王羲之神話最終以趙之謙的出世而走向崩毀。清代書風呈百花齊放之勢,但孕育自唐代的書法之美也并未就此而黯然褪色,至今仍持續(xù)閃耀輝煌。

圖9. 趙之謙,《行書五言聯(lián)》,清咸豐八年(1858),日本私人藏

唐太宗對王羲之的偏好

在中國歷史上以杰出明君著稱的唐太宗李世民,雖以武功平定唐朝江山,但對文學和藝術也有深刻的理解。即帝位后,他便將修文館改名為弘文館,由歐陽詢、虞世南任學士,教授學生書法,并由褚遂良任館主。當時,這些在弘文館兼任的近侍朝臣除了與唐太宗一同論議歷史鑒戒,彼此間也討論書法相關之事。唐代書法之盛,誠與唐太宗密切相關。

唐太宗對王羲之極其尊崇,《晉書·王羲之傳贊》便是由其親自執(zhí)筆。經貞觀六年(632)整理宮廷所藏書跡后,得知共有1951卷鐘繇及王羲之等人之真跡。貞觀十三年(639),又由褚遂良、王知敬等人鑒定宮中所藏王羲之書跡,據(jù)知重新裝幀后的王羲之書跡共有2290紙。王羲之書風,正是因為唐太宗在費盡心思取得其最高杰作《蘭亭序》后,除了命善書臣子臨書,又交付宮廷匠人制作出摹本(見圖1),還將拓本賜予朝臣,才在朝野內外廣為流傳開來。

唐太宗本人在日理萬機之余暇,亦努力鉆研書學,初由隋朝書家史陵入手,后習當朝虞世南書風,以王羲之書法為典范,創(chuàng)作出筆勢遒勁之作。唯唐太宗(原文誤植為“太祖”)習王羲之書法時,并非仿求其外觀之“形勢”,而意在領略其書寫之“骨力”。換言之,他所重視的并非王羲之書法的表面形式或筆勢,而是書法當中所蘊含的遒勁之美。

以王羲之為首的東晉名士們系共有奪回中原之悲愿,既參與政治,也坐擁莊園經濟,于背離現(xiàn)實的世界中追求理想之美。王羲之的書法,遂被認為是唯有身處貴族社會極盛期的晉人,才能達到的凝練優(yōu)雅之極致。相對于此,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唐太宗時期重臣的書法,則反映出“貞觀之治”下政治、經濟、文化繁榮一時的安定社會樣貌。初唐的書法,正是依循南北朝以來長久孕育而成的智慧結晶,進而立基于對普世之美給予系統(tǒng)性規(guī)范的合理性之上。

太宗在《晉書·王羲之傳贊》中列舉歷代善書者,稱鐘繇之書雖具古風卻未見新樣(古而不今),王獻之書缺乏隱然欲出的躍動感(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蕭子云之書則無男子之氣概(無丈夫之氣),唯王逸少之書“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以此將王羲之加以神化。身為走在東晉之時代前沿暨極其前衛(wèi)的革新者,王羲之的書法即便在歷代能書佳構中,亦會是最恒常閃耀的吧。

只是,時空相隔300年的東晉和唐代,不論在社會結構或時人愛好上,都存在著巨大差異。那些出自深諳唐太宗意圖的重臣及宮廷匠人等之臨書及摹本,無疑深刻反映出太宗的喜好,亦即對“骨力”“今樣”“躍動感”及“丈夫之氣”等之重視。唐代書法有著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太宗讓王羲之成為獨一無二的絕對存在,并帶動起人人皆習王書的風潮,誠可謂巧妙利用了王羲之來治理李唐江山。而他之所以有必要將散落全國的王羲之書跡悉數(shù)收集起來,也正緣自于此。

宋四大家與顏真卿

誠如先前所述,歷經好一段時間后,顏真卿由傳統(tǒng)中全新打造出的厚重書風,才廣受世人認可。不僅前引8世紀后半葉的《述書賦》中未列顏真卿之名,即便在匯集唐朝開元至長慶(713—824)百余年間大小事的李肇《國史補》中,情況亦是如此。甚至于到了南唐,后主李煜(961—976在位)仍對顏真卿予以“真卿之書,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扠手并腳田舍漢耳”之非難。

完備于唐代前半葉的楷書,系屬理性嚴謹?shù)母叨韧瓿善贰_M入宋代后,社會變遷帶動起新的風潮,尤其是那些科舉及第后參與國政、引領文化風潮的文人,更是不甘于束縛,追求精神上的解放。對宋代文人來說,唐代完美的楷書,誠為難以接近的存在,反倒是興起于“安史之亂”前后的情感流露書風,得到了他們的繼承,進而有所發(fā)展。

比如前述歐陽修就是給予顏真卿高度評價之一人。唐代時,由于掌握書法也是尋求出仕的一種手段,因此唐人即便對于一點一畫亦苦心經營安排。相對于此,歐陽修更衷心享受著在明窗凈幾下,以精良的筆硯紙墨來書寫的樂趣。他認為書法是用以抒發(fā)胸臆之所在,其優(yōu)劣乃是由人格和人性來給予評斷,而顏真卿的書法正是他的理想。

蔡襄亦崇尚書法中所流露的精神,追求超越形式之意趣。其遠師顏真卿的楷書書風,在宋初時為先前衰微的書學確立了發(fā)展方向。不過,蘇軾對顏真卿的贊譽,在當時無疑發(fā)揮著更大的影響力。在蘇軾看來,學書不僅僅要承襲傳統(tǒng)流派,更重要的還在于創(chuàng)發(fā)出新的潮流(圖10),遂高度贊揚顏真卿開創(chuàng)性之功績。

圖10. 蘇軾,行書《李白詩仙》卷,局部,北宋元祐八年(1093),日本重要文化財,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日后繼承蘇軾觀點的黃庭堅,則宛如求道者般持續(xù)尋求書學之真諦,于豁然頓悟中開創(chuàng)出新境地。他重視書法內在的風韻,打造出獨樹一幟的自我書風,并對顏真卿贊譽有加??梢哉f,在以蘇軾、黃庭堅、李公麟等為主的文人圈中,顏真卿的書法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至于標榜天真、率性書風的米芾,雖鮮少評論顏真卿的楷書,然而顏真卿的行書,卻讓米芾體會到理想中魏晉時期的平淡自然,尤其慨然流露忠義之氣的《爭座位帖》,更被他評為杰作。只可惜米芾似乎無緣親睹《祭侄文稿》,若非如此,不知他又會留下怎樣的感想呢?宋代四大名家便是在如此反復不懈的思索下,以堅定的理念開創(chuàng)出自我書風。

李宗瀚的“四寶”

李宗瀚(1769—1831)出身于以“臨川(江西?。├钍稀敝Q的李氏一族。其祖父李宜民(1704—1798)出身寒微,因從事鹽業(yè),不到20年便累積起巨大的財富。其父李秉禮(1784—1831)則于捐官刑部江蘇司郎中后,旋即辭官返鄉(xiāng),將龐大財產盡讓予諸弟,以詩人身份享受隱逸生活,并與袁枚(原文誤植為“牧”,1716—1798)結交。李秉禮之兄李秉仁早在20歲前即亡故,其子李宗誠亦以七歲稚齡夭折。乾隆三十四年(1769),李秉仁之妻駱夫人夢到亡子李宗誠,那天正好也是李宗瀚誕生于桂林寓居處的日子,駱夫人遂懇請李宜民讓李宗瀚成為李秉仁養(yǎng)子,并繼承其家業(yè)。

李宗瀚(字公博,號春湖,室號靜娛室)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24歲時進士及第。彼時,61歲的翁方綱(1733—1818)正是掌領政界及學界的大學者,并于書學上建立起卓著之聲績。李宗瀚于仕途起步后不久,便以書法得翁方綱知遇。

翁方綱和李宗瀚同樣酷好拓本,然而自當時起,那些原石早已遺失,僅存唯一拓本的孤本卻價格甚高,就連翁方綱也買不起。幸得李宗瀚欲購入拓本時,都會先請翁方綱鑒定,又翁方綱若有非見不可的拓本,也會向其轉達,于是李宗瀚就這樣陸續(xù)購入了許多名品。對翁方綱來說,李宗瀚擁有收集名品的豐厚財力,在補足其書學之不足上,誠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嘉慶八年(1803),時年71歲的翁方綱向35歲的李宗瀚告知,吳中(蘇州)有唐代褚遂良《孟法師碑》孤本(圖11)。爾后,李宗瀚先于38歲時(1807)購入唐代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孤本和唐代魏棲梧《善才寺碑》孤本,又于43歲時(1812)入手隋代丁道護《啟法寺碑》孤本。只不過,購得上述三種孤本的李宗瀚,雖于翁方綱告知《孟法師碑》的存在后,即心系于該件名品,卻始終無法如愿得之。

圖11. 褚遂良,《孟法師碑》,唐貞觀十二年(638),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不意在道光三年(1823)李宗瀚幾乎放棄了購入念頭時,叔父李蕙甫卻將《孟法師碑》作為遺物轉贈予他。此乃李宗瀚55歲、翁方綱過世后五年之事,當時,李宗瀚便決定以《啟法寺碑》《孔子廟堂碑》《孟法師碑》《善才寺碑》四種孤本為“李氏四寶”,并題識:“臨川李氏靜娛室墨寶。隨(隋)丁道護啟法寺碑。唐虞永興廟堂碑。褚河南孟法師碑。魏棲梧文蕩律師碑。隋唐秘妙。真則稱丁。虞髓褚骨。魏罕知名。得一已絕。矧四難并。珎逾趙璧。不出戶庭。道光癸未春。春湖題記?!?/p>

李宗瀚過去曾從眾多收藏品中,選出彼時的十種名品,即“李氏十寶”,并鈐以“寶”字朱文圓印。倘若又遇名品入手,十寶的內容便會隨之變化。目前帶有“寶”字朱文圓印的名品超過十種以上,由此即可得知“李氏十寶”曾有變動一事。不過,當李宗瀚入手念想已久的《孟法師碑》后,便將這四種孤本定為不出戶庭的“李氏四寶”。

翁方綱愛好唐碑,有《唐碑選目》一書出版。李宗瀚或亦承襲其師此般身教,而以有別于翁方綱的立場選出自己的“四寶”和“十寶”。在王羲之真跡已無存的清代,彼等興許是打算由最能掌握王羲之書風的唐人書法,來探求以王羲之為首的古代法度。在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崇尚唐碑、欲以之探明王羲之風格的潮流當中,李宗瀚如此不斷購入以唐代孤本為主的名品,或許能說得上是最接近王羲之書法風貌的人物吧。這一回,很可能是自李宗瀚過世后,“四寶”首度齊聚一堂的難能可貴機會,祈請讀者萬萬不要錯過,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看展吧!

書圣之后──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

即日起—2.24

東京國立博物館

文|富田淳,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企畫部長

譯|何玉新

圖|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文將刊載于《典藏·古美術》中國版2019年2月刊。原標題:《唐代書法的閃耀之星,顏真卿及其時代:東京國立博物館“書圣之后——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介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法鑒賞--行書
二王書風
《懷仁集王書圣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并駕齊驅
王羲之的那些牛貼(必須留著)
書法鑒賞知識之; 王羲之蘭亭集序論文
淺析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藝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