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用空氣炸微處理切了片的饅頭,就著雜醬,亦或是抹上些自己熬的奶油醬,撒上些防潮抹茶粉,再不然就這么熱熱的掰著吃,都是美味。這美好的滋味,是家常的,是接地氣的,是輕易能實現(xiàn)的,也是回歸自然后對食物最原始的期盼,我們?nèi)叶紣邸?/p>
這什么餡都沒有的饅頭,說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順勢輪到棗花饃。棗花饃是一種漢族民俗小吃,流傳于黃河流域,是很多地方的春節(jié)風俗。聽聞有“二十八,蒸棗花”的說法,算是過年較為隆重的儀式之一。
前兩年一個山東朋友的媽媽曾經(jīng)做了幾個簡單的送給過我,那是我唯一接觸過的一次。需要輪到我自個兒出手,純屬人怕出名豬怕壯。之前沾沾自喜的滿朋友圈曬饅頭的照片,除了得了個“饅頭西施”的藝名,更被圈中好友輪番轟炸,點名要吃饅頭。恰巧上周好朋友的二千金滿月,幾個關(guān)系不錯的姐妹都要參加,勒令我必須帶著饅頭出席。做饅頭不是難事,但人家歡天喜地的給女兒辦滿月酒,我卻蒸一籠白饅頭赴宴,這演的算哪一出?。克记跋牒?,既要滿足一幫饞鬼的要求,又不能對主人失了禮數(shù),不如做一個黑糖棗花饃,實質(zhì)不變形狀改變,用來慶生,寓意也好。
稍帶復雜點的棗花饃我從沒做過,用天然酵母更加心里沒底。百度圖片里看了些圖片,心里大致有個方向后,開始揉面。前期的步驟與白饅頭是一致的,這也是我為什么按這個順序敘述的原因。
原料:A:中粉300克,水150克,黑糖40克,天然酵母100克;
B:中粉50克。
做法參照上面的,只是以水先融化黑糖后揉進粉里。這個用量的糖看著多,實際最后的成品只是微甜而已。
完成一次發(fā)酵的面團揉透后滾圓,分割成200克、150克、75克、20克*3的面團,用做棗花饃。剩余的等分為二,給自己蒸兩個簡單的嘗嘗。
一切準備就緒,凹造型的時間開始了。
200克的面團搟成3毫米厚的圓片,刀于邊緣處切出間隔3毫米長約15毫米的條,數(shù)量為3的倍數(shù)。全部完成后,用手指每3條捏出一個小尖,并用剪刀修整。同時150克的面團搟成大小合適的圓片,覆蓋至上。
接下來的步驟,看圖不說話,因為一目了然。
組裝后就是這個樣子滴。
發(fā)酵箱35攝氏度約一個半小時完成二次發(fā)酵。冷水入鍋后,水開再蒸30分鐘,悶5分鐘后開蓋出爐。
不得不說,整個過程,我都是相當忐忑的。這和蒸饅頭不同,癟了一個大不了棄之。對于凌晨三點起來整形的一個完整的棗花饃,又沒有后備方案,倘若哪里被燙了,哪里出了問題,那絕對是我內(nèi)心所無法承受的。
屏住呼吸掀起鍋蓋,萬幸萬幸。
這棗花饃一仗,在我眼里算是打的漂亮了,雖然還有很多問題存在。首先最底下的圓片尺寸搟的稍大了些,放在家里這個最大的蒸籠依舊勉勉強強,導致最外頭那圈花邊不能完全舒展。其次,二發(fā)的時間還是欠缺了一點,如果能醒的再透些,成品會再松軟些。但第一次嘛,能做到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是不?我不驕傲自滿,但是喜歡合乎情理的適時鼓勵自己一下。
在露臺拍照的時候,我心情激動和自豪。平日里看到的天然酵母,總與外形粗獷的歐式全麥面包聯(lián)系在一起,而花里胡哨的造型,也大多運用于復雜的西點,諸如皇冠杏仁派、巧克力鮮果裸蛋糕。這一次,中式點心終于有了揚眉吐氣的時候。雖說依舊是饅頭為基礎(chǔ),但是稍加變換形狀,其分量足以擔當?shù)韧谏盏案獾膶嵙Α?br>
媽媽將照片發(fā)到她的微信朋友圈,那些論輩分我要稱呼叔叔阿姨的人,全部都驚呆了,紛紛說要拜師學藝。他們平日對我做西點時有耳聞,但沒想到,居然還能蒸這樣一籠在蘇州實屬少見的棗花饃。
多余的面團,我蒸了兩個小的,由于后發(fā)的時間足夠,成品更加松軟。
媽媽嘗了大為贊賞,晚餐居然選饅頭而舍棄了鐘愛的咖啡海綿蛋糕做主食,真是難能可貴。要知道,她老人家可是喜歡小餛飩、肉月餅的人,何時正兒八經(jīng)瞧過饅頭一眼。到底花心思做的食物,也有受青睞的那天。
媽媽對棗花饃一見傾心,做女兒的欣然繼續(xù)。下頭這一籠棗花卷,其實在我寫開頭這些的時候,還沒有誕生。文是昨天中午開始寫的,面團是昨天早上揉了晚上蒸的,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第二天的上午了。既然趕上了時間點,甭管做的是否滿意,一并放上來吧。
想當然的打算蒸一籠滿盤盛開的棗花園,來送給退了休狀態(tài)反而更勝從前的媽媽,可惜可惜,眼高手低。算錯了分割面團的重量及數(shù)量,蒸籠也不夠大,成品看起來有些四不像。
基礎(chǔ)面團同棗花饃相同,造型參照金錢卷。這會做面包的人,蒸起饅頭來,也總想折騰出新花樣。
樣子差強人意,但從下頭三張圖,依見天然酵母的威力。整形后,發(fā)酵后,蒸制后。
滿滿一鍋子的鋪天蓋地。
硬從蒸器中取出,邊緣毛毛糙糙的。
本想今天早上在自然光下拍幾張照片的,誰料媽媽剛出爐就非得吃半個,說是肚子餓了,我估計還有一半原因是饞了。雖說應該限制晚上進食,但偶爾一次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掰開最靠邊緣的那個,饅頭松軟的不像話。
我也渾水摸魚的嘗了點。淡淡的黑糖味襯托的整個饅頭更加香甜,從下面的照片就能看出,饅頭發(fā)酵極其之好,孔洞細膩均勻,而若羌棗則在這里起了點睛的作用。看到的朋友說,完全不覺得樣子有什么問題,流露出的是滿園春色硬關(guān)也關(guān)不住的美。說的真好,我瞬間釋懷了。
寫完中途插一腳進來的棗花卷,終于輪到香椿臘腸餅了,再堅持會就能結(jié)束了。對你、對我,皆準。
這餅是某天的早餐主食,能放這里頭,因為它是中式,它用天然酵母。
香椿頭,是香椿樹的嫩葉尖,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yǎng)。味道是比較獨特的,我們這兒很多人喜歡掐取嫩芽,用來炒蛋或者重鹽腌制后香油伴食佐粥。香椿本是極其廉價的食物,農(nóng)村挨家挨戶的會種幾棵在門前,也不知怎的,近幾年突然就身價百倍了,居然賣到七八十一斤。好在我家對香椿頭這股獨特的風味接受度不強,也就是每年上市那會,小嘗一次應個景罷了。
用來做餅的面團,對揉面的要求不高,成團光滑后完成一次發(fā)酵。我是晚上揉完了由著它室溫一次發(fā)酵,早上起來繼續(xù)。香椿用水燙過后切末,朋友從哈爾濱帶回的秋林腸取兩段依舊切末。面團搟成長方形,翻面后撒上細鹽,淋適量的橄欖油,將餡料鋪于上,卷起后捏緊收口及兩頭。
面團盤起,搟成餅狀,再醒二十分鐘,于抹了薄油的鍋中煎成兩面金黃的餅就行了。
這屬于發(fā)面餅,外殼焦香有脆度,里頭是比較蓬松的。香椿若有似無的味道,還算對我家的胃口。就著一碗雞頭米南瓜糊,小番茄數(shù)顆,是一頓比較舒坦的早餐了。
這一篇,說了白饅頭,說了棗花饃,說了棗花卷,說了香椿餅,但實質(zhì)都離不開一個天然酵母、揉面、發(fā)酵的框??雌饋碜钇降瓱o奇的白饅頭,實際上難度高于之后的所有,精通此道的人或許不覺得,對于我這樣的中點低手來說,感受尤其明顯,要蒸出一只外表、內(nèi)在、口味皆合格的饅頭,絕非易事。在這條道路上,我摸爬滾打了很久,依舊做的不夠好,卻從沒有想放棄的念頭。這動力依托于要為爸爸蒸一籠饅頭的孝心,也來源于中式點心那無窮的魅力。一旦入了局,不是那么輕易就能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