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最
文/張越
碑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遺存,集雕刻、書法、文學、歷史為一體,是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西岳華山西岳廟里有一塊乾隆御書“岳蓮靈澍”石碑,為陜西最大的臥碑。西安碑林里所有的石碑都沒有它大。
◆【五岳之中的最大臥碑在哪里?】
華山西岳廟岳蓮靈澍(shù)橫臥碑
乾隆皇帝御書“岳蓮靈澍”碑,位于陜西省華陰市西岳廟大院內(nèi)后面的御書樓。
碑身呈橫臥狀,寬4.65米,高3.37米,厚0.45米,據(jù)說是陜西省內(nèi)最大的一幅臥碑。
清乾隆四十二年關(guān)中大旱祈雨昭應后鐫立。
碑為橫臥式,正面雕乾隆皇帝御書“岳蓮靈澍”四個貼金大字,上鐫乾隆御印。碑的陰面刻有《懇圣頒愿碑》,記載陜西巡撫畢沅上山祈雨昭應經(jīng)過及懇圣頒愿的原委,其碑雕刻精致,國內(nèi)罕見。
此碑高大宏偉,匾額上方五龍盤繞,祥云如意,雕琢細膩。絕好的工藝使四字千鈞,似有金光閃耀,竟像是用不銹鋼雕制一般精美。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陜西關(guān)中大旱,眼看播種時節(jié)即將結(jié)束,如果旱情持續(xù),關(guān)中來年將顆粒無收。
時任陜西巡撫畢沅與華陰縣令奉旨上華山祈雨。祭祀圓滿成功,關(guān)中地區(qū)連降三天大雨,畢沅等祭祀官員收到當?shù)匕傩諍A道歡迎。
畢沅不敢居功自傲,他立即啟奏乾隆皇帝,把降雨歸功于六十二年前(公元1713年 )康熙皇帝派遣官員來華山進行祈求天下風調(diào)雨順一次祭祀活動,請求乾隆撥白銀十二萬兩對西岳廟進行修復。兩年后,乾隆從內(nèi)務府如數(shù)下?lián)馨足y十二萬,修復西岳廟,并賜“岳蓮靈澍”四個字。意思是說,西岳神非常靈驗,給百姓帶來及時雨。
西岳廟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區(qū)東北端,是歷代帝王供奉和祭祀西岳大帝“少昊”的廟宇,始建于西漢武帝元光初年(公元前134—132年),形成于漢魏,營建于唐宋,興盛于明清,訖今2100余年。
◆西岳廟座北朝南,是全國五岳廟中規(guī)格最高、面積最大、唯一正對主峰的祭廟,占地面積186畝。廟內(nèi)建筑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形似北京故宮,素有“小故宮”“關(guān)中故宮”之譽。
城內(nèi)建筑布局嚴謹,規(guī)模宏大,莊嚴肅穆,素有“陜西故宮”、“五岳第一廟”和“寶蓮燈故事發(fā)生地”之殊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山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部分。
御書樓,為二重檐歇山頂樓閣建筑,回廊環(huán)繞,挺拔俊秀。
“岳蓮靈澍(shù)”,澍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shù或zhù。讀作shù時字的基本含義是及時的雨:~雨。“長吏各潔齋禱請,冀蒙嘉~”;讀作zhù時,古時同“注”,灌注。
岳蓮靈澍,岳乃西岳華山;蓮說的是華山遠望像蓮花;靈指神靈靈驗;澍意為及時雨。
西岳廟內(nèi)碑刻極多,現(xiàn)存后周“華岳廟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華山碑銘”,明萬歷刻“華山臥圖”等。
《西岳華山神廟碑》“北周碑”
▲在“天威咫尺”牌坊和金城門之間的東側(cè)房屋,展有國寶級文物,被譽為“漢隸第一品”的《西岳華山神廟碑》。此碑由萬紐于謹撰文、趙文淵書丹,立于北周天河年間,俗稱“北周碑”。在碑側(cè)面還有顏真卿的題記。
我先說一下碑。
大多數(shù)人可能看到的碑就是旅游地的碑林,上面有一種石上刻著文字,書法和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用途的石刻。
◆碑,秦代稱刻石,漢以后稱碑 [stone tablet]。
又如我們說的豐碑、紀念碑,地方的界碑、路碑、里程碑等等。其實碑的實際用途是非常多的。
▲無故建于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夺屆め尩渌嚒?/span>
而我們歷代流傳下來的碑銘碑帖碑志碑文,特別是一些精刻精拓的碑刻拓本,備受我們學書者的推崇。而這些比較正確地表現(xiàn)了原跡的風韻意態(tài),被譽為“只下真跡一等”。
如我們學習的楷體歐書的字帖《唐九成宮醴泉銘》就是碑刻。
◆九成宮醴泉銘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今屬陜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中國古代最初立碑并非為了刻字,其用途有三:
一是通過太陽運行的影子來觀察時間、測方向;
二是豎在宮廟適當位置,碑上有洞叫“穿”,繩子可以從中穿過,拴住那些用來祭祀的牲口;
三是立于墓前,碑上有孔用來貫穿繩索下棺。因碑多立于莊重場合,逐漸人們使用碑記載功德和事件,而墓前之碑則增加記錄死者的生平和事跡的功用,逐漸成為后世真正意義的碑。
◆家有狀,墓有銘,神道有碑?!?陳繼儒《大司馬節(jié)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碑的形制,歷朝雖各有不同,但大體可分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有尖首、圓首、方首、梯首、螭首等;碑身以長方形為主,有倒瓶形、六棱八棱形、正方柱形、扁方形等;碑座多以龜形,另有工形、臺形、梯形、須彌座等。
▲圖: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內(nèi)巨大的神功圣德碑
碑的內(nèi)容與功用是分不開的,大致可分為宮廟碑、功德碑、墓碑。
◆ 宮廟碑:多立于宮殿、廟宇、寺觀、祠堂等處。一是宮殿類所用;二是為先哲圣賢、祖先建祠廟等所立之碑;三是在宗教寺觀所立之碑。
◆ 功德碑:多為銘刻帝王將相功德或追述重大事件,如建城、架橋、修道,祀福、興教建學、典章契約等記事碑。
◆ 墓碑:立于墓前,主要記載墓主的姓名、世系、履歷等,贊頌其功德業(yè)績。
著名的碑漢代有《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東晉有《爨寶子碑》,北魏有《鄭文公碑》,唐有《九成宮醴泉銘》、《顏勤禮碑》等。
本文的華岳臥碑就是功德碑。
碑也是中國書畫藝術(shù)載體之一。碑刻藝術(shù)是碑林碑廊類景點的核心所在。
古時刻碑,先用朱筆在石上寫所要刻的文字,稱"書丹"。后泛指書寫碑志。
▲《隸釋》:“《石經(jīng)》,蔡邕書丹,使工鐫刻?!?/span>
像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史料記載歐陽詢寫的時候,先是用毛筆蘸著朱砂,然后直接寫在石頭上的,然后工匠就直接按照他寫的朱砂字來進行鑿刻。
書丹是刻石(又包括碑,摩崖,造像,墓志等類型)必須經(jīng)過的三道工序之一。
◆1、撰文
◆2、書丹
指用朱砂直接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
◆3、勒石。
而為什么說用丹?
這個丹就是指的朱砂。朱砂是顆粒狀,比粉狀的墨穩(wěn)定性強,寫在光滑的石上不流、不走樣。而墨是含有油分的,遇石收縮,不能保持筆觸的原形。
還有一種書碑的方式是摹勒上石。
◆摹勒。即用雙鉤法將書法真跡鉤摹于石上,再刀刻而成。書法名家的作品多用這種方法。因此以前的鐫碑者往往與書法名家多有交往,許多碑石上落款不僅有書者,也有刻碑者姓名,可惜現(xiàn)在這個傳統(tǒng)行當可能將要或已經(jīng)消失了。
而我們后人經(jīng)椎拓,把碑文以拓本形式供欣賞和觀摩、臨池,稱碑帖。
在印刷術(shù)發(fā)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人們?yōu)榱藢W習書法,或作為歷史資料都要學習這些前人的文字資料。那么這些“碑帖”就有真實性、時間性、工藝性和藝術(shù)性。
到現(xiàn)在的“碑帖”已合為一辭,用來泛指供學習書法取法的范本。
還有由于原碑石的被毀,因此,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會價值連城。再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場流通,也就有了經(jīng)濟的價值,所以鑒賞也成為了當今文化的重要手段。
古時臥碑非常少,說的是這種橫式的。
也有說臥碑是明清時期稱鐫刻約束在學生員條規(guī)的碑石。一般樹于明倫堂的左邊。而明倫堂是舊時孔廟的大殿稱謂,多設于古文廟、書院、太學、學宮的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
▲在良鄉(xiāng)學宮大成殿左立一通臥碑《敕榜諭眾碑》,上部中間有楔隼,應為安放碑冠所用?,F(xiàn)在,各地學宮的臥碑已多無存,此碑愈顯珍貴。
◆清 李寶嘉 《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五回:他們做秀才的人,亟應謹守臥碑,安分守己,現(xiàn)在事不干己,膽敢硬來出頭。他在本縣面前尚且如此,若在鄉(xiāng)下,更不知如何魚肉小民了。
看來臥碑主要用于“德”和“道”的傳播和規(guī)則與準則制定的顯示作用。
◆明倫堂臥碑,立于明倫堂之左,以曉示生員,是明清時期儒學教育的校規(guī),是生員在校期間的行為規(guī)范和守則。
碑自從漢代以后,除了為歷史研究提供資料外,還集書法、雕刻、文學等藝術(shù)為一體,具有很高的觀賞、研究價值,是集收藏性、觀賞性和藝術(shù)性為一身的特殊文化載體。
西岳臥碑碑額浮雕成五龍盤繞,碑身鐫刻碑文,正面樣式有如石刻匾額,匾額一般以長方形為常見,這幅“岳蓮靈澍”字體醒目端莊,為乾隆書寫,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對于書法愛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欣賞價值。
碑文背面,即碑陰處還刻有文字。華岳臥碑的背面有《懇圣頒愿碑》,一篇祈雨昭應的故事。而這對于歷史史者來說,也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研究資料。
臥碑這一種碑型,是在碑文化的變動中產(chǎn)生的。碑本身就承擔著傳播文化與學術(shù)研究的功能。
▲清 昭連《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故 純皇帝 欽依祖訓,凡八旗、射處,皆立臥碑以示警焉。”
可見清代臥碑泛指有這種鐫刻各種禁例的石碑已然產(chǎn)生。
▲清 顧炎武《孝陵圖》詩:“又有 神烈山,世宗 所封樹;臥碑自 崇禎,禁約煩圣諭?!?nbsp;
靜靜橫臥的石碑
鐫刻的古文
訴說逝去的故事
我們總說物以稀為貴,所以有用的東西其價值一定不菲,但一些藝術(shù)界中值得珍藏的東西,它的歷史紀念意義也必定非凡。
臥碑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存在,如此大的橫碑已經(jīng)很少見了,畢竟“稀缺”二字,也代表著一種欣賞珍惜的含義。試想當年的和氏璧,剛出土時并沒有人欣賞,不也是而后成了玉璽卻是稀世奇珍了。
歷代流傳下來的碑刻也有很多,它們也反映出人們欲望的無限性和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態(tài)度。
而物質(zhì)的稀缺性終是被人類自身“制造”出來的。
碑刻是書法藝術(shù)寶藏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放射著奇異的光彩!自傳拓以來 ,備受推崇。
古代碑刻代表時期為先秦碑刻,代表為《泰山石刻》、《瑯琊石刻》,《泰山石刻》。
北魏碑刻,代表為《張猛龍碑》、《敬使君碑》、《曹恪碑》。
隋唐碑刻,代表為《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元代碑刻,代表作品有《仇鍔墓碑銘》、《膽巴碑》、《妙嚴寺記》等。
編輯|整理:三遠堂
三遠堂原創(chuàng)精品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