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書,碑陽23行,行50字,碑陰7列,上2列字較大,計22行,下5列16行,字較小,各列行數(shù)不等。額篆書陽文4行共8字,側(cè)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馬元貞投龍簡記。碑文內(nèi)容為寇謙之修祀中岳廟併宣揚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縣嵩山中岳廟。
此碑在魏碑書法中屬於風(fēng)格雄強一類。其書雖云楷體,但結(jié)體、用筆仍處於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書體。康有為評此碑書法為“體兼隸楷,筆互方圓?!眮惴Q碑陽書法“奇古”,碑陰書法“峻整”,給以極高的評價。
此本首行“太極剖判”未損,第11行至18行較清初拓本多5至11字,為存世最舊拓本。
清吳玉 《金石存》、朱士端《宜祿堂金石記》、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等書著錄。
現(xiàn)存最舊拓本為陳叔通舊藏,今藏故宮博物院。第八行聲故煙祀,故字末筆稍連石花,十七行首有字下,奏遣下,“道士楊龍子更造新廟太延”等字完好。十六行、十八行少損十?dāng)?shù)字。十八行首世字下,議曰下,“運極反真亂窮則冶是以”等字完好(近拓世字下全泐)。又南京博物館藏蒯若木藏沈樹鏞舊藏上大半整張本,拓稍晚,更造更字末筆連石花,遠(yuǎn)不如陳氏舊藏本。以上二本邵茗生在《文物》一九六二年十一期、一九六五年六期考證甚詳。
印本,一端方舊藏殘本,首行剖字不損,又一石印本,剖字本較端方本多楊龍子數(shù)殘字;又羅振玉印本,八行故字坐下口損;道龍二字存半。方氏《校碑隨筆)只見到剖字全本。
康有為十分欣賞此碑,將其碑陰列為“神品”,說《爨龍顏》與《靈廟碑陰》同體,“渾金璞玉,皆師元常,實承中郎之正統(tǒng)”。又說:“奇古莫如寇謙之?!?
像許多藝術(shù)作品一樣,過于齊整、過于雕琢則會失去自然和天趣。此碑的魅人之處,就在于它處于發(fā)展之中,許多地方還不“成熟”,因而具有許多后期“成熟”的碑刻所沒有的拙樸的天趣。此碑與《大代華岳廟碑》文字大致相同。
一說太延年間(435~440)立。
傳為寇謙之書。寇為昌平人,著名道學(xué)家,活動于嵩、華間。
《中岳嵩高靈廟碑》雖放縱,但風(fēng)格極高渾雄大,筆力沉靜,具有一種森嚴(yán)之妙趣。此碑與《大代華岳廟碑》文字大致相同,僅將中間有關(guān)嵩華詞句,互相掉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