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常以子曰開頭,這句話也是出自《論語》,我們都知道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后一句是啥?卻很少人知道,其實這后一句更狠。你真該看看,別再沒文化了! 后一句“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句話很有爭議,所以引起各界的討論,更有“有心者”,大言不慚的指控孔子對女子歧視和不尊。小編覺得,孔子語錄是其弟子根據(jù)孔子的話和日常所教整理編著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和未成年的女子和小孩子們相處時,是有些困難和不好相處的,對其太好,他們習以為常,就成了理所當然,對其不好,又怨聲連連,應該仔細把控這兩者。這樣看來,孔子是沒有別的意思的,他想表達的也是人和人的相處之道,與別的沒有關系,如此曲解著實不對。這兩句話看表面意思很狠,而且一旦沒有理解好,多少就有了些許的偏差,所以是非對錯也就多了。
小編個人覺得,如今的社會復雜多變,人也越來越浮躁,沒有一絲耐心,真正潛心研究這些歷史的人數(shù)也屬實不多,所以當這句話出現(xiàn)時,“有心者,鍵盤俠”隨之而來,各種批判,評論都傾瀉而出,其實在沒有真正理解其深意,就妄下斷言,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不是嗎?
孔子的文學之所以能盛傳如此之久,自然是有它的道理,記述中國文化,給人覺醒,有錯誤出現(xiàn)也屬實正常,但錯誤誰都會犯,而且被稱為“圣人”的孔子,他也是大千世界普通人之一,在沒有真正理解名句意思時,妄加評論,是不是不太好呢?更何況孔子也不是那個意思,更沒有歧視女子這一說法。
如若覺得“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這句話很狠,那么后一句“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就狠的都不能入耳了嗎?但其實他的真正深意在于教導人們如何與人相處,想表達的也是相處之道,這樣按照正確的意思來理解是不是就不覺得那么狠了呢?孔子有“圣人”之稱,也非空穴來風,因為他的道理在幾千后依然影響世人,依然可以起教導和警戒作用,給人指明方向,令人佩服,更令人贊嘆,這才是孔子。
以自己的覺悟成就自己,以自己的感悟指導世人,讓人覺醒,讓人領悟,這世界總是處于輪回階段,幾千年來的文化思想,在現(xiàn)在用也是毫無違和感,這或許就是《論語》一直被中國人追捧的原因吧??鬃诱f: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后一句很少有人知道,現(xiàn)在小編告訴大家了,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