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在自然風(fēng)物中,古代詩人最愛吟詠的恐怕就是明月了。中秋將臨,邀三五文友,對月舉杯暢飲,品賞意味深長的詠月詩,別有情趣,不乏其樂。
以寫景為主的詠月詩當(dāng)推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边@首詩描寫的是寧靜的月夜景色,月影偏斜,星轉(zhuǎn)斗移,寂靜的庭院春氣微暖,蟲聲唧唧,好一派清新誘人的意境。劉方平寫的是春月,唐代另一位詩人戎昱寫的則是秋月:“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近來數(shù)夜飛霜重,只畏婆娑樹葉凋?!保ā稇蝾}秋月》)詩人喜愛秋月勝過春月,雖然秋夜的飛霜會使綠葉凋零,但那婆娑的綠樹依然是詩人的最愛。清代文人王夫子也寫過一首題為《月斜》的詠月詩:“月斜碧空合,河漢幾時生。沓靄岳蓮出,蕭條露葉橫。歸云飛帶雨,涼雁過留聲。袛訝西峰上,清宵有奏笙?!边@首詩詳盡地描繪了秋夜的景色。明月當(dāng)空,河漢橫斜;霧靄消散之后,可見挺拔的荷花亭亭玉立,清新如洗,樹木枝葉上寒露點點,明光閃閃;云彩帶雨從空中飄過,趕路的鴻雁留下清脆的叫聲;遠處的西山,傳來悠揚的笙歌聲。品讀這樣的詠月詩,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除了對月色的描繪,詩人也直接贊頌月亮。唐代詩人李商隱《霜月》寫道:“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边@首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新奇。起筆點明時令屬秋,接著描繪了秋夜景色:憑欄遠眺,月光朗朗,霜色如水,霜、月交輝,給人一種“浩水接天”的感覺。三四句運用神話故事,使人產(chǎn)生美妙的遐想。管霜雪的女神,明月中的嫦娥,她們在“月中霜里”比賽各自的英姿。如此寫月,不僅使人頓生悠遠的聯(lián)想,也讓人驚奇詩人想象的別具匠心。詩人們賞月、詠月,都是因為明月具有令人肅然起敬的品格。它有光輝,可以照亮大地卻不會灼人,讓人在黑夜里坦然地行走;它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即使剩下一個小小的月牙,也能給人一縷微光,使暗夜增添些許溫馨。唐代詩人曹松就贊美了它的這種奉獻精神:“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崖。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保ā吨星飳υ隆罚┰谌f里無云的中秋之夜,人們共同觀看一輪明月從海邊升起。月光公正無私地普照大地,把光明遍灑天涯海角,不漏一處。她不是為了私照某一戶人家而升起的??梢?,明月不僅樂于奉獻,也最大公無私。
詠月詩中最多的是以月寄情。人有七情六欲,以月寄情的詩也表達了詩人諸多方面的豐富感情。詩仙李白寫有200多首詠月詩,幾乎都是寄情之作?!对孪陋氉盟氖住罚ㄆ湟唬┰唬骸盎ㄩg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邀邈云漢?!痹娙诉\用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fù)雜感情?!栋丫茊栐隆穼懙溃骸扒嗵煊性聛韼讜r?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闋。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比姀木茖懙皆?,從月又歸到酒;同時,也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詩人將人與月反復(fù)加以對照,以月的長久映襯人生的暫短,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感慨。景物的描繪和神話傳說的穿插,不僅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明月形象,也顯露出詩人自我的孤高出塵。《峨眉山月歌》曰:“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边@首詩通過歌詠峨眉山月,抒發(fā)了即將離開蜀地的依戀心情。而婦孺皆知的《靜夜思》則明顯表現(xiàn)的是思鄉(xiāng)之情。李白不僅以月抒發(fā)個人的感情,也以月抒發(fā)他人的感情。他的《子夜吳歌》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簡練的詩句,如泣如訴地描繪了“萬戶”婦人在月光下的搗衣聲中期盼遠征的丈夫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回家的心情。唐代的另一位詩人張仲素也有一首思夫詩《秋夜曲》曰:“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比擞行氖孪右归L,漏壺水聲添煩惱。月光時隱時露,秋蟲通吵鬧,閨中婦女長夜難眠。她知道秋天來了,但她希望秋的腳步還是要再慢些,因為給遠方丈夫的棉衣還沒有寄走呢。詩人把一位婦女的心思刻畫得細致入微,感人至深。詩圣杜甫也寫過許多以月寄情詩,其中以《月夜憶舍弟》最著名。其詩曰:“戎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痹娛ケ磉_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兄弟離散的傷感以及對戰(zhàn)亂不停的憂慮。唐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與杜甫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月夜,樹、鴉、露、花,盡入眼簾。通過對這一系列景物的描寫,在凄清肅穆的意境中顯示了詩人孤寂的心情。一句“不知秋思落誰家”,含蓄地寫出了對友人深深的思念。宋代也有大量的以月寄情詩詞,最有代表性的是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詩人以廣闊的胸襟,豐富的想象和奇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展示了人間自然景物和社會生活的生動形象,肯定了人間生活的美好。尤其是“人有悲歡離合”三句,是他洞悉了人生之后的曠達與瀟灑,常被用來感慨人生的不幸和世事的缺憾。宋代著名學(xué)者胡仲任評價這首詞說:“自此詞一出,余詞盡廢。”
作者:朱耀儒
編輯:秋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