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云亭。仰云亭即北伐烈士亭,1931年由當時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主持建造。正柱聯(lián)云:載酒憩孤亭,千秋青史懷金鑒,撥云尋片云,一點丹心朗玉山。
在岳麓山上有很多民國時期名人墓葬,我們沒有刻意去探尋,只是路過順便的拜謁了覃振墓和黃興墓。覃振(1884-1947),字理鳴,原名道讓,桃源縣建寧鄉(xiāng)大田村(今馬鬃嶺羅家店)人。著名愛國人士,辛亥革命先驅。早年就讀日本東京弘文學院、早稻田大學,曾任中國同盟會總部評議員、武昌首義湘桂聯(lián)軍督戰(zhàn)官、大元帥府參議、湖南巡閱使,后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司法院副院長等職。覃振年少有大志,吐屬不同凡響。清末廢科舉制,改桃源書院為桃源高等小學堂,道讓與同里諸生應試就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犯北京,燒殺搶掠,無所不為,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時在漳江書院求學的覃道讓在縣城廣場發(fā)表演說,歷數(shù)清廷辱國喪權和八國聯(lián)軍蹂躪北京的種種罪行,聲淚俱下,聞者莫不動容。民國36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終年63歲。棄世時家無余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頒國帑為之治喪,國葬于長沙岳麓山
黃興墓。黃興(公元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給黃興墓致敬的年輕人,號慶午、競武。湖南長沙縣人。辛亥革命的先驅和領袖,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并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任陸軍總長兼任參謀總長,授大元帥軍銜。袁世凱稱帝時,任討袁總司令。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次年移柩長沙,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于岳麓山。著作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放鶴亭。
所謂“二南”,是指南宋的張栻(號南軒,1133~1180年,當時岳麓書院的主教)和清代乾隆時的錢灃(號南園,1740~1795年,當時的湖南學政),因他們的名號中都有個南字,故稱“二南”。 宣統(tǒng)三年(1911),時任岳麓書院學監(jiān)程頌萬將年齡差距600年的張栻和錢灃游覽岳麓山后所賦七律各一首鐫刻在方石碑上,史稱“二南石刻”,一百年前置于愛晚亭內,1952年后移放置 “放鶴亭”內。石碑的第一面:“宣統(tǒng)三季秋,補葺愛晚亭,刻南軒、南園二先生詩,并征羅鴻臚故事,書“放鶴”二字,以永嘉游。程頌萬并記”。至于“放鶴”二字,來源于石碑中提到的羅鴻臚,(亦羅典,1719~1808年)。羅鴻臚曾是岳麓書院最著名的院長,愛晚亭的創(chuàng)建者。他閑暇時常在愛晚亭附近栽花馴鶴,頤養(yǎng)性情。為此,程頌萬特鐫“放鶴”二字以示紀念,存放石刻的小亭自然就稱之為“放鶴亭”了。
第二面,張南軒的《憩清風峽》曰:扶疏古木矗危梯,開始知經(jīng)幾攝提。還有石橋容客坐,仰看蘭若與云齊。風生陰壑方鳴籟,日烈塵寰正望霓。從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攜。
第三和第四面,錢南園的《九日岳麓詩》云:雨歇江平政亦閑,相尋故事一登山。紅萸黃菊有深味,碧澗丹崖俱凈顏。北海碑看落照里,南軒座接清風間。歸與且住窮幽興,細數(shù)林鴉幾隊還。
放鶴亭旁立一碑石,毛氏書法,取“”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之意。
清風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