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多肉食谷食則氣滯,多食辛則氣散, 多咸食則氣短,多甘食則氣積
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 ①
多肉食谷食則氣滯,多食辛則氣散, ②
多咸食則氣短,多甘食則氣積, ??③
多酸食則氣結,多苦食則氣抑。 ④
[注釋]
①多:這里指過多過分,包括因嗜好與偏食,導致偏多而失去平衡。
〇氣:這里泛指人體內的臟腑之氣和各種器官功能之氣(元氣、營氣、衛(wèi)氣、宗氣)。
〇升:飽脹;過盛;上升。
〇降:與“升”相對,指消減;衰弱;下沉。
②滯:阻滯;流動緩慢不暢通。
〇散:散流;流動混亂不規(guī)律。
③短:短少;貧乏不足。
〇積:郁積;收聚不動。
④結:凝結;滯留不動。
〇抑:抑制;壓縮不動。
[譯文]
酒為暖性而烈,多飲酒就會導致內氣旺升;
茶為涼性而勁,多飲茶就會導致內氣降沉;
肉谷油膩而精,多肉谷就會導致內氣滯行;
辛辣火烈而沖,多辛辣就會導致內氣散行;
咸食刺激而重,多咸食就會導致內氣短貧;
甘甜可口而重,多甜食就會導致內氣積沉;
酸食可口而尖,多酸食就會導致內氣結凝;
苦食刺激而尖,多苦食就會導致內氣抑困。
[名家簡介]
陳繼儒(1558—1639),明代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出版家、養(yǎng)生家、壽星。字仲醇,號“眉公”、“麋公”,又號“空青公”、“清憾居士”、“無名釣徒”等,松江華亭(今上海金山楓涇泖橋村)人。著有《泥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養(yǎng)生膚語》。
陳繼儒是《黃帝內經》理論的忠實追隨者,也是最優(yōu)秀的踐行者。他是個真正懂得養(yǎng)生、善于養(yǎng)生的養(yǎng)生大師?!娥B(yǎng)生膚語》是陳繼儒研究養(yǎng)生之心得體會,雖僅47條,然被后世研究者評價為優(yōu)秀養(yǎng)生學專著。詳情參閱本書第九編《歷代名家小傳》“陳繼儒”。
[養(yǎng)生旨要]
上列名言節(jié)選自《養(yǎng)生膚語》。這首口訣強調飲食要注意均衡,根據通常人的需要量與具體人的消受力來進行合理搭配和決定接納多少,讀來如常識一般,似乎人人皆知并無新奇之處。其實不然,這首口訣正是針對中國人飲食習慣不良而“直點穴道”。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因偏食嗜好而誤了身體,短了性命。人體需要各種營養(yǎng)滋補與衛(wèi)養(yǎng),而且有自身的嚴格比例,切不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偏愛、或嗜好、或厭食、或客觀條件局限而導致營養(yǎng)失衡,切不可使身體內部的氣、血功能受到影響或操作而形成疾病。一般地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百姓有一方口味,比如上海、浙江、江蘇一帶喜甜;四川、貴州、湖南、湖北一帶愛辣;山西嗜酸,安徽多咸,“兩廣”愛湯水,山東、河南好酒漿;等等。各個人也往往有各自的飲食愛好,無論是愛酸甜,還是好苦辣,都沒有什么大礙,但若偏嗜而“多”,又不能節(jié)制,也許就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fā)育與保健。比如,有些人特別喜歡吃很咸的食物,菜里、湯里總放很多鹽,小菜還得加醬油,結果由于氯化納的增多,造成體內的儲留,體液增多,血液循環(huán)量增加而致心、腎負擔過重,從而引起血壓升高,有點甚至引發(fā)食道、腸、胃部的癌癥病變。因此說,口味雖好,不可不防。
陳繼儒一生是多彩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絕對不做官,卻與朝中高官交往密切,常有宴會。是個山人,卻與天下各色人士往來密切,到處有朋友。是個隱士,卻與墨客騷人合作出版大量書籍,并集資建造許多庵、堂、館、亭,生活十分富貴,而又逍遙自在。但他卻最能節(jié)制自己,不入聲色之壑(最為世傳誦有一曲《戒好色》,參詳本書第八編末端所錄),不陷酒食之窟,他所著《養(yǎng)生膚語》里很多見解都獨到而睿智。
附錄1:
[明]陳繼儒“飲食最宜加謹”箴言
人生食用,最宜加謹。以吾身中之氣,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多肉食谷食則氣滯,多辛食則氣散,多咸食則氣墜,多甘食則氣積,多酸食則氣結,多苦食則氣抑。修真之士,所以調燮五臟,流通精神,全賴酌量五味,約省酒食,使不過則可也。
(陳繼儒《養(yǎng)生膚語》)
附錄2:
[晉]張湛“九十九長壽”訣
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張湛《養(yǎng)生要集》)
附錄3:
[清]釋印光“食不可過度”誡
吃飯不可過度。再好的飯,只可吃八九成。若吃十成,已不養(yǎng)人。吃十幾成,臟腑必傷。常如此吃,必定短壽。飯一吃多,心昏神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