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請從閱讀教學的多重對話關(guān)系中,選擇一種對話關(guān)系舉例說明自己的做法或認識。
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
華師大雷實教授說“語文教師在預先與文本對話(備課)時,要深入進去,要跳出“現(xiàn)成概念的遮蔽”,要了解不同角度的解讀,要有自己的感悟。那么,上課時,就容易理解學生的自我感悟和有個性的獨創(chuàng)理解?!睘檫_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熟讀深悟文本
教師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應(yīng)明重點、抓特點、思學路,悟其意、融其境,而達到真正熟悉文本、理解文本,繼而運用文本。
1、明重點。即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通過勾、畫、圈、點、注等各種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點句子、段落、詞語、人物、細節(jié)......做到對文本了然于胸,爛熟于心,教學“對話”時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點。
2、抓特點。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點,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抓住文本的特點,認真批閱,細心體會,教學對話中才能出新意,有主意。
3、思學路。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解的層面上,與文本對話的目的是服務(wù)于教學過程中的對話。因此,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要心悟其意、心融其境,設(shè)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怎樣學”的問題,理出學路來,或直奔重點,或先總后分,或抓住重點句子分解等等,怎樣方便學,就怎樣來制定教學對話的線路圖。
二、尋找合適的切入點
教師只有從課文中跳出來,才會形成立體的思維。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他的教學思路總體來說就是先集中,再發(fā)散,再集中。所謂先集中,是根據(jù)文本中“美麗”這個核心的詞,抓住這個“文眼”,從課文中找出六段話,這六段話都是作者對于居里夫人的“美麗”的一種理解的表述,然后讓學生讀這六段話,這是聚合性的思維方式,我看他的做法是以讀帶感,以感促思。接下來他要求孩子們自己選擇六段話中的一段,這是發(fā)散;再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介紹居里夫人的“美麗”,這不是又從發(fā)散走向聚合了嗎?既讓大家有個人化的理解,又必須指向“美麗”這個文眼,所以這堂課在“收”與“放”的方面做得很好。
三、以點帶面補充文本
在課堂教學中以點帶面,適當補充與學習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的語言材料年,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如學習《江南春》一詩,便可補充閱讀《憶江南》、《早春》、《春夜喜雨》等古詩詞或與春天有關(guān)的現(xiàn)代散文,讓學生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春天。
教師的這種對話能力(判斷能力和反應(yīng)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教學觀摩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