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文章 |
語文閱讀教學點滴 很多的語文課堂總是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教師在表演,學生在表演?;蚴茄圆挥芍缘母哒勯熣摚换蚴窃~不達意的牽強;或是詞達意而情卻無動于衷。課堂上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很感人的文學文本所有問題的生成與解答,也如一加一等于二那般理性,很難讓人涌動出本該涌動的激情。我們課本所選的文本大多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墒菫槭裁凑n堂上會出現(xiàn)如此糟糕的情景? 我感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親近文本。 周國平先生說得好:讀書就如戀愛! 一個人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僅僅是通過別人的介紹嗎?聽別人或者介紹人說這個人如何如何好,于是乎,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是不是太荒誕?可有的教師讀了一下參考書就上課,課上幾乎都是參考書云,用自己的嘴說著別人的話,讓這樣的老師真正地能愛上文本是不是荒唐? 一個人為什么愛上另一個人?兩個人就看了一眼,于是乎,就愛的死去活來?這樣的事情即使有也超乎尋常吧?據(jù)說有一見鐘情的,但是據(jù)科學研究,結局都不是令人滿意??捎械慕處熅褪遣莶莸淖x了一下文本,就信口開河或按部就班的上了一節(jié)課。這樣的老師能愛上文本豈不也是超乎尋常? 一個人為什么愛上另一個人?因為一方有錢,一方有貌?這樣的戀愛從真正意義上是不是真正的愛?有的語文課堂很“實際”,直截了當考什么就教什么?課前給每個學生下發(fā)一張試題卷。讓學生對著文本回答卷子上的題。戀人之間不愛人——愛物;教師教學不愛文本——愛分數(shù)。才與貌失去了就不再愛了;考試一定不考的文本就會放棄。是不是這樣? 真正的戀愛是心與心的相許,感情上的如膠似漆,是靈魂有機的融合。戀人之間難分難舍,為什么?就是在戀愛的過程中彼此相互付出、相互了解,這種情感是在生活中經(jīng)過醞釀與孕育走向成熟地過程。因此才產(chǎn)生:“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樣的絕唱!由此,我也在思考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深刻含義。這“義”里面還會含有深刻的、濃濃的情誼!在這百遍中完成了從“讀書者看書”向“書看讀者”轉化的蛻變,是讀者與作者之間完成神交的過程。凡是有成就的文人墨客無不是書癡,無不是愛書如命!究其原因就是無不是他在與書真正的“戀愛”。 戀愛是幸福的!那么與書相戀的人也是幸福的!如果一個語文教師與你的教科書相戀,你沒有理由不幸福?你細細地品味她、讀懂她,深刻的了解她,幸福就會不期而至。應該說很多語文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看到那些真正的專家、學者或特級教師,如醉如癡的解讀文本時,我們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其中。為什么?因為他們對文本的解讀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來自于他們現(xiàn)有的閱歷與生活感悟。他們不是在為別人講課,而是在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這種交流本身就是幸福的。 常常有教師覺得很累、很痛苦,對于教科書不真正的了解她,又怎能愛上她?不愛她,甚至討厭她,又不得不天天與她打交道,那消極的情緒自然而然的生成。教科書上的文本值得我們愛她!值得我們咀嚼一輩子!特別是那些經(jīng)過千年歲月風塵積淀下來的華章,我們窮其一生的經(jīng)歷咀嚼也不會感覺厭倦。在對文本不斷地解讀中,伴隨著我們的是不斷成長的快樂人生。樂在其中,何苦之有? 常常有教師埋怨學生課上沒有激情,如果你按照參考書給學生上課,你所講的是“地球人都知道”參考書上早就寫好的道理,你自己能有激情嗎?現(xiàn)如今充斥在市場上的教材全解,就是教師參考書的翻版。你的問題還沒有完全提出,學生就知道答案了,這樣的課是不能撞擊出耀眼地靈感火花的。學生起初得意自己知道老師所問的答案,而后吃吃笑著,等著他所知道你要問的問題,這樣久而久之新鮮感就會全失。其實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大腦中會產(chǎn)生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類似于嗎啡,可以使人的思維情緒進入興奮狀態(tài),但沒有嗎啡的副作用。按照參考書講課,學生在課堂上無非就是對答案,沒有問題的課堂還有什么激情而言? 實事求是地說,每一名教師也會厭倦自己照本宣科課堂,你厭倦了,你沒有激情,學生的激情何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激情的缺乏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因為教育還有另一個名字——影響。 目前在語文教學上,出現(xiàn)了另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傾向,即兩個星期之內(nèi)就把教材結束。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是這個“例題”還沒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拋之不用,這不是舍本求末嗎?不否認一些教師素質較高,他們拋開教材另起鍋灶學生依然收獲很大,但是如果紛紛效仿一定會出現(xiàn)邯鄲學步的笑話。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獲取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span> 僅僅兩個星期,如果教師的底蘊不是非同一般,莫說是學生,就是教師這對話過程未免太快了吧?尤其是編者非普通人所能任之,這些人應該說是精英人才,教材是他們用心血凝聚而成的。寥寥草草的對話,我們能從中獲得其精要嗎?不否認有時教材編寫會出現(xiàn)一些漏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一失,恰恰是需要在我們平等的對話中來彌補的不足。我感覺這對話的要求里面包含著一個語文教師為語文教育所應該盡的義務和責任。 關于對話,先拋開學生層面不說,首先教師在對話中起到何種作用?在前文所說的沒有親近文本就在課堂上人云亦云,這根本不是教師與教科書、編者、文本的對話,而是參考書這個“介紹人”代替了教師與之交流。因此在語文教學上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空白,試想,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這方面有所缺失,對于一名語文教師來說,我感覺最大的損失是——不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成長是快樂的,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體驗成長的快樂,因此厭教情緒產(chǎn)生在所難免,生命的質量一定會受損。 羅素說:使工作變得有趣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技能型的運用,二是建設性。而且羅素說對于幸福而言,工作中的建設性比技能性更為重要。為文本寫下了獨特的解讀,或者將在課堂上對話中碰撞的火花記錄下來,任何一個語文教師面對這樣的收獲都會喜不自禁,因為留下的就如同里程碑一樣的東西,自豪的感覺會油然而生。 新的課程標準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這個標準是意在是通過語文課堂把學生打造成一個美好的身份——讀者?!罢嬲拈喿x必須是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助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這漫游途中的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的精神行為?!敝車较壬倪@句話就是對這個標準的詮釋。周國平還曾說過:“一個不是讀者的學生,不管他考試成績多么優(yōu)秀,本質上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span> 順著周國平先生的話說:一個不是讀者的教師,不管他教學成績多么優(yōu)秀,本質上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的,教師的分析不能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是教師對文本的體會體驗一定在先,因為教育是影響,只有深刻的教師才能教出深刻的學生,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只有教師對文本的有著炙熱的愛,才會點燃學生對文本瘋狂閱讀的激情,這種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這深刻、這愛的來源沒有別的途徑,那就是親近教科書,深入文本,走進編者的心靈。 綜合上述,我們對上述課程標準的理解是否應該這樣:閱讀是教師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生。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所以要想在課堂上享受左右逢源的快樂,那你就主動的做一個課本的資深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