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陳金杜,蘇金成| 碑帖融合與趙之謙行書的風格演變

    趙之謙集詩、書、畫、印于一身,書法頗具影響,是中國晚清書壇的一顆璀璨明星。他憑著自身的藝術才情和對書法創(chuàng)作無止境的追求,創(chuàng)造出許多書法珍品,為晚清書法樹立了一座豐碑。近年來,對于趙之謙,不管是實踐創(chuàng)作還是學術研究都不乏其人,對其書學經(jīng)歷、技法特征和美學思想等進行了探究,而關于趙之謙行書在碑帖融合中風格形成的研究所見甚少。

一、清代碑學的文化背景

    乾嘉時期,金石考據(jù)之學興盛,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整理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不僅使書法藝術得到了根本性的變革,而且在理論上闡釋了古代字體的演變和功能,在創(chuàng)作內(nèi)容及形式上更加豐富,使文字學和金石學空前繁榮,為碑學奠定基礎。

    經(jīng)過清初學術思潮的發(fā)展,在中后期整個書壇已形成碑學鼎盛、帖學式微的局面。在這個轉(zhuǎn)折時期,時勢造英雄,清代學者阮元站了出來,他以自己顯赫的政治地位和學術影響力,對清代碑學的建立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以下簡稱“二論”)標志著碑學從此在這個時代正式形成?!岸摗痹跁ㄊ穼W觀、北碑地位的確立、地域書風的形成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而阮元的復古思想更為明顯地貫穿于他書學思想的始終。他的復古與整個清代學術思潮緊密相關。[1] 梁啟超說:“綜觀二百余年之學史,其影響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以蔽之曰:‘以復古為解放?!浦皶鴮W亦然,這正是阮元書學思想的核心所在?!?[2]

    阮元書學理論的產(chǎn)生,為碑學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并在后來打破了清代“館閣體”獨占書壇的地位。阮元堅持復古求真和以古為徒的原則,迎合清代書家們好古的風尚。書家們紛紛棄帖從碑,整個書壇從此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趙之謙曾經(jīng)深刻研讀阮元“二論”,受其引導轉(zhuǎn)向北碑陣營。然而,趙之謙能夠根據(jù)自身學帖的體會有所取舍地接受北碑石刻,對魏碑楷體情有獨鐘,為后期行書風格的形成做了鋪墊。

    清代另一位金石學家包世臣順應潮流,繼承并發(fā)展了阮元的碑學理論。包世臣學北碑,又對北碑技法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在一定程度上對碑學的發(fā)展有所影響。包世臣一生著作頗多,其中《藝舟雙楫》對后世影響巨大,論述了北碑的根源,列舉了大量碑刻,歸納了北碑的筆法、墨法、章法等。比如,他在《藝舟雙楫》中提出:“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面圓足?!?[3] 此“鋪毫之法”為后來趙之謙的碑帖結(jié)合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

二、趙之謙行書碑帖融合的成因

    清代碑學的興起引發(fā)了清代書家對魏碑學習的熱潮,使清代魏碑理論的研究也隨之深入。阮元在《北碑南帖論》中說:“短箋長卷,意態(tài)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jù)其勝?!?[4]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極力推崇北碑,認為北碑有定法,更表現(xiàn)為自在,因而體勢變化多端,而唐人書較為刻板??涤袨闃O度推崇北碑,提出尊碑抑帖的主要思想,對北碑做出高度的評價和贊賞,認為“北碑莫盛于魏” [5] ,“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 [6] 。趙之謙在包世臣等書家的理論影響之下,成為清代碑學大師,精通篆書、隸書、楷書、行草書及篆刻、繪畫,他的書作為后世研究書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趙之謙的行草書將篆書、隸書、楷書融為一體。不僅如此,他的行書里也飽含著剛毅挺拔、蒼茫雄渾、雍容大氣的氣息,在體現(xiàn)自身書法風格特征的基礎之上又不失古法,取法高古脫俗。

    碑帖結(jié)合的論述在清代早期書論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劉熙載說:“北書以骨勝,南書以韻勝,然北自有北之韻,南自有南之骨也。” [7] 而楊守敬說:“集帖之與碑碣,合者兩美,離之兩傷?!?[8] 晚清的康有為在晚年自悟單一的碑學遠遠不夠,而有感于應碑與帖相結(jié)合,碑帖結(jié)合已然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近代以來,眾多書家也漸漸接受碑帖結(jié)合的書法觀念。

    在撰《補寰宇訪碑錄》(圖1)時,趙之謙大量收集碑刻資料,同時對北碑進行大量的臨習。[9] 趙之謙在魏碑中較多學《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鄭文公碑》等,在書寫魏碑方法上與金農(nóng)、鄧石如不一樣。金農(nóng)、鄧石如對碑刻效果較為重視,趙之謙注重用筆韻律,方圓并施,剛?cè)嵯酀?。從他的北碑書法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魏碑面貌中有深厚的顏書功底,他筆勢飛動,結(jié)體茂密,形成個性鮮明的書法風貌。

    趙之謙的書法在藝術手法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對碑和帖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認識,并將對帖學的理解與碑學相融合,在碑帖上達到了統(tǒng)一,使之形成獨具典型的“碑體行書”。

    趙之謙的書法在碑刻跌宕起伏的結(jié)體基礎上帶有強烈的書寫性,形成行書特有的連帶、呼應、牽絲的特征,還帶有濃厚的金石氣息,成為別具一格的行書體。

    早期在帖學顏體方面下過很大功夫的趙之謙,自從接觸魏碑便癡迷如醉,后來“棄顏從碑”,形成了“魏底顏面”的特征。在新思想進入趙之謙精神世界時,他做出偉大的變革,把行書帶入碑刻。而這種書體的變革,使“碑學”文化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為后世的學者開辟了更為寬廣的道路。

    在趙之謙人生履歷中,很多人對趙之謙書風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如沈復粲,一生未仕,學問廣博,對金石學有很大的研究,喜好古籍,搜集古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興趣。沈復粲深深地影響著趙之謙的書法風格,趙之謙走上這條金石道路就是他引導的??婅鲙煂w之謙的書法做出了點撥,使趙之謙在各方面進步飛快。魏稼孫癖于金石,于印學頗有見解,是趙之謙難得的知己。他不僅對趙之謙的書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也對趙之謙的生活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與趙之謙同時期中舉的沈樹鏞平生對字畫、金石和碑刻甚是喜愛,在趙之謙的碑帖研究和金石考訂上提供了極大的幫助。[10] 由此可見,一生結(jié)識的藝友也對趙之謙書風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

    趙之謙書風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訪碑以及其自身具備的藝術天分、文學修養(yǎng)等。在品味趙之謙的行書時,有一種激昂和洶涌澎湃的內(nèi)在情感。趙之謙將碑與帖完美融合證明了兩者雖然相互對立但又保持著相輔相成的一面。

三、趙之謙行書風格的演變過程

    清朝碑學興盛時期,出現(xiàn)了眾多碑學書家,當時的“崇碑”思潮對趙之謙的行書風格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趙之謙在臨習《瘞鶴銘》(圖2)時,運筆頓挫有致而尋求變化,把從前的俗氣書風消除了。

    趙之謙曾經(jīng)說過:“余在二十歲前學《家廟碑》,日寫五百字,無所得。遍求古帖,皆涉一過,亦不得。后于一友人家見山谷大字真跡止十余,若有所悟?!?[11] 趙之謙20歲前對顏體下過很大的功夫,日書500字,如此大的日課量,可見用功勤勉。趙之謙涉及歷朝古帖,對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數(shù)百種書法真跡的欣賞,讓其大開眼界。趙之謙早期學書的范圍很廣。其作品《行書七言聯(lián)》(圖3)雍容俊朗,用筆豐腴果斷,透露著顏體的影子,以欹側(cè)取勢、結(jié)字生動的小行書落款,在顏體的大基調(diào)中又滲透著宋人的筆意。其在34歲所作的《為勉齋書行楷八言聯(lián)》(圖4)四條屏,用筆輕巧,頗有宋人行書筆意。而《題陳子馀出圖跋》(圖5)則具有很強的書寫性,顏書的韻味十分濃厚。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較早之前趙之謙的書風具有顏體面目,又兼有宋人和其他法帖的影子。

    同治壬戌(1862)三月,趙之謙與好友魏稼孫相于遇福州,互贈詩稿,結(jié)為金石至友?!摆w之謙作《為容吾書四條屏》(圖6),此四屏行書七絕詩三首,為答謝魏稼孫時而疊其韻者?!?[12] 《為容吾書四條屏》書風主要以顏體為主,并受黃庭堅、何紹基的影響,用筆練達,章法布局巧妙,風格與何紹基的很接近,偶爾有些抖筆,與山谷書風差別比較大。趙之謙說是受黃庭堅的書法影響而有感觸。這大概是趙之謙與黃庭堅都學習顏書的緣故,所以趙之謙看到黃庭堅的書法就深有體會。雖然趙之謙在手札、題跋中沒有提到有關學習何紹基書法的記述,但作品在形神上與何紹基都很相似,只是趙之謙的用筆更顯妍潤舒暢,而何紹基的更為艱澀緊張。

    趙之謙對包世臣的論書深有體會。在《章安雜說》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傾心于六朝古刻:“六朝古刻,妙在耐看。” [13] 其又云:“阮文達言,書以唐人為極,‘二王’書唐人模勒,亦不足貴,與余意異而同?!?[14] 這個時候,趙之謙的書法不只是停留在“二王”的書法上了。這個時間段是趙之謙書法的一個重要時期,開始與“二王”的書法產(chǎn)生了分歧。在赴京之后,他與沈均初、胡甘伯、魏稼孫等相聚,皆癖嗜金石。其時,他正著手重編《補寰宇訪碑錄》,大量搜羅古刻,尤其是得《鄭文公碑》,最為之心儀。在35歲前后,趙之謙廢寢忘食,游走于琉璃廠。從其34歲所作《致傅艾臣書札》(圖7)中可以看出此時趙之謙開始將魏碑與顏書進行融合,作品中行草間雜,顏書風貌突出,并有多字與顏真卿《祭侄文稿》相似,如“州”“覆”“賊”等字從渾厚線條到外拓姿態(tài)如出一轍。

    自從學習北魏碑刻后,趙之謙便逐漸放棄顏體書風?!端囍垭p楫》是包世臣的理論著作,對趙之謙啟發(fā)頗深,由此他漸漸從顏體書風轉(zhuǎn)向北魏書風。在鄭道昭的碑刻中,趙之謙悟出“卷鋒”運筆技巧。從張宛鄰的書風中,他明白楷書、隸書可相互結(jié)合。而鄧石如的書法使其悟出了行筆的頓挫韻律。此外,張綸英的書法對趙之謙的書法產(chǎn)生了更深刻的影響。趙之謙認為在鄭道昭以后,僅有張綸英一人而已。張綸英擅長北魏碑刻書體,取法以鄭道昭為主。從趙之謙的書法作品來看,可以看出張綸英對趙之謙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35~40歲時,趙之謙已經(jīng)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只是缺乏筆力,書寫還不夠自然。他對魏稼孫說:“弟此時始悟通自家作書大病五字,曰:起訖不干凈。若除此病,則其中神妙處,有鄧、包諸君不能到者,有自家不及知者?!?[15] 趙之謙在這個時候明白自己的書法存在“起訖不干凈”之病,在這條書法路上一直尋求去除方法,直到44歲才完全去除這個毛病。

    趙之謙通過對北碑的深入研習,試圖尋找碑帖融合的契合點。他早期臨習了大量的篆隸碑刻、魏楷和唐宋行草書,到了44歲以后已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別是他在尺牘信札中的表現(xiàn),心手雙暢,書寫時游刃有余,蒼茫老辣。

    趙之謙書法尺牘自出新意,其藝術成就極高。胡傳海在《怎樣評尺牘》中說趙之謙尺牘體現(xiàn)了碑帖融合的傾向。趙之謙攻金石書畫,尤精篆隸魏碑,故其書法沉雄郁勃、大氣自然。其尺牘書寫也顯現(xiàn)出其小中見大、剛毅沉穩(wěn)的特點。

四、趙之謙碑帖融合的影響

    趙之謙是碑帖實踐的倡導者和領先者,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使碑帖融合屹立于清代書壇,至今影響著書壇。趙之謙碑帖融合的創(chuàng)舉在當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而且?guī)в邪菪院蛷V泛性,在今后的書法創(chuàng)作發(fā)展中也具有延伸性。

    在碑帖融合創(chuàng)新的實踐上,趙之謙以自身獨特的藝術思想和審美情趣將行書乃至行草書提升到至美境界。所謂重帖者,格調(diào)偏婉麗清媚,崇尚自然靈動,追求妍媚飄逸的陰柔之美,富有雅韻;尚碑者,格調(diào)側(cè)重雄奇峻健,注重功力,崇尚厚重端嚴,追求一種氣勢磅礴、奇拙古樸的陽剛之感,更具豪氣。[16] 趙之謙集碑帖于一身,將傳統(tǒng)帖學行書的遒勁柔美、清新秀逸和北碑的雄渾奇崛、雍容剛毅融合一體,剛?cè)岵?,獨具面貌。趙之謙碑帖融合之創(chuàng)舉是清末民初書家們的一種學習借鑒,比如鄭孝胥、沈曾植、于右任等人皆是延續(xù)碑帖融合的另一批變革者,體現(xiàn)了當時書法的新面貌。陳振濂曾評價:“趙之謙是幫助我們理解民國初書法篆刻的關鍵,為近代書法開端帶來了兩大好處:第一,使近代書家們在上承清代碑學風時不致自囿于太狹窄的審美范圍,認識到古樸的追求與秀美圓熟的追求具有同等的價值;第二,趙之謙是綜合各門藝術的人,有著詩、書、畫、印一體化的文人格局,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仍然是清末藝術領域中得天獨厚的驕子?!?[17]

    日本書壇乃至整個文化層面受中國影響極深,趙之謙的藝術成就跟日本書法發(fā)展有著極深的淵源。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倡導碑學的書家西川寧,致力于趙之謙及碑學研究,對鄧石如、包世臣和吳讓之等人的書法精心研習,更是為趙之謙書畫印所折服,曾想刻一方“趙家之狗”印,以示對趙之謙書藝的熱愛。[18]

    趙之謙的碑帖融合也將指導當代書家在創(chuàng)作上能夠有更大的包容性。趙之謙碑體行書為當代書法提供了實踐經(jīng)驗和精神氣質(zhì),特別是在魏體行書的創(chuàng)新上,融通南北,化古為新,唯美唯情的形式追求、精湛純熟的特殊技法、多姿多彩的風格體貌給當代行書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多啟示和探索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金丹.阮元書學研究[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2:121.

[2]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

[3]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642.

[4]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639.

[5]崔爾平.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105.

[6]崔爾平.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106.

[7]潘運告.晚清書論[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50.

[8]劉恒.中國書法史:清代卷[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352?.

[9]趙之謙.趙之謙補寰宇訪碑錄[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

[10]鄒濤.趙之謙年譜[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3:131.

[11]張小莊.趙之謙研究[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108.

[12]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趙之謙卷[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4:216.

[13]趙而昌.章安雜說[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1.

[14]趙而昌.章安雜說[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2.

[15]張小莊.趙之謙研究[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20.

[16]林硯.于右任草書的審美特性[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8.:17.

[17]陳振濂.現(xiàn)代中國書法史[M].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6:29.

[18]鄒濤,樽本樹邨.日本書法史的演變與趙之謙書法[J].中國書法,1996:

歡迎進入古戈爾藝術微店購買傳統(tǒng)古法制作筆墨紙

版權(quán)說明:

版權(quán)說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網(wǎng)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chuàng)作者可聯(lián)系我們予以公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姜壽田 | 碑帖之變與當代帖學的獨立
金石學為什么從考據(jù)學成了書法學
再談魏碑:康有為晚年為何“又當尊帖矣”?
從碑帖融合--看趙之謙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藝術特色(三)
漢后隋前有此人 — 關于趙之謙《各體書古訓冊》
劉成倫|對趙之謙書法用筆的幾點思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