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觀行者修習四念住時,專注地觀察身心的能力被稱為剎那定。這種定的作用是專注于身心目標,即時時刻刻注意發(fā)生于身心上的各種現(xiàn)象。
稱其為“剎那定”,是因為它常常發(fā)生在內(nèi)觀修習中的剎那剎那間的注意力,這種注意力使心識知目標的基礎(chǔ)。剎那定與奢摩他(定)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只專注于時時變化的身心目標,使專注力與身心目標時時達到結(jié)合而不脫離;而后者只專注于同一個目標。
訓練有素的內(nèi)觀禪者,可以對當下的一切目標進行識知并產(chǎn)生綿綿密密的觀照,這種能力強大的標志是它的持續(xù)而不間斷。這種持續(xù)而不間斷的專注于目標,可以使禪者反復(fù)地對身心現(xiàn)象進行觀照,以便達到對其本質(zhì)的完全了知。
不論是四禪八定或是剎那定,它們都只是心的能力。真正通過訓練而達到剎那定的能力的人,才能對此有真實的體會,他也才能真實而自如地使用它。剎那定依然是屬于定的范疇,所以它具有專注而不散亂的本性。
至于你所提及的,“剎那定可以觀察很長時間,6-7個小時甚至更久,可以克服五蓋,帶來心的清凈?!逼鋵?,具有剎那定能力的行者,只要是在無睡眠的狀態(tài)下,他都會攜帶著剎那定的能力。這就是說,訓練有素的純觀行者,剎那定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不會只存在于禪修打坐,或只存在六、七個小時。
至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使用剎那定,這個問題,只有當你自己具有那種剎那定的能力時,你自有主張。原則上講,剎那定只是一個工具,在于你如何使用它。
“剎那定”的能力非常重要,訓練并開發(fā)這種能力,對于生活、工作和禪修,都有無量的益處。
請問如是老師,剎那定和四念住的關(guān)系是什么呢?是不是四念住的一種修行成果,或者是走向成果的必經(jīng)之地呢?謝謝解答。
如是:修習四念住有三個要素:正念、正知、精進。如果修行者能把正念修習好,那就可以證明,他已經(jīng)在修習時會使用剎那定。
正念修習的要領(lǐng),請能記住阿姜念的這句名言:“發(fā)展無欲的警覺是對正念的最好練習?!?br>
諸多的修習方法中,四念住是最好的提升智慧,轉(zhuǎn)換業(yè)流的方法。這個方法比其他的專門修習往生善趣的方法要高明萬萬倍,而且它可以提升究竟的智慧,使修行者達到證悟。如果究竟的智慧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例如證悟初果,那時,修行者就不必再擔心來生的去向問題了。
其實,如果想擺脫生死,以及對其深奧的秘密有一個了知,最好的辦法就是修習身念?。蝗粜扌械昧?,幾年過后,就會知道生死的秘密以及業(yè)流的運行。所以,如果對業(yè)流、生死有疑問,最好還是乘早修習身念住。
■如是:幾點建議
1、觀照身體與心理,不要觀照石頭、文物等;
2、不要分析石頭只是現(xiàn)象,沒有實體;也不要分析石頭的物理特性,不要在石頭的物理特性和無實體之間找一個沒有矛盾,可以共存統(tǒng)一的理由;那樣不是佛法的正思維,也不是禪修的內(nèi)容。
3、“無常、苦、無我”只可以用在觀照身與心上,不要用在認知石頭等其他事物上。
4、佛陀教導的直觀,只有四大類目標:身、受、心、法。請拜讀《大念住經(jīng)》,從中理解佛法的正觀。
5、多進行實際觀照,從禪修實踐中得出真知。只有在實際觀察中發(fā)現(xiàn)身(色法)、心(名法)都是無常的現(xiàn)象,這種由心直接體驗到的真理會深深地糾正內(nèi)心深處對身心的錯誤知見。
修習四念住,如果還沒有達到通達圓熟的程度,是需要講究次第的。先修身念住,如果在身念住上有了較大的進展,然后根據(jù)個體的情況,可以選擇地修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你上述所提及的“我在聽音樂”,“我在看遠方的一棵樹”、“我在生氣”等,大致而言,如果你的正念與佛法的正見非常圓滿,這樣的觀法就是法念住的修法。
一般來說,完全學會了四念住的修法,以純正而專業(yè)的方式修習五年左右的時間,并對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比較熟悉了,接下來可以試著修一修法念住。
師傅您好! 我是初學者有個問題很困惑!為什么我在觀察自己的念頭時 沒有距離感,感覺念頭很真實??請師傅 指點
如是回復(fù):
在四念住的修法中,身念住相對比較容易入門,而觀念頭則屬于比較難的一種。學習一項技術(shù),由易到難是應(yīng)該遵循的原則。
因此,建議你最好用一段時間先學習身念住,等你在身念住的修習上學到了正確的觀照方法,并積累了一些功夫,然后再去觀念頭,就會在方法上有正確的理解與領(lǐng)悟。
問:師傅您好!我有個困擾很久的問題希望您指點,就是在觀察自己念頭的時候所有的念頭都觀察嗎?還是有個別的不觀察?請師傅指點
如是回復(fù):
觀察念頭,當然是“看”到的念頭越多越好,最好是能夠覺察到每一個念頭以及它們的生起與消失。
但在修行之初,因為覺察力的欠缺和禪修經(jīng)驗不足,陷入念頭的情形時常會發(fā)生;通過努力,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的念頭依然有限。隨著戒定能力的提升以及覺察力的訓練,逐漸地,陷入念頭的情形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念頭會被觀照到——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