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放東西的表現(xiàn)
在生活中,許多孩子缺乏物歸原處的意識,喜歡隨手亂扔東西。來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用完東西隨處亂扔,沒有將物品放回原處的習慣。
經常找不到自己玩過的東西,“忘性”較大。
不愿整理自己的物品,喜歡依賴大人。
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越整越亂。
孩子缺乏物歸原處意識的原因
物歸原處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但有許多孩子總是做不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1、孩子的自制能力較差,常常為圖一時痛快而隨手亂扔東西,意識不到將物品物歸原處不僅整潔有序,還能方便自己和家人對物品的使用。
2、孩子亂扔物品的毛病,往往和家長的教育引導有關系,如家長經常替幼兒收拾東西,使其認為亂了也無妨,收拾是大人的事情,因此缺乏物歸原處的意識。
3、孩子從小亂放東西習慣了。孩子如果從小到大都依賴慣了,什么都不用自己來整理,大了以后自然也難以做到物歸原處。
4、家長對自己的要求的妥協(xié)和對孩子的遷就,家長對規(guī)則的一次遷就和妥協(xié)將會影響今后家長的威信。
5、孩子的東西太容易得到,因此不會珍惜自己的東西,從而隨便亂扔。
“物歸原處”,這個要求看似簡單,如果沒有到位的指導,堅持的要求,孩子是不容易做到的。這樣一個對與成人來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是能夠做到,也不是一件簡單的情,而這個動作能夠形成習慣那更是不簡單的?!拔餁w原處”不僅僅起到維護環(huán)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于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善始善終對于孩子是困難的,卻又是十分必要的,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思維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其責任心的形成。因此孩子應該從小培養(yǎng)“物歸原處”的良好行為,并使之成為習慣。
幫助孩子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習慣
在家庭中,隨便擺放東西,既不方便于自己,也給家人造成了麻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把東西放回原處,是孩子要及早養(yǎng)成的好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既能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還能處處想到他人,尊重和關愛他人,更能盡早形成社會責任感。
1、讓孩子懂得物歸原處給他人和自己帶來的便利。
經常告訴孩子用完東西后,應按類分別擺好并及時整理。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孩子親身體會物歸原處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便利??梢杂冒l(fā)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件事,告訴孩子如果圖一時省事,而將用過的東西隨處亂扔,不僅會給自己也會給他人造成麻煩。
2、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對于孩子的個人物品和玩具,家長應及早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整理。
開始時,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整理,讓孩子知道物歸原處的簡單道理,告訴孩子每件物品和玩具的大致歸位。
待孩子適應后,家長可教孩子自己學會整理和歸類。很多情況下,孩子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做而不愿意整理。給孩子新添一件物品時,家長應及時告訴孩子歸放的位置,讓孩子學會物歸原處,并有意識地保持物品的條理和整潔。
3、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
一個溫馨整潔、錯落有致的家庭環(huán)境,往往會潛在地傳遞給孩子做事整潔、條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反之,一個凌亂不堪的家庭環(huán)境,則會讓孩子養(yǎng)成隨意亂扔、不講條理的壞習慣。因此,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干凈利落的家庭環(huán)境,比教育孩子如何去做更有價值。
4、清楚規(guī)劃收納空間。
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規(guī)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并且讓孩子知道什么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里,你每天都會回家,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5、給孩子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罵,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qū)分開來,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丫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