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帳談兵按六韜,安排香餌釣鯨鰲。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羅貫中
陸遜簡直是東吳版的諸葛孔明,他的智謀和戰(zhàn)功比諸葛孔明毫不遜色,襄樊獻計收荊州、夷陵之戰(zhàn)敗劉備,石亭之戰(zhàn)敗曹休,他輔佐孫權幾十年,出將入相,為東吳嘔心瀝血,最后卻被孫權活活逼死。了解這段歷史的人無不扼腕長嘆, 也只能扼腕長嘆!
可是,孫權是必須要處死陸遜的,大家罵孫權忘恩負義也好,說孫權兔死狗烹也罷,孫權并沒有做錯什么,從國家機器正常運行的角度來講,孫權逼死陸遜是完全正確的選擇。
陸遜簡直是東吳版的諸葛孔明
這一點,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是這樣,沒有例外。皇帝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在一個國度里都處在各種利益的頂端,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榮譽,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來比喻也沒有絲毫夸張。
為了獲取皇權,歷史上父子、母子、兄弟等血親之間相殘者比比皆是,更何況其它的種種利益團體間為了爭奪皇權而進行的殘酷斗爭?
遠古時代帝位是進行禪讓的,可具體是怎樣禪讓的我們早已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從曹丕受漢獻帝禪讓之事可見一斑。難怪曹丕在奪取政權后對眾臣說了這千古名句,
'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還有宋朝時宋太祖?zhèn)魑唤o兄弟宋太宗,這對兄弟之間的傳位在歷史是傳為美談,可這只是史書上的記載!不要忘了,史書是由當權者寫的。關于那段歷史,野史中還存在著'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的傳說,想必宋太祖和宋太宗兩兄弟的皇權交接也絕非你情我愿!
皇帝們對于千辛萬苦得到的皇權,勢必倍加珍惜,不允許有任何意外發(fā)生。孫權作為眾多皇帝中的一員,當然也是同樣,更何況孫權的皇權也是來自于他的哥哥孫策。
陸遜為東吳立下赫赫戰(zhàn)功,每一個戰(zhàn)功實質是都是陸遜的催命符。
陸遜為東吳立下的戰(zhàn)功太多,以至于有人說孫權的半壁江山都是由陸遜在支撐著。襄樊獻計收荊州、夷陵之戰(zhàn)敗劉備,石亭之戰(zhàn)敗曹休,這些戰(zhàn)功是幫助孫權穩(wěn)定了東吳政權,可這僅僅是對外,但對內,卻產生了不穩(wěn)定因素。
為什么這樣說?陸遜為東吳立下這么大的功勞,孫權為了鼓勵陸遜,給了陸遜盡可能多的榮譽,在陸遜的大將軍之上再加一個大將軍,叫上將軍,位列三公之上,可以說對陸遜的封賞達到了極限。這樣以來,是不是陸遜在東吳也就培育起了自己的相當大的政治勢力?是不是陸遜就獲得了東吳朝廷上下大量的人心?
一個臣子有了強大的政治勢力,收獲了大量的人心,作為皇帝來講是極其不舒服的,也是讓皇帝極其戒備的,因為政治勢力和人心都是可以奪取皇權的資本?,F在陸遜有了這樣的資本,當然是作為東吳皇帝的孫權內心深處所不能接受的!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說的就是當時陸遜的情況,你陸遜有沒有反心沒有人知道,但你有了可以反叛的資本就是有罪,殺了你以防萬一,這有什么錯?
孫權的帝王之術玩得十分到位
陸遜出身于江東大族,而孫氏一門出身寒微,他們原本就不是一個階層。孫策在給袁術當部將時,領兵攻打廬江,與廬江太守陸康大戰(zhàn)兩年,最后陸康病死,陸氏宗族上百口,一半人死于艱苦的圍城戰(zhàn)和后來的流離遷徙,這個廬江太守陸康就是陸遜的堂祖父。陸遜和孫權的世仇用血海深仇來比喻都一點不為過。
雖然孫權后來將他的侄女、也就是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讓孫陸兩家得以在表面上化仇為親,那也是為了讓陸遜幫他打天下,這點孫權心里明白,陸遜心里自然也不會糊涂。
雖然后來孫權和陸遜君臣之間關系處得好得不能再好,可是人心隔肚皮,陸遜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孫權怎么可能知道,所以孫權始終得防著陸遜報復,特別是當陸遜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以后。
防備敵人最佳的方法是什么?自然是消滅敵人。先前不殺你,是要利用你,你已經失去利用價值,成了純粹的'敵人',不殺你還等什么?
孫權始終得防著陸遜報復
一般人一得意就會忘形,就會忘記自己姓誰名誰,陸遜也犯了這個低級錯誤,按說以他的智商不應該犯這種錯誤,可他偏偏就犯了,這也是他的命!
陸遜是為東吳立下過天大的功勞,皇帝是對陸遜好的不能再好,可是,陸遜畢竟是臣子,你陸遜真得以為你和孫權可以沒有大小?可以不分你我?可以是一家人了嗎?太有些自作多情了吧?
說句不好聽的,你陸遜算哪根蔥?
立儲雖然是國家大事,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可那是皇帝自己家的家事,你陸遜參與立儲之爭是想在朝廷內拉幫結派呢?還是想抱未來皇帝的大腿?
孫權要是問你陸遜一句'你是何居心?'陸遜該你如何回答?
再者,孫權還活著呢,你陸遜這么鬧來鬧去,是希望孫權早些死嗎?是的,你也許沒有這么想,可是孫權會這樣想?。「螞r孫權本來就對你陸遜不是那么放心!
孫權正舉著刀尋思著怎么找個好點的借口下手除掉陸遜呢,陸遜還自己拼死拼活地往刀口上撞。孫權略施手段就逼死了陸遜,想死還不容易?成全你啦!想到這兒,就不得不佩服漢朝時的蕭何,他自污名節(jié),裝瘋賣傻,讓雙手沾滿忠臣鮮血的劉邦對他沒有半點疑心!象蕭何那樣能逃脫兔狗烹這歷史定律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見!
陸遜火燒連營時不知想沒想過他最后的結局?
歷史不能假設, 我們誰也無法斷定如果孫權不逼死陸遜,陸遜是否會對孫權的皇權有所動作,陸遜死了,這件事就畫上了句號。如果畫上這個句號,難說之后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fā)生。就象曹操當年刺殺董卓,如果曹操當年身死,曹操不也落下個千古'忠烈'之名?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zhèn)斡姓l知?'這句話難道僅適合曹操嗎?還真說不定!孫權為了維護東吳政權的穩(wěn)定,他毅然、決然地逼死了陸遜,他并沒有做錯什么,他只是盡了他作為皇帝的職責而己。國家機器要正常運行,作為皇帝,孫權很盡心,也很稱職!
看三國流眼淚,與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我們學習歷史,研究古人,都是為了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以傳承文化。反思古人,做好自己,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參考資料:《舊唐書》
聽雪之無聲,察未動之機。聽雪者評文說字只是就事說事,各位切勿對號入座,祝大家身心安康!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