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quán)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揚。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哲理】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涇溪》
唐·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wù)f有沉淪。
【哲理】愈是危險的地方,人們就會愈加小心,也就較少發(fā)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穩(wěn)的地方,人們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問題。
《答章孝標(biāo)》
唐·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哲理】只有虛假的,不好的東西才需要一個好的包裝。如果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就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來掩飾了。
《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哲理】求賢助國、選拔人才,應(yīng)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這時若能善于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dān)當(dāng)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志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趨共仰,就不用人去發(fā)現(xiàn)和幫助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