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古代的詩詞歌賦無疑是將漢字運用到了極致。不過真正能夠完美駕馭古詩詞,又讓人敬佩的恐怕也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詩仙李白,另一個就是蘇東坡。如果說李白是靠才氣出名,那么蘇軾就完全是憑借這自己的文化功底成就了千古絕唱。
蘇軾的詩風(fēng)格大氣磅礴,一副大家氣派,其中涉獵之廣也是古今罕有。不過即使是蘇軾這樣的大詩人也偶爾會使些小性子,蘇東坡寫過一首抬杠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這首詩通俗易懂,不外乎就是蘇軾看到人彈琴生出疑問,為什么手指放在琴上彈奏的時候會有美妙的琴聲傳出來,但將兩者單獨分開,琴放進(jìn)琴匣中就不會響,指頭也不會單獨發(fā)聲音呢?這種問題相比大家也都知道原理,不外乎是琴弦震顫才會發(fā)聲,要是生活中有人問你這樣的問題,早就當(dāng)成是抬杠的一拳將它打出去了。
不過向蘇東坡這樣的大詩人,一言一行都透漏著深意,就好比蘇軾在洗澡時寫的那首《如夢令·水垢何曾相愛》一樣雖然是簡單的描述洗澡的情景,但其中卻蘊含著蘇軾郁郁不得志的情感,《琴詩》也是如此,看似簡短像是在抬杠,其實其中蘊含著人生哲理。
這其實就要說到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自古像李白杜甫這樣的大文豪一般都是郁郁不得志的,寫詩就是為了寄情,而蘇軾也不例外,同樣是才華橫溢得不到施展,也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典范。
在此詩之中,蘇軾故意用抬杠的語調(diào)說話,就是在告訴人們,即使是再好的琴沒有人彈奏也不會體現(xiàn)出她的價值來,而彈琴的人也是如此,即使技術(shù)再好沒了琴一樣抓瞎。正如自己一樣,即使再有才華,沒有人欣賞提拔也只能泯然于眾。
其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整體一個人生存,要協(xié)調(diào)好身邊的人和物,才能將自己的才能展現(xiàn)出來。正是這樣一首看起來像是蘇東坡在耍小性子,寫下的抬杠詩卻充滿了人生哲理,讓人讀了之后恍然大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