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草長魚肥,久負盛名的長江三鮮又勾起了許多食客的口腹之欲。在清明前后,是吃江鮮的最佳時機,尤其是眾口相傳的“長江三鮮”,在此時更是肉質(zhì)鮮美、營養(yǎng)豐富。那么,“長江三鮮”到底是哪三鮮呢?
關(guān)于長江三鮮說法的種種版本
在南京,一些人認為,“長江三鮮”是指鰣魚、鱽魚、鮰魚;而一些“老南京”卻認為,“長江三鮮”應(yīng)該是河豚、鰣魚和鱽魚。南京某知名江鮮館的總廚說,“長江三鮮”是指河豚、鰣魚和鱽魚,只是由于河豚有毒,如果燒制不當,會危及到食客的性命,因此,有人認為不該將河豚列為“長江三鮮”之一,而選擇了鮰魚來替代河豚,于是就又有了“長江三鮮”為鰣魚、鱽魚、鮰魚之說。
雖然長江三鮮的說法眾口不一,但是,長江下游一帶吃此三鮮的歷史非常悠久,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江鮮飲食文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不可多得的美味。
長江三鮮之鰣魚
鰣魚又名三黎魚,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是鰣魚定期入江河產(chǎn)卵,長江江蘇段一般是“谷雨見鰣魚”,年年如斯,準確無誤,故稱“鰣魚”。
鰣魚是長江三鮮中最為珍貴的一種,非常嬌嫩,不能離開水面,出水即亡。據(jù)說捕魚人一旦觸及鰣魚的鱗片,其就立即不動了,因此,鰣魚也稱“惜鱗魚”。
鰣魚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zhì)感,吃到嘴里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為一般魚類所不及。其實,鰣魚鮮美的味道主要來自它的魚鱗,所以烹調(diào)鰣魚一般是不去鱗的,如將魚鱗刮去了,魚肉的味道就會比普通的魚都差。因為鰣魚的豐富脂肪都藏在魚鱗之下,雖然鱗片口感較硬,但咬開之后油脂滲出,口感綿軟。據(jù)說在明朝,鰣魚尤其受到上層女士的喜愛,因為其魚鱗還有一個特殊的功效——美容。
長江鰣魚脂肪多、肉嫩、味鮮美,入口即化,歷來是美食家推崇的席上珍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長江鰣魚在上海市場上售價每公斤高達800元,如今則是既無價又無貨。如今在市面上,雖然也能買到幾十塊一斤的鰣魚,但多為緬甸、美國等地產(chǎn)的鰣魚,口味遠遠無法與長江鰣魚相比。
鰣魚的烹調(diào)方法很多,以清蒸、清燉、烤、紅燒最為普遍,其吃法奇特,宜蒸不宜煮,用一層薄薄的豬網(wǎng)油或雞油將稍微腌過的鰣魚裹起來,再撒上蔥白、姜絲和黃酒用旺火清蒸一下,這樣蒸出來的鰣魚,鮮汁飽滿。如何用筷子在魚身上輕輕一戳,就能見魚汁如泉涌,那脂質(zhì)盡融于湯,吃起來嫩而鮮,肥而美,魚肉滑溜細膩,魚湯肥腴醇厚。
吃鰣魚一是肉鱗分著吃,吃其原汁原味;二是用木筷分割,避免魚肉沾染金屬氣味??季恳稽c的可以加入適量的米酒、糟鹵和豉油王以及少量的魚露調(diào)味。如果怕嚼魚鱗的話,也有辦法解決,就是把魚鱗剝下來,用線穿住懸掛在鍋蓋下面,遇熱以后,鱗中的油滴在魚上,油滴盡了,魚也熟了,這樣既保住了魚的鮮美,又免去了嚼鱗之苦。
網(wǎng)油蒸鰣魚
原料:
鰣魚一條1000克,豬網(wǎng)油100克,熟火腿50克,水發(fā)口蘑25克,蔥結(jié)、姜片各10克,蔥絲少許。
調(diào)料:
黃酒25克,味精1克,鹽4克,雞油5克,豬油(煉制)25克
做法:
1、鰣魚去鰓,從腹部剖開,除去內(nèi)臟,在腹內(nèi)接近脊骨處劃一刀,去掉里面的污血塊,洗凈血水。
2、再用精鹽、黃酒抹遍魚身,腌約3 分鐘再用清水洗一次。
3、將水發(fā)口蘑、熟火腿切成約3厘米長、2 厘米寬的薄片。
4、將網(wǎng)油洗凈,在砧板上鋪開,鰣魚放在中間,魚身上放口蘑片和火腿片,撒上精鹽、味精,然后用網(wǎng)油包裹魚身,放在盤里。
5、再淋上熟豬油,放上蔥結(jié)、姜片,上籠蒸約20分鐘至熟,取出,去掉蔥姜。
6、另燒雞湯200克,倒入盤里,淋入雞油,面上放蔥絲即成。
制作要訣:
不要去鱗,因其脂肪含量高,鮮美異常。
花雕酒釀?wù)赧堲~
原料:
江鰣魚一尾750克,熟火腿50克,水發(fā)口蘑25克,蔥絲少許。
調(diào)料:
蜜酒釀200克,色拉油10克,料酒10克,陳年花雕150克,味精1克,鹽5克,香醋10克,蔥姜汁適量。
做法:
1、鰣魚剖腹,去腮去內(nèi)臟(不去鱗),清洗干凈。
2、將水發(fā)口蘑、熟火腿切成約3厘米長、2 厘米寬的薄片。
3、把鰣魚抹上色拉油、蔥姜汁、料酒、鹽、味精稍腌5分鐘,蓋上酒釀,放上火腿片、口蘑片,入蒸籠大火蒸15分鐘,取出放上蔥絲即成,食時可蘸食姜香醋味汁。
長江三鮮之刀魚
刀魚味極鮮美,其價格與大小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一般從半兩的起,每隔半兩為一個價位,三兩以上的刀魚價格較為可觀,相較于前幾年最高8000元一斤的刀魚,近幾年價格已大幅下降,目前3兩以上的刀魚價格在1800元/斤左右。
刀魚分湖刀、海刀,而最美味的要算"江陰刀"。業(yè)內(nèi)一般認為,刀魚要游過了太倉,才真正晉升為江刀,待游到南通和靖江/江陰,才算進入魚生的高潮,這一段長江里的刀魚最是鮮美。
如何辨別江刀和海刀:
1、魚身豎起來
要能夠站得筆筆直的才是新鮮的江刀;海刀出水4、5個小時之后身子就軟掉了。
2、看鼻子
長江刀魚的鼻子一定是透明的,透過鼻頭,還能看到一點紅,而海刀的整個鼻子都是通紅的。
3、看眼睛
正宗江刀的眼睛應(yīng)該是黑白分明不充血,或者少量充血點,如果眼睛里布滿血點,則很可能是海刀。
4、看魚鰭
細長的魚鰭一定要呈現(xiàn)上黃下白的漸變色,到頂尖變成全白、近乎透明,與金黃色的脊背顏色相襯。
刀魚每年三月下旬漸入佳境,到清明是巔峰,以清明節(jié)為界,刀魚被分為明前刀、明后刀,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魚刺,明前刀的魚刺雖然細密但非常柔軟,連小孩子都能嚼嚼咽下去,而明后刀的刺就不一樣了,長且硬,很容易卡到喉嚨。要注意的是,刀魚鰓下方的三角刺不管是明前明后都是極危險的,那是長成三角體的鋒利"刀片",一旦卡到喉嚨就是一場災(zāi)難。不過,明后的刀魚鮮美絕不遜色于明前,價格更是跌去將近1\3,一直可以吃到五月中旬。
刀魚出水,遇網(wǎng)即死,所以我們見到的刀魚都是冰鮮的,漁民常用“腮紅新出水、肩聳乍驚雷”來形容刀魚。腮呈現(xiàn)胭脂紅,意味著魚新鮮,聳肩是描繪刀魚頭小脊背厚的身材。
清蒸刀魚,最宜搭配春天里的恩物:春筍和菌菇,但真正的不二法門在于,要用豬油提香!如此蒸出的刀魚,魚肉細嫩白皙,魚鱗幻化成油,鮮味呼之欲出!
刀魚蒸得到不到位,一筷子就能檢驗:把魚的肩膀拍松,夾住魚頭,拎起整條魚,如果骨肉能自動分離脫落,那么說明到位了,然后趕緊囑人把魚骨端回廚房,做成椒鹽脆骨。
能夠入蒸鍋、下油鍋的都是二兩以上的大刀魚,業(yè)內(nèi)稱為小中或者大中,大刀就比較稀罕,如果是小于一兩的,則叫毛刀,上不了臺面,只好細細剃出肉,配上肥肉丁,包成刀魚小餛飩。
選刀魚的秘訣:
1、刀魚的側(cè)須要長到魚體的一半,前面白色根部黃色。
2、刀魚背部的肉須厚實,方為上品。
3、刀魚的嘴要透明,沒有血絲才算新鮮。
4、刀魚的眼睛要小,但不要有充血現(xiàn)象。
5、最關(guān)鍵的,也是內(nèi)行不傳的秘密,就是倒著拿起刀魚。刀魚挺直不彎曲,真的像一把明晃晃的尖刀一樣才算是成熟新鮮。
長江三鮮之鮰魚
鮰魚即長吻鮠,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為大型的經(jīng)濟魚類,其肉嫩味鮮美,富含脂肪,又無細刺,被譽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此外,石首鮰魚還有勝過河豚的美譽。
石首鮰魚是指有石首特稱的長江鮰魚,有人用粉紅石首對比雪白河豚,說鮰魚色比河豚美、味比河豚好、骨比河豚少、毒比河豚無。
此魚最美之處在于帶軟邊的腹部,而且其鰾特別肥厚,干制后為名貴的魚肚。
現(xiàn)在,鰣魚是沒得吃了,但野生鮰魚盡管量少,還是有的,為了吃上新鮮的野生鮰魚,食客有的坐在江邊搭的簡易棚子里等,有的就在漁船上支好鍋,燒好水,一捕撈到鮰魚立即下鍋,真正的活水煮活魚,那味道是餐館里無法比的。
有人說,在那些地方吃鮰魚,食客有兩個部位不能歇:第一,手不能歇,要不停地趕蒼蠅;第二,嘴不能歇,要不停地說話,要不然,嘴巴就會被富含膠質(zhì)的湯粘住了。
秧草春筍鮰魚
原料:
鮰魚750克,春筍200克,秧草150克。
調(diào)料:
鹽、味粉、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將鮰魚去骨,起肉切塊,加鹽、味粉、胡椒粉腌制備用。
2、將鮰魚骨煮成魚湯備用。
3、將春筍煮熟,切成滾刀塊。
4、鍋內(nèi)倒入魚湯,將春筍、魚塊一起煮,加少許鹽、胡椒粉調(diào)味,入秧草,裝盤即可。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