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白居易說: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蘇軾說: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
要說唐朝是古詩的一個巔峰時期,在唐朝出來的詩人大多是現(xiàn)代人都耳熟能詳?shù)?,但在唐朝的所有詩人中。最耀眼的無疑是李杜,一個寫詩飄逸豪邁,一個寫詩沉郁頓挫。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圣,但他們兩人的人生都有不幸之處。李白的不幸在于懷才不遇,杜甫的不幸在于家國動蕩。但總體來說,李白還是比杜甫要幸運一些的,他見到的大多是盛唐,而杜甫見多的是社會危機。
年少時杜甫的出身還算比較好,他的祖父是唐初的詩人杜審言,雖受挫敗。但也算得上是名門,而母親出自世世家大族崔氏。只可惜母親去世得早,不過杜甫本人極少提繼母,大約也是不熟。物資生活來說還是比較富足的,也因此,他有很好的受教育機會。這也給他未來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五六歲的時候他就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舞,接著又去過岐王宅里、崔滌堂前,李龜年的歌聲、吳道子畫的五圣尊容他都見過,這些在他的詩里都有后提及。
年幼時社會名流崔尚看見他的辭賦都有夸贊,就連李邕、王翰這樣德高望重的也愿意屈尊來跟他探討。每每提到李杜,人們想到的總是一個是天才,一個是勤奮努力的乖學(xué)生。而這里的天才則常常指的是李白,確實,跟李白比,杜甫還差那么些天才的意思。但跟普通人相比,他其實也是天才,還是一個后天條件優(yōu)秀的天才。十九歲的年紀(jì),他便開始出游,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開始回家參加鄉(xiāng)貢。
第二年又接著參加進士,可惜有才之人往往難以輕松入官場,李白去不了,他則是落選。于是他只好開始第二次的出游,這時從他的詩里還能看到年輕才子的抱負(fù)。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多么不平凡的抱負(fù)。接著的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終于遇上了心心念念的偶像李白,兩人拿互相探討,最后贈詩。第二年在齊魯見過一次后,便再也沒見,從此,杜甫開始了他郁郁、顛沛的后半生。
在長安的十年,杜甫始終入不了官場,生活貧困。當(dāng)然,開始還沒有到餓死兒子的境界,好不容易,他受到玄宗的賞識。但因為依然是李林甫管事,他只了一個小官,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他不愿意,等換成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為了生計才不得不愿意。這一年是天寶十四載(755年),可等他十一月回到家中,才發(fā)現(xiàn)小兒子被餓死。
一個千古才子的家中竟然都淪落到無米可食的境界,可想當(dāng)時更底層的百姓如何生活,開元盛世與笑話何異?但在他傷心難過的時候,他的大兒子沒有安慰他,而是指責(zé)他。此時,杜甫無可奈何的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千古名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收錄在全唐詩里面,把憂國憂民、念家、怪才不遇全部寫了出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出自此詩,形象的揭露貧富懸殊差距大的社會現(xiàn)實。其實他只是推己及人,一路上他的所見所聞告訴他,天下正在動蕩。回家面臨的是小兒餓死,大兒無飯,要知道,當(dāng)時他大小還是一個官啊。作為官員,他是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但如此都這么狼狽。那么那些失業(yè)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又當(dāng)如何呢?整篇文看起來就像是在敘家常,不知不覺的就寫完,沒有很用力,但足以讓人體會到他當(dāng)時所想、所念。
杜甫的一生太苦了,在這首詩寫出來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jīng)爆發(fā),只是沒有傳回長安城而已。杜甫路過驪山,貴妃跟玄宗還在開心的玩樂,他察覺到危機有什么用,至高無上的皇帝大人不知道。于是安史之亂的混亂一發(fā)不可收拾,在玄宗的無能指揮下,潼關(guān)失守,被迫西逃。
此后他的詩作文章皆是憂國憂民,帶著沉郁頓挫,而他的生活依然貧苦。從廣德二年(764年)春他寫下的詩就可看出,《百憂集行》、《狂夫》,都體現(xiàn)了他家徒四壁,饑兒老妻的不幸。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更是成為千古絕唱。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杜子美或會清貧。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他或許當(dāng)不了官,但起碼不用顛沛流離。
可惜他沒有生在李白那樣的盛世,更不幸的在于他見過盛世,卻眼見著盛世一點一點的逝去。擁有又失去才更為痛苦,輾轉(zhuǎn)多年的杜甫最終在一艘小船上結(jié)束這帶著苦味的一生。大歷五年(770年),杜甫餓了五天,受到當(dāng)?shù)乜h令的接待,吃了一次飽飯。這一年的冬天,59歲的他在潭州去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
參考資料:《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