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鄰》
唐代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 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 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送柴門月色新
南鄰:指杜甫草堂南鄰朱山人。
錦里:錦里:指錦江附近的地方。
角巾:四方有角的頭巾。
芋粟:芋頭,板栗。
賓客:一作“門戶”。
階除:指臺階和門前庭院。
深:一作“添”。
航:小船。一作“艇”。
村:一作“山”。
暮:一作“路”。
對:一作“送”。
柴門:一作“籬南”。
【賞析】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時期。在成都,作者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遠,有位錦里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離開。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寫了這首《南鄰》詩。此詩寫作者到南鄰朱山人家造訪,朱山人月夜送別的日常生活。全詩用兩幅畫面組,前半篇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下半篇又換成另一幅江村送別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