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用典
用典,是古代詩人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也是古典詩歌一道獨特的風景。典用得好,對豐滿詩歌形象,豐富詩歌內涵,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處。的確可以增加詩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說唐詩渾成,就是典不多或用得不著相,如元稹“謝公最小偏憐女”,李商隱的“珠有淚”“玉生煙”等等。用典的最高境界是不覺其用典,“用舊合機,不啻自出其口出”。
什么叫用典?“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边@個“援古”就是“典”,習稱“典故”,也就是指出于古代典籍中的故實,以前用典較嚴,引必稱三墳五典九丘八索,最少也得子曰詩云,經史子集?,F(xiàn)在我們主張較寬,只要是古人書籍中的軼事、趣聞、寓言,傳說人物或有出處的詩句、文章,都可以當作典故運用。換句話說,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字句,都是古人的,只要化得好,就是自己的?!笆瞻偈乐I文,采千載之遺韻……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這說是用典。
我們總結用典注意以下幾性:用典要準確,用典要新穎,用典要渾成,用典要脫化。用典還分明用、暗用、借用、反用。
明用:直接引用典故本事,詩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用了周公姬旦輔佐年幼成王一事:“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白居易寫過《放言五首》,詩中有“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i]的句子?!霸囉瘛钡涑觥痘茨献印贰捌┤翮娚街?,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薄氨娌摹钡涑觥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張守節(jié)正義:“豫, 今之枕木也;章, 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 枕樟乃可分別?!比缧∈础顿浶熘荻【S軍兼上黃新銘會長》:
有人對我說徐州,此地曾經百戰(zhàn)稠。四面歌殘亡楚項,三章法約興炎劉。無情劫過黃淮海,有幸詩傳燕子樓。聞道吟旌高泗水,偷閑也擬泛輕舟。
詩中“四面楚歌”、“約法三章”、“燕子樓”三個典都發(fā)生在徐州,是古典也是明典。而“無情劫過黃淮海”則是暗用,是今典,是指國共爭霸的“淮海戰(zhàn)役”。
暗用:暗用也叫化用。把典故融化在詩歌中,不露痕跡。行文流暢貫通,辭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領會詩意;知道出典則更覺意味深長。魯迅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ii]就暗含“孺子?!钡涔省!叭孀优!币辉~出自《左傳》。相傳齊景公晚年寵愛幼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嬌,要老父裝牛讓他牽著玩。景公應允,口銜繩,手著地,不停地學牛叫。齊景公年歲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門牙一顆。李商隱“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隋宮》)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這兩句詩諷刺隋煬帝奢侈糜爛的生活。隋煬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螢火蟲,在夜間游山時放出,使?jié)M山都是螢光。他為到江都(今揚州)行樂,又下令開鑿運河,并在河邊遍栽楊柳。如段成己《送馮資深歸西山》:
人間蠻觸日干戈,暮四朝三都幾何。歸去莫憂瓶粟罄,西山雨足蕨薇多。
其中“蠻觸”是明典,典出《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而“暮四朝三”也是典,同樣出自莊子,但人們因為習用,所以不覺,所以叫暗用和化用?!捌克隗馈薄稗м倍唷币彩怯玫?,各出《詩經·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維罍之恥?!焙汀妒酚洸牧袀鳌?。
借用:借典故來寫與典故無關的事物,叫做借用。借事起興,旁敲側擊,而又能起切中肯綮、言簡意賅之效。李賀的《李憑彈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此處寫李憑彈箜篌的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神,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金元之際的李汾(字長源)《汴梁雜詩》:“樓外風塵接此垣”[iii],其中“紫垣”本指天上紫微星,因在帝都分野,所以又叫帝星,這里借紫垣指帝城,是為借典。
反用:即反舊典意而用之,通過暗示、對比、襯托等手法將典故具有的含義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在彼。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中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iv]。又如宋元之際的虞集《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云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金戈挽落暉”典出《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焙笥糜诒扔魅肆偬?。此句反用其意,意謂落日難挽?!爸T葛寧知漢祚移”用杜甫《詠懷古跡》:“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意而反之。“新亭”又名勞勞亭,《世說新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晉元帝時尚書右仆射)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山河有異?!韵嘁暳鳒I。惟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這里也是反用,不須更上,與上面引的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同一況味。所以這首詩中幾處都將反用。
什么事都怕走到對面去,宋以來,講求無一字無來處,當下網絡詩壇也是這樣的,這樣就過份了。自晚唐義山始,律法一般二聯(lián)三聯(lián)一定用典,這幾乎成了金科玉律。如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二聯(lián)莊生曉夢、望帝春心,三聯(lián),滄海月明、藍田日暖。義山《潭州》二聯(lián)湘月對楚歌,三聯(lián)陶以對賈傅。陸放翁《述懷》:二聯(lián),羯胡未滅敢愛死?尊酒在前終鮮歡。三聯(lián),亞父抱忠撞玉斗,虞人守節(jié)待皮冠。元好問《除夜》:二聯(lián)洛陽多對玉華遠,三聯(lián)寧戚歌對陶潛興。不勝枚舉。這樣就有些過份了。
又如蘇東坡有首詩中有“獨看紅蕖傾白墮”文潛于是問蘇公“白墮”是什么,蘇東坡說:“劉白墮善釀酒,出《洛陽伽藍記》。”你看,他這個典當時人都不懂,何況千載之下的今人呢?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把楊梅叫曹公、把鵝叫右軍的,有人寫了一張請客貼子:“醋浸曹公一甕,水煮右軍兩只?!?/p>
九、借鑒
把別的人或事當鏡子,對照自己,以便吸取經驗或教訓。為文更是講究借鑒,上面詩法三段論的時候我們講了第一階段是模仿,其實模仿就是一種借鑒。我們說作詩時是離不開借鑒的,我們借鑒什么呢?主要是前人的方法、技巧、用字、用詞、謀篇、構局等等。借鑒得當可以使自己的文章生色,如果借鑒而不消化,就成了剽竊,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度。我們這篇稿子從始至今都繞不開借鑒這個話題,說學詩從模仿起,是借鑒,學習名家名作,從中吸取營養(yǎng)是借鑒,后面說集句是借鑒,我們說到詩病“剽竊”的時候還要說到借鑒。古人是如何借鑒呢?上面這一節(jié)講用典,其實用典就是借鑒的一種具體形式。
《列子·仲尼》篇中說堯微服私訪,聽到有童謠:“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彼蛦杻和钦l告訴他們唱的,他們說是大夫,他問大夫,大夫說是“古詩”。我們現(xiàn)在卻可以分別在《詩經》的《大雅·皇矣》《周頌·思文》兩首詩中看到相同的句子,如果《列子》記錄屬實,則是周人詩借鑒了更上古的三皇時代的歌謠。如果《列子》是摘自《詩經》,因為列子成書在東周末。這里只有兩種情況,要不是圣人刪詩之前,這些詩句互見各詩,大家本就互相借鑒,《詩經》中重見的句子不少,如“一日不見,如隔三月兮”分見于《王風·子矜》《鄭風·采葛》中;或者是《列子》摘《詩經》中的成句為集句詩,如果是這樣,這首童謠就是有記載最早的集句詩。不論何種情況,都說明了古人作詩是互相借鑒的,這種作法從先秦就有。
再看看漢代詩歌,漢郡上計秦嘉《贈婦詩》第一首“憂來如循環(huán);匪席不可卷”句出《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第三首“詩人感木瓜,乃欲贈瑤瓊?!本涑觥对娊洝ばl(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毙焓纭洞鸱蛟姟罚骸罢巴廑x躍,佇立兮徘徊?!本涑觥对娊洝ぺL·燕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從秦嘉徐淑的創(chuàng)作來看,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運用得是非常成功的,它有力地豐富了、深化了詩人們所要表達的深情厚意,巧妙地傳達了彼此埋藏于心底而難以言傳的婉轉的心曲,含蓄蘊藉?!睆奈逖栽姷乃囆g發(fā)展史上考察,秦嘉徐淑贈答詩是現(xiàn)存五言詩當中最早采用使典用事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的詩歌,就連與秦嘉、徐淑贈答詩同時的《古詩十九首》也沒有出現(xiàn)類似使典用事的情況。
魏武帝千古名篇《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全引《詩·鄭風·子衿》原句?!斑线下锅Q,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眲t全用《詩·小雅·鹿鳴》中一段。
再看看唐詩,唐詩是歷史上公認的高峰,而其中李杜又是高峰中的最高海撥。但是就樣號稱詩仙詩圣一流的人手,一樣離不開借鑒。李白一生中極推六朝,杜甫把他直接比作庾信和鮑照。他自己則大量的作品模仿《文選》,有些樂府題材就直接從《文選》中來,比如很多擬詩,其中脈絡最清楚的是他與鮑照的關系,從詩歌選取的題材上開看,李白與之類似,李白的詩歌也有很多表現(xiàn)了他蔑視統(tǒng)治者、抒發(fā)對塵世生活不滿的作品。從寫法上來看,鮑照的《擬行路難》第十二首文采飛揚、詞藻豐盈,充分表現(xiàn)除了怨婦的凄涼與哀怨。而李白同樣用“燕草”與“秦?!眮韺懢?,隨之脫口而出“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再次,從邊塞詩來看,兩人都寫過邊塞詩。我們甚至可以說,李白詩是六朝特別是南朝詩風的直接繼承者,他繼承的力度比創(chuàng)作力度更大。
我們再看看詩圣杜甫,他直言“苦學陰何苦用心”,杜甫對陰鏗、何遜等人的詩作過深入研討,另外其祖父杜審言對他的影響自不待言,他平生“性僻耽佳句”,并以“語不驚人死不休”自誓,因而敏銳把握了詩藝的這一趨向,在動詞錘煉上投入更大的氣力,以執(zhí)著的精神致力于語言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這一點,都與他學陰、何有關。再后來宋人學杜,如以黃庭堅為代表人物的江西詩派一直到晚清的同光體,從杜詩中得到借鑒的事實就更不必多說了。
王安石有名的《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盵v]就是化用后周蘇子卿《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盵vi]
再看另一個號稱詩鬼的李賀,他一生以詩為業(yè),李賀詩想象豐富奇特,幽深奇譎,句鍛字煉,色彩瑰麗,富有浪漫氣息。他擅長短篇,《天上謠》、《夢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稱為長吉體。他多寫古詩與樂府,近體很少。通過讀這些詩,我們很明顯地看出李賀借鑒了齊梁宮體詩的詞采,如太注意雕琢,有的詩往往詞意晦澀,堆砌詞藻。
陳兼與先生有一首題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夜即事》的詩:
聯(lián)臂狂歡一市嘩,始聞疑信尚交加。好音倘得江南共,望眼初收劍外斜。 八載風煙愁梗道,四方朋舊說還家。何時車騎先容我,深盞西廬泛菊花。
很明顯,這首詩借鑒了老杜“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來描寫自己初聞抗戰(zhàn)勝利這一刻的喜悅。徐州黃新銘先生提出:“源于生活與源于古人相結合?!保ā对娫~曲聯(lián)寫作技巧談》)我認為是對的。
我們現(xiàn)在更應提倡借鑒,何也?因為我們之前曾有過一次大的斷層,一次大的割裂,我們不通過借鑒來繼承,就有可能一直影響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走向。
[i]放言(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后,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ii] 自嘲(民國·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iii]汴梁雜詩(金元·李汾)
樓外風塵隔紫垣,樓頭客子動歸魂。飄蕭蓬鬢驚秋色,狼藉麻衣浣酒痕。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誰知滄海橫流意,獨倚牛車哭孝孫。
[iv]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v]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vi]梅花落(后周·蘇子卿)
庭前一樹梅,寒多不覺開。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