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以前的作文教學似乎只關心“寫作”本身,視野只限于言語之學、辭章之學、應考之學;如今改革之風吹來,門窗洞開,天空地闊,我們發(fā)覺作文世界比以前更加幽深而寬廣,作文教學不只教學生字詞篇章修辭邏輯,還把人文精神之泉源引入作文園地,把作文教學變成心靈之學、行為之學。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教師一仍舊貫,自外于當前作文教學的改革潮流;甚至還有些教師發(fā)問:人文精神離作文教學、作文考試有多近或多遠?從來就沿襲的作文教學模式不是一直“行之有效”嗎?凡此種種,可一言以蔽之為短視之見、遲鈍之舉。
重視作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絕非筆者個人的虛談妄議,義教課標和高中課標都闡明:“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是課程理念的總體概括,至于寫作理念則規(guī)定:“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兩課標的內容表述只字不差。其中的“認識”“表達”“交流”和“創(chuàng)造”的活動具有豐富的工具性內涵和人文性內涵,目標所向,乃是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發(fā)展思維,善于創(chuàng)造,提升素養(yǎng),并熟練地掌握寫作這一語文基礎工具。
這是課標綱領性文件的依據,還有教材的依據呢?人教版的義教初中和高中的“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都努力矯正過去倚重基本功訓練而忽略人文精神的偏向,在建立新課程的新型寫作教材模式上作出了首創(chuàng)性的探索。試看義教課標初中教材中七年級兩冊“綜合性學習”專題:
七年級上冊: 七年級下冊:
這就是我 成長的煩惱
漫游語文世界 黃河,母親河
感受自然 我也追“星”
探索月球奧秘 戲曲大舞臺
我愛我家 漫話探險
追尋人類起源。 馬的世界
這里的的“綜合性學習”是包含寫作和口語交際、學生個人探究和合作探究在內的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其中的專題也是作文的專題或話題。這些專題的人文導向是非常明顯的,意欲引導學生加強自我體驗和人生感悟,學會關愛自然、關注社會、熱愛科學和藝術。如果教師仍舊按過去的作文訓練路數來教學,勢必與教材編寫的初衷不甚契合,甚至南轅北轍。
再看高中課標新教材必修本的寫作單元專題:
語文1: 語文4:
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解讀時間 學習橫向展開議論
親近自然 寫景要抓住特征 發(fā)現幸福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
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 確立自信 學習反駁
“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 善于思辨 學習辯證分析
語文2: 語文5:
直面挫折 學習描寫 緣事析理 學習寫得深刻
美的發(fā)現 學習抒情 謳歌親情 學習寫得充實
園丁贊歌 學習選取記敘的角度 錘煉思想 學習寫得有文采
想像世界 學習虛構 注重創(chuàng)新 學習寫得新穎
語文3:
多思善想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學習寬容 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善待生命 學習論證
愛的奉獻 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這里的每個專題由標題組成,前半部分是人文性專題,后半部分是作文技術性專題。高中教材后于初中教材編寫出版,比以前更好地做到了統(tǒng)一和均衡,兩頭兼顧,相得益彰。查看里面的“寫作練習”,會發(fā)現這些習題比以前更新更精彩,試以語文3的“善待生命 學習論證”專題為例:
一 下面的一段文字,你讀后有什么感想?請以“生命的燈塔”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標題自擬。
(材料略)
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如下精辟論述:
(論述略)
試以“生命的三境界”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三 海倫·凱勒是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她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里,對那些擁有視力而不加珍惜的人深表惋惜?!罢湎碛小?,是一種人生覺悟,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四 誰的生命質量更高?有人說,在革命年代,是保爾?柯察金;在今天,是比爾?蓋茨。你的看法呢?寫一篇議論文。
五 閱讀下面的材料,以“生命的力量”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這里的五道題都意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生命現象和生命過程,領悟生命本質和生命規(guī)律,樹立健康積極的生命觀念,可以說全都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或許老師們更關心中考、高考,認為考試才是指引教學的風標,考題的預示性、導向性才是金科玉律,那么我們就以全社會都關注的高考作文題來說明問題。自從前幾年談“誠信”的作文題亮相于高考試卷上,人文色彩、人文化傾向成為作文試題的漸趨明朗的一大新變。請看最近兩年全國和地方的作文題的人文性導向:
考查價值觀念的,2005年題:全國II卷“位置與價值”,山東卷“雙贏的智慧”。2006年題:浙江卷“生有所息/生無所息”。
考查情感態(tài)度的,2005年題:全國III卷“忘記和銘記”,廣東卷“紀念”。2006年題:上?!拔蚁胛兆∧愕氖帧保?/p>
考查人生感悟的,2006年題:全國I卷由烏鴉試抓山羊反被牧羊人抓的故事生發(fā)感想,江蘇卷“人與路”。2005年題:江蘇卷“鳳頭、豬肚、豹尾”,湖北卷“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
社會洞察力的,2006年題:北京卷“北京的符號”。2005年題:上海卷談當今文化生活對中學生成長的影響。
考查理想追求的,2006年題:天津卷“愿景”。2005年題:天津卷“留給明天”,廣東卷“雕琢心中的天使”。
以上高考試題分類只是舉例性的,未及詳盡,其分類還有交叉。而且有些試卷作文題的人文內涵是隱性的,很容易生發(fā)人文導向意義,如2005年安徽卷以“讀”為話題、四川卷以“問”為話題。
會不會有人說,人文色彩、人文化傾向固然成為作文試題的新趨向,但是考生也可以純客觀地分析其內涵、描述其現象,甚至考生可以憑借寫伯的技藝、才華掩蓋自己人文精神的空乏荒疏?這同樣是短視和遲鈍!試想,一個從未有過“誠信”體驗的人能順暢地表達出對“誠信”深刻豐富的感受和理解嗎?考生對人文精神的陌生而勉強論說,就是在說空話假話,做文字游戲,與課程標準所說的“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是背道而馳的!
綜上所述,當今的作文教學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后、改弦更張的進程中,課程標準、教材和課堂教學從政策源頭、實施策略以及結果評價等不同方面指明了作文教學的正確方向路徑,矯正了忽略人文精神之偏失。但是在當今語文教學界,還存在著人文精神的歷史必然要求與這種要求實際上難以施行落實之間的矛盾。本人親歷了幾年來初中、高中教材改革進程,明了寫作教材的新動向、新舉措,當然也知道作文教學課堂距離人文精神到底有多遠。本人到了全國不少地方,眼見各地作文教學各顯個性,各呈精彩,老師們都很關注寫作技藝的提高和完善,可是有一個共同弱點或缺點,就是普遍地缺失了寫作主體的人文精神,這種令人憂心的局面還要持續(xù)多久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