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一聊身體虛的事兒。
經(jīng)常遇到患者說感覺自己身體很虛弱,不光是腎虛,還有脾虛,有時感覺自己五臟都是虛損的。
說到五臟虛損,很多人都有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肢體酸軟困倦、手足煩熱、咽干口燥、氣虛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少氣懶言、自汗等。
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五臟互生,一臟有病則累計其他臟腑,甚至累及多個臟腑,出現(xiàn)五臟虛損的表現(xiàn)。
既然出現(xiàn)了虛損,那就補起來。
怎么補呢?用黃芪建中湯。
《金匱要略》記載:“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p>
是說黃芪建中湯可以補益身體諸多不足,不足就是虛,像氣虛、氣短、乏力、虛汗多 ;勞心勞力過度導(dǎo)致身體發(fā)虛;五臟氣血枯竭;小兒挑食厭食偏食愛吃零食,過敏性疾病;大病慢性病后期等的消瘦疲勞。
黃芪建中湯組方:黃芪6、桂枝9、白芍18、炙甘草6、生姜9、大棗12(掰開)、飴糖30。
服法:把前6個中藥煮成湯藥,趁熱兌入飴糖服用的。
看到這個組成是不是特別熟悉,“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姜”這不就是桂枝湯的組方!
這就是中醫(yī)組方的獨特之處,在一個基礎(chǔ)方之上蓋樓,一個基礎(chǔ)方子可能會變換很多基礎(chǔ)方。
桂枝湯是《傷寒論》里的第一個方,醫(yī)圣張仲景用它既治外感,也治內(nèi)傷雜病;桂枝湯可以調(diào)和營衛(wèi)二氣,增強體質(zhì),正氣充足之后,就可以治感冒、驅(qū)邪氣,也難怪有人說桂枝湯才是補虛第一方!
以桂枝湯為基礎(chǔ),把芍藥的劑量翻倍,加上飴糖,就變成了一個補脾胃的名方——小建中湯。
在小建中湯基礎(chǔ)上,再加黃芪,就變成了我們今天要講的黃芪建中湯。
方中重用甘溫質(zhì)潤之飴糖為君,溫補中焦,緩急止痛。
五臟皆虛從中治,黃芪建中湯就是因為有飴糖才能稱之為“建中”。
飴糖就是麥芽糖,味甘,甘能緩能補,所以飴糖有補氣養(yǎng)血、甘緩止痛的作用,而且飴糖不會加重脾胃負擔。
飴糖不能夠隨便用其他東西代,用蔗糖、蜂蜜替代都是不行的。
飴糖除了補脾胃之外,也能把桂枝湯的藥性黏住,然后壓到腹部以及肚臍(丹田)以下。
臣藥桂枝辛溫,助陽氣,祛寒邪;飴糖配桂枝,辛甘化陽,溫中焦而補脾虛。
桂枝入心,心與小腸相表里,飴糖將桂枝拉到小腸,心火生脾土,借心火補益脾胃之虛。
丹田一暖,命門火也大大得助,同時補消化又補腎陽。
白芍酸甘養(yǎng)陰,緩肝急,止腹痛,芍藥配甘草,酸甘化陰,緩肝急而止腹痛。
生姜溫胃散寒,大棗補脾益氣;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
再加一味黃芪,加強補肺的功能。人的身體內(nèi)虧虛到一定程度,補養(yǎng)起來不是一時半會的功夫,需要循序漸進你,這時候就需要用到“甘”性藥物,而且是溫補,這樣才能補充身體內(nèi)的“虛弱虧空”的臟腑,而黃芪在這方面尤為擅長。
綜合來看,黃芪建中湯幾乎是五臟皆補,且補而非常溫和,并且飴糖、甘草、大棗都是甘味,喝起來不似其他中藥那么苦。
好了,今天就說這么多吧。
如果有想試用這個方子的朋友,一定要在專業(yè)中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進行,切勿照方抓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