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二十四孝

1開 篇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華歷史如長河,川流不息向前奔。
    五千余年文明史,涌現(xiàn)英才千萬人。
    宏圖偉略帝王業(yè),安邦定國有謀臣。
    多才多藝眾賢士,文人著作可等身。
    保家衛(wèi)國忠良將,仗義疏財俠士心。
    各行各業(yè)科學家,造福社會為黎民。
    古今賢人受稱頌,最美莫過懷孝心。
    至圣先師孔夫子,論述孝道精且深。
    天經(jīng)地義人之行,孝乃道德之根本。
    恪守孝道敬父母,身體力行侍雙親。
    二十四孝顯至誠,感天動地泣鬼神。
    源遠流長中華史,三皇五帝為始尊。
    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神農(nóng)和燧人。
    五帝黃帝和顓頊,帝嚳、唐堯和虞舜。
    虞舜本是大孝子,寬厚仁慈待雙親。
    友愛兄弟德行高,二十四孝第一人。
    虞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字都君。
    他的家鄉(xiāng)在冀州,屬于黃帝九代孫。
    家世難延早衰敗,祖孫幾代皆平民。
    父親名字叫瞽叟,握登就是他母親。
    本該童年無憂慮,生活甜美有人親。
    誰知命運偏作對,虞舜幼年母歸陰。
    瞽叟又娶兇悍妻,貌丑性暴又兇狠。
    走路如同一陣風,說話吼叫如雷神。
    虞舜非她親生子,左看右瞧眼不順。
    次年生子取名象,溺愛親生仇視舜。
    生父瞽叟多昏慵,愛妻疼象漸偏心。
    忠厚虞舜真可憐,成了家中多余人。
    打罵成了家常飯,挨餓受凍度光陰。
    虞舜天性存至孝,尊父敬母照樣親。
    盛氣凌人舜弟象,狂傲自私又貪心。
    衣來伸手飯張口,奸詐狡猾陷害人。
    辦了壞事不承擔,責任全部推給舜。
    糊涂透頂老瞽叟,處罰虞舜下手狠。
    非打即罵又餓飯,虞舜從來不惱恨。
    瞽叟夫妻加上象,三人設計害虞舜。
    食物之中下毒藥,要讓虞舜命歸陰。
    虞舜察覺不揭破,躲進山中去藏身。
    幾天之后回到家,采來鮮果敬雙親。
    洗好瓜果給弟弟,笑容滿面待家人。
    瞽叟后母和弟象,無地自容羞又恨。
    你看我來我看你,尷尬難堪又窩心。
    虞舜到了三十歲,至孝名聲遠近聞。
    此后又過十年整,堯帝要選接班人。
    堯帝部下聞聽后,眾口一辭推薦舜。
    堯帝仍然有疑慮,深入考察才放心。
    為了觀察其能力,堯派九子找虞舜。
    堯有娥皇女英女,同嫁虞舜為妻身。
    虞舜忠厚又誠實,婚姻美滿更稱心。
    外有妻舅來扶助,內(nèi)有賢妻來幫襯。
    部落關系家庭事,得心應手皆理順。
    品行高尚為表率,影響周圍一代人。
    歷山耕作雷澤漁,謙讓風格得民心。
    民眾團結又和睦,生產(chǎn)發(fā)展氣象新。
    虞舜才能世罕見,堯帝暗暗喜在心。
    賜他一件葛布衣,又賜一張古瑤琴。
    為舜建造一糧倉,賜給牛羊一大群。
    瞽叟夫婦和弟象,看在眼里恨在心。
    弟象恨得咬牙齒,一股妒火燒上身。
    一妒兩嫂多嬌美,天降艷福給虞舜。
    二妒哥哥財產(chǎn)多,轉(zhuǎn)眼成了富裕人。
    苦思冥想難自制,一股惡念胸中存。
    攛掇父母定毒計,要害哥哥命歸陰。
    三人定下殺人計,虞舜大禍又降臨。
    瞽叟叫舜修谷倉,虞舜從命忙動身。
    虞舜抹泥上倉頂,三人抱柴倉底存。
    三人下邊放起火,濃煙騰空火苗滾。
    虞舜一看事不好,手拿斗笠似駕云。
    谷倉頂上縱身跳,落在地面未傷身。
    陷害陰謀未得逞,三人仍然不甘心。
    他們又叫舜淘井,虞舜不禁暗沉吟。
    明知他們心不良,還是聽從父母親。
    這次虞舜早提防,預先井下挖地窨。
    井壁鑿了一個洞,直通井外可藏身。
    這天虞舜來淘井,瞽叟三人隨后跟。
    三人不把井泥提,裝土填井壓舜身。
    大筐小筐一起上,要埋井內(nèi)淘井人。
    三人爭先恐后干,直到井平才歇身。
    三人樂得眉眼笑,目的達到開了心。
    弟象趾高又氣揚,眉飛色舞發(fā)狂音:
    “害舜主意我出的,哥哥家產(chǎn)由我分。
    牛羊糧倉歸父母,我要兩嫂和一琴?!?br>一溜小跑到舜處,進屋摘下那張琴。
    轉(zhuǎn)身盯住倆嫂子,饞涎欲滴動邪心。
    弟象忘形正得意,虞舜大步跨進門。
    弟象張嘴吃一驚,瞪著眼睛只愣神。
    手足無措好半天,口中喃喃發(fā)顫音:
    剛才哥哥埋井下,我來安慰嫂嫂心。
    虞舜聞言很平靜,滿面春風笑吟吟。
    如能這樣真正好,我和弟弟不離分。
    咱倆共同侍父母,管理百姓為人民。
    弟象面紅耳又赤,低頭掩面跑出門。
    娥皇女英見舜到,悲喜交集又納悶。
    虞舜拉著愛妻手,心平氣和說原因。
    娥皇女英破涕笑,其情其景真感人。
    瞽叟夫婦聞此事,滿懷驚異愧疚心。
    定是神靈在幫助,保佑德高福厚人。
    回想前事多羞愧,三番五次害虞舜。
    虞舜寬宏真大度,不計前嫌侍雙親。
    虞舜赤誠盡孝道,娥皇女英也精心。
    瞽叟夫婦終覺悟,弟象如同變了人。
    家庭和睦多美滿,尊老愛幼樂天倫。
    紅紅火火過日子,甜甜蜜蜜度光陰。
    經(jīng)過長期觀察舜,堯帝徹底放了心。
    虞舜治民有能力,治家有方孝心純。
    命舜攝行天子政,接受禪讓擔重任。
    虞舜果不負眾望,體恤百姓更盡心。
    造福社稷民安樂,天下大治風化新。
    虞舜孝道人欽敬,代代傳說如有神。
    大象幫他來耕地,代為播種鳥成群。
    父母弟弟害舜時,賢妻就是救命人。
    娥皇女英施法術,鵲衣龍衣穿舜身。
    火燒井埋全躲過,化險為夷福星臨。
  • 詩曰:
    父母理應愛兒女,兒女要有報恩心。
    虞舜孝行感天地,一段佳話傳到今。

  • 春秋時期中原地,諸侯割據(jù)亂紛紛。
    大國小國一千多,郯國隸屬東???。
    位置在今山東省,郯城縣北有國門。
    郯國國君稱郯子,廉潔勤政為人民。
    郯子自幼就孝順,敬親之名遠近聞。
    父母年邁患眼病,久治不愈常掛心。
    郯子繼位主政后,朝見北方魯國君。
    魯國襄公設盛宴,美味佳肴待貴賓。
    燈紅酒綠無興趣,郯子惦記父母親。
    宴會一畢匆匆歸,請來醫(yī)生醫(yī)雙親。
    醫(yī)生仔細診斷后,對著郯子說病因:
    治療眼病要去火,飲用鹿乳須抓緊。
    再用鹿乳洗眼睛,可保永遠祛病根。
    聽了醫(yī)生一番話,郯子不禁暗思忖:
    野鹿生性善奔跑,膽小怕人難接近。
    為了治好父母眼,郯子整天鉆山林。
    怎奈野鹿多機靈,不等靠近跑如云。
    郯子只好望鹿嘆,心如火燎亂了神。
    如此這般拖下去,父母眼睛難保存。
    茶飯不思覺難睡,苦思冥想急煞人。
    突然眼前猛一亮,柳暗花明計上心。
    郯子決計扮成鹿,相機行事進鹿群。
    主意向著侍從說,侍從搖頭不應允:
    “堂堂國君化裝鹿,從古至今未曾聞。
    萬一有個好和歹,豈不急壞全國人?”
    郯子聽了微微笑,斬釘截鐵說原因:
    “人生在世許多事,孝順父母最當緊。
    為了治好父母病,要取鹿乳鐵了心。”
    侍從聽后表心意,要代國君進鹿群。
    郯子聽了擺擺手:“感謝你們一片心。
    我的父母我供奉,別人代勞難安心?!?br>郯子開始搞化妝,一張鹿皮披在身。
    頭頂安上假鹿角,左蹦右跳還挺神。
    進入深山老林內(nèi),模仿鹿叫學鹿奔。
    心中不住暗祈禱,字字句句情意真:
    “上天保佑得鹿乳,父母眼睛撥烏云。”
    人學鹿走難站立,爬在地上叫又奔。
    如此兩天下來后,腳脹手爛頭發(fā)暈。
    渾身如同散了架,口干舌燥裂了唇。
    郯子吃盡千般苦,強忍硬撐為雙親。
    郯子潛入鹿群中,口中“呦呦”發(fā)鹿音。
    野鹿又看又是嗅,發(fā)現(xiàn)不對即飛奔。
    費盡周折無結果,郯子急得心如焚。
    這天又進山林內(nèi),平心靜氣等鹿群。
    早晨等到日中午,中午等到天黃昏。
    鹿群影子沒見到,郯子心中急萬分。
    趴在地上左右看,一陣冷汗上了身。
    密林深處一支箭,朝著自己正瞄準。
    獵人把他當獵物,利箭在弦禍將臨。
    說時遲來那時快,郯子趕緊站起身。
    迎著利箭大聲喊:“別射別射我是人!”
    獵人一見心納悶,呆在那里直愣神。
    郯子脫下鹿皮后,雙手拱拳謝獵人。
    獵人開口沒好氣:“裝成小鹿為了甚?
    若非你的造化大,一箭射出命歸陰?!?br>郯子抱歉又恭敬,向著獵人報身份。
    獵人這才明白了,眼前竟然是國君!
    國君還是大孝子,孝心孝行實感人。
    獵人拍胸朗聲笑:“想要鹿乳找某人。
    去年捕得一母鹿,體壯乳多能養(yǎng)人?!?br>他把郯子領回家,一桶鹿乳贈國君。
    郯子千恩又萬謝,告別獵人出山林。
    回到家中見父母,手捧鹿乳獻雙親。
    一半用來洗眼睛,一半分給父母飲。
    幾天之后病痊愈,眼睛明亮有精神。
    父母病愈心高興,郯子不忘打獵人。
    多次親自上山去,攜帶禮物表謝忱。
    獵人憨厚又淳樸,連連作揖向國君:
    “舉手之勞不必謝,國君操勞為眾人。”
    郯子牢記獵人話,治國為民更精心。
    安撫百姓倡孝道,國家繁榮風化新。
    孔子曾經(jīng)到郯國,親拜郯子為師尊。
    郯子在位四十年,堪稱一代有道君。

    詩曰:
    國君生來性純孝,郯子鹿乳奉雙親。
    人人都是父母養(yǎng),位尊難忘高堂恩。

  • 春秋時期楚國內(nèi),有個孝子享盛名。
    只知號叫老萊子,性甚名誰無考證。
    他與孔子同時代,論述道教義理精。
    著有文章十五篇,道家奧妙含其中。
    學術名氣十分大,孝敬雙親也出名。
    當時世道已衰微,諸侯爭霸起戰(zhàn)爭。
    滿懷孝心老萊子,敬奉雙親懷深情。
    為使父母避戰(zhàn)亂,舉家北遷到山東。
    蒙山南麓來定居,開荒種地搭草棚。
    木頭做床艾織席,雙親床上睡朦朧。
    父母雖然睡舒服,缺糧沒菜也不行。
    忠厚勤勞老萊子,提刀挑擔進山中。
    砍柴挑到集市賣,米面油鹽都買清。
    他與妻子吃野菜,米面留給父母用。
    門前開墾一塊地,莊稼蔬菜都播種。
    夫婦二人精心管,春去秋來好收成。
    彎彎谷穗金燦燦,碩大玉米亮晶晶。
    愣頭愣腦大白菜,有白有綠又有青。
    不怕風吹日頭曬,早出晚歸忙收種。
    一家有吃又有喝,山林生活樂融融。
    日復一日年復年,老萊已是七十齡。
    父母身體都康健,年近九十是壽星。
    一片孝心老萊子,常把二老掛心中。
    只圖二老活百歲,開心快樂過一生。
    自己七十不算大,父母面前是頑童。
    設法引逗老人笑,樂而忘憂心輕松。
    為使父母齊開顏,老萊自忘已高齡。
    唱戲油彩涂滿臉,身穿花衣似頑童。
    父母面前滿地爬,嘴里發(fā)出狗叫聲。
    喜的雙親流眼淚,笑得直叫肚子疼。
    還曾弄來一面鼓,邊唱邊敲響咚咚。
    唱的都是老故事,父母側(cè)耳聽分明:
    女媧補天本領大,大禹治水顯奇能。
    夸父追日真豪邁,后羿射日拉神弓。
    精衛(wèi)填海不怕難,武王伐紂周朝興。
    隨心所欲唱詞曲,怪腔怪調(diào)亂哼哼。
    老萊目的只一個,要讓父母心高興。
    還有一次去挑水,進屋跌在地當中。
    老萊順勢裝啼哭,打滾嚎叫不住聲。
    父母上前來攙扶,老萊滿臉笑盈盈:
    “我跟父母來玩耍,看看二老啥反應。”
    父母連說乖孩子,笑在臉上樂心中。
    避世躬耕老萊子,孝順雙親遠揚名。
    孔子聽了發(fā)感嘆,孺子之心實堪敬。
    圣人稱贊名更大,拜訪人群來不停。
    楚王也聞老萊孝,滿腹經(jīng)綸不顯名。
    要聘老萊為朝官,求賢來到蒙山中。
    老萊正在陪父母,忽然聽見敲門聲。
    聞聽楚王大駕到,老萊慢慢出門迎。
    楚王當面講來意,懇請老萊去輔政。
    榮華富貴親口許,高官厚祿享盛名。
    老萊絲毫不動心,謝絕楚王一片情。
    聲言父母年事高,要在身邊盡孝情。
    只要雙親在人世,兒子決不離家中。
    懇請楚王多體諒,另到別處聘高明。
    楚王并未強人難,帶著隨從回宮廷。
    楚王造訪事傳開,人對老萊更敬重。
    人們爭相來結交,見見老萊也光榮。
    想到父母近百歲,厭倦紛擾喜平靜。
    老萊求得父母準,再次搬家離山東。
    把家搬到長江南,此地水秀山也青。
    一切從頭重開始,建屋墾荒事農(nóng)耕。
    生活安定環(huán)境好,日子過的很恬靜。
    父母面前翻跟頭,學狗扮貓叫聲聲。
    找些滑稽有趣事,講給百歲老人聽。
    他說人生在世上,侍奉父母要精誠。
    不忘父母養(yǎng)育恩,克盡孝道心要精。
    至純至孝老萊子,為父養(yǎng)老又送終。
    繼續(xù)安貧又樂道,深山老林度余生。
    詩曰:
    古稱純孝老萊子,曾著斑衣效小兒。
    博得雙親歡喜甚,每多啼笑望言時。

  • 閔損其人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
    滿腹經(jīng)綸德行高,單衣順母傳古今。
    閔損自幼遭母喪,父娶后母進家門。
    閔損樂得直拍手,后娘前行他緊跟。
    連連喊娘不停歇,聲音稚氣感情真。
    后娘瞪眼板著臉:“叫喚什么煩死人!”
    閔損嚇得忙住口,自責自問找原因:
    心想都是我不好,怎么惹了我娘親?
    次年后母生一子,喜煞善良小閔損。
    看著白胖小弟弟,閔損想摸又想親。
    后娘狠狠一聲吼:“手臟臉臭不要伸!”
    一聲斥罵如雷動,嚇得閔損靠墻根。
    來年后母又生兒,閔損仍難靠近身。
    閔損長到十幾歲,知道后母有偏心。
    心中疼愛親生子,看著閔損眼不順。
    閔損孝順懂道理,對待后娘不記恨。
    后娘能主家務事,洗衣做飯看家門。
    親娘后娘都是娘,總比沒娘強幾分。
    每天清晨必請安,問候父親和母親。
    大小事情稟父母,對待弟弟很關心。
    家庭表面雖和睦,暗里不和危機存。
    閔父忠厚又老實,家中之事不多問。
    閔損凡事講孝悌,忍辱負重性厚淳。
    唯有后娘不明理,見識短淺存偏心。
    三個兒子分親疏,不近人情性兇狠。
    這年冬季天氣寒,北風呼嘯冷氣侵。
    后娘做好棉衣褲,三個兒子穿在身。
    閔損穿上棉衣后,冷風嗖嗖直鉆身。
    凍得渾身不住抖,牙齒打戰(zhàn)頭發(fā)暈。
    弟弟穿上棉衣后,暖在身上樂在心。
    閔損摸摸弟棉衣,棉花厚實又均勻。
    拿起自己新棉衣,滿打滿算沒一斤。
    偷偷拆下衣下擺,里面全是蘆花襯。
    閔損傷心流眼淚,真想放聲哭一頓。
    轉(zhuǎn)念又怕父知道,老人知情定傷心。
    父親再與后娘吵,家庭不和難生存。
    閔損假裝不知情,拼命干活來暖身。
    一天夜里北風起,滿天大雪飄紛紛。
    黎明打開門來看,冰天雪地冷森森。
    小鳥不敢出巢窩,家豬鉆圈不動身。
    父親呼損套馬車,市上賣柴要出門。
    閔損凍得手腳麻,拴馬韁繩拿不穩(wěn)。
    馬車遲遲套不上,哆哆嗦嗦如掉魂。
    父親氣得揚馬鞭,狠狠抽打閔損身。
    身上棉衣被抽裂,片片蘆花飛如云。
    閔父見狀吃一驚,老淚縱橫抱閔損:
    “棉衣里面填蘆花,又輕又薄凍死人。
    我兒為何不早說,生生疼煞老父心!”
    閔父怒氣滿胸膛,喊來妻子問原因。
    后母無言來答對,閔父趕她出家門。
    閔損見父休后娘,跪在地上求父親:
    “爹爹不要趕娘走,后娘也是我母親。
    后娘在我一人凍,否則三子無娘親”。
    說到痛處放聲哭,為母跪父求開恩。
    兩個弟弟也下跪,苦苦懇求留母親。
    閔父見狀受感動,又愛又恨又傷心。
    答應閔損留后母,回頭又把妻子訓:
    從今莫做虧心事,厚此薄彼分疏親。
    為人心腸要慈善,再莫自私害別人。
    后母心中受感動,羞愧滿面忙應允。
    從此態(tài)度大改變,三個孩子一樣親。
    衣食住行同親生,全家和睦又開心。
    閔損后來師孔子,成為品學兼優(yōu)人。
    孔子夸獎閔損賢,敬父順母孝悌心。
    詩曰:
    常懷偏私是后娘,蘆花難做御寒裝。
    閔損一片純孝心,感動后母換心腸。

  • 仲由子路魯國人,孔子門生遠近聞。
    仲由好勇且孝順,名列七十二賢人。
    自幼家貧缺衣食,吃了上頓沒下頓。
    父母心疼小仲由,好飯自己不沾唇。
    仲由雖小很懂事,假裝吃飽敬雙親。
    仲由長到十幾歲,父母干活他緊跟。
    播種鋤草樣樣干,常常累得汗如淋。
    日月如梭過得快,仲由轉(zhuǎn)眼成大人。
    成年仲由身魁偉,心直口快俠義心。
    家庭重擔全挑起,累活臟活集一身。
    農(nóng)忙下地搶收種,農(nóng)閑砍柴去山林。
    打獵撈魚集上賣,買酒買肉奉老人。
    自己常年吃糠菜,日子雖苦卻開心。
    有年家鄉(xiāng)遭大旱,老天數(shù)月無甘霖。
    赤地千里絕收成,餓殍遍地陰森森。
    人們拖兒又帶女,外出乞討或投親。
    仲由家中也斷糧,餓得前腔貼后心。
    父母寧死不逃荒,不愿淪為異鄉(xiāng)人。
    仲由心中如刀攪,面對老人暗思忖。
    忽然眼前猛一亮,百里之外有遠親。
    何不前去借點糧,幫助父母解饑困。
    大步流星一路跑,當天趕到親戚門。
    親戚給了一斗米,還有半袋白面粉。
    仲由不敢多耽擱,背起米面往家奔。
    夜色昏黑路漫漫,汗水如雨濕全身。
    口干舌燥腳打泡,兩腿腫脹痛難忍。
    仲由很想緩口氣,放下米面歇歇神。
    想罷腳步略一停,猛然想起父母親。
    二老家中受饑餓,焦急盼望兒回門。
    早到一刻早搭救,遲到一時命難存。
    心急如焚不停步,咬緊牙關向前奔。
    直到次日天黎明,精疲力盡趕回村。
    踏進門坎渾身軟,癱坐地上頭昏沉…
    仲由背來米和面,父母獲救喜在心。
    仲由孝行人稱道,舍命負米為雙親。
    孔子聽說這件事,由衷贊揚發(fā)議論:
    道德根源就是孝,一切教化此為本。
    為親負米大孝子,從此拜師入孔門。
    仲由師從孔子后,虛心好學快長進。
    道德品行更完美,位列七十二賢人。
    父母雙雙去世后,仲由心中悲萬分。
    多日水米未進口,以淚洗面常發(fā)昏。
    妥善安葬老人后,從師周游不離身。
    這年游歷到楚國,拜會昭王楚國君。
    楚王禮儀極隆重,高車大馬迎圣人。
    豪華客廳鋪紅毯,餐具全部是金銀。
    美酒飄香惹人醉,山珍海味席上陳。
    仲由觀罷此情景,萬千感慨涌上心。
    想起自幼家貧苦,想起已故父母親。
    想起從前苦歲月,為親負米記憶新。
    可嘆父母早去世,不能歡度好光陰。
    仲由發(fā)跡不忘本,慎終追遠情義深。
    本是普通農(nóng)家子,終成孔門一賢人。
    不論世事如何變,賢孝本色永遠存。
    正直豪爽兼忠勇,嫉惡如仇敬長親。
    孔子對他很喜愛,夸他威猛忠孝人。
    詩曰: 
    早歲曾肩米一囊,迢迢百里供高堂。
    哪知祿厚高官日,不逮雙親大可傷。

  • 孔子門徒盡賢能,個個孝順好品行。
    若問其中誰為首,曾參應列第一名。
    曾參其人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生。
    在家孝敬父與母,有口皆碑眾人評。
    精心照顧兩老人,朝夕侍候不放松。
    老人身體很康健,母子精神也相通。
    天長日久有默契,心意相合似神靈。
    一天曾參去打柴,只有曾母在家中。
    家里突然來客人,母親喚兒兒不應。
    曾母急得咬手指,曾參忽感心頭疼。
    意識家中定有事,背柴趕回一溜風。
    到家向母請安后,起身下廚將菜烹。
    做了一桌豐盛宴,一片熱情待賓朋。
    飯后遵照母親意,余食分送鄰居用。
    曾參后來師孔子,成為孔門高材生。
    師徒二人都重孝,常在一起論孝經(jīng)。
    圣人暢談孝道義,精辟深奧又生動。
    曾參聽師一席話,大徹大悟心更明。
    孝道博大又精奧,深邃無邊似蒼穹。
    曾參深解其中味,三句名言說得精:
    親近別人叛父母,忤逆不孝落罵名;
    自己不好怨別人,狹隘無理禍端生;
    災難臨頭禱告天,急抱佛腳枉做功。
    主張慎終而追遠,民德歸厚向大同。
    著名三省吾身法,成了曾參座右銘。
    曾參曾當魯國吏,官職雖小身輕松。
    俸祿不多能糊口,曾參心中很高興。
    待到父母去世后,曾參隨師各國行。
    曾在越國做大官,位尊祿厚享盛名。
    高堂大屋房舍美,山珍海味飲食精。
    出門百乘車和馬,隨從前呼又后擁。
    位高爵顯心難樂,皆因思親常傷情。
    恨難再見父母面,想盡孝道已不能。
    拳拳此心溢言表,一腔純孝難形容。
    曾參人稱為曾子,孝行卓越著述豐。
    相傳《大學》是他著,歸入四書五經(jīng)中。
    提出格致與誠意,正心修身闡述精。
    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代競相來效行。
    曾參德高名氣大,人們尊他為“宗圣”。
    詩曰:

    母子原來通一氣,兒身處處是親身。
    家門嚙指兒心痛,一片真情似有神。

  • 秦亡漢興朝代變,高祖劉邦都長安。
    劉邦駕崩劉盈繼,太后呂雉掌實權。
    周勃平定諸呂亂,迎立劉恒坐金鑾。
    恒為劉邦第三子,母親薄氏甚淑賢。
    薄姬慈善又仁愛,教子有方很周全。
    劉恒八歲封為王,遠赴代地去守邊。
    薄姬愛兒如愛命,母子分別淚漣漣。
    劉恒邊地倍思母,經(jīng)常寫信報平安。
    好食好衣不忍用,差人送到母身邊。
    后來薄姬到代地,母子方才得相見。
    相見之際抱頭哭,離情別緒說不完。
    劉恒對母情深厚,知母育兒很艱難。
    傾心悉力盡孝道,物質(zhì)精神兩周全。
    劉恒對母真孝順,早晚必向母問安。
    凡事都來稟母親,猶如孩童在膝前。
    薄姬代王如魚水,母慈子孝美名傳。
    忽然一日母患病,不思飲食昏懨懨。
    口中喃喃說胡話,急得劉恒團團轉(zhuǎn)。
    請來良醫(yī)治母病,購買名藥不惜錢。
    燒香拜佛禱天地,祈求保佑母平安。
    母親病了三年整,劉恒侍奉一千天。
    沒睡一次安寧覺,沒吃一頓舒心飯。
    衣不解帶細護理,目不交睫守床前。
    喂水喂飯有耐心,端屎端尿不嫌煩。
    每付湯藥熬好后,劉恒總先嘗一點。
    試試湯藥有多苦,又怕藥熱母難咽。
    受苦受累為母親,劉恒孝心天可鑒。
    母親康復兒病倒,劉恒瘦了一大圈。
    看到兒子孝心誠,太后心疼又喜歡。
    母子生活在代地,京師發(fā)生大事件。
    專制呂后猝然死,周勃平定諸呂亂。
    周勃派人來代地,迎接劉恒回長安。
    擁他登基當皇帝,是為文帝人稱賢。
    劉恒即位頭件事,代地接母回長安。
    下詔尊為皇太后,恭奉慈母度晚年。
    與民休養(yǎng)又生息,賦稅勞役皆減免。
    以孝治國稱明君,農(nóng)業(yè)恢復又發(fā)展。
    天子大力倡孝道,以德化民樹典范。
    開拓“文景之治”路,敬老孝親詔令頒。
    層層推廣行孝道,善待老人舉孝廉。
    文帝去世留遺囑,反對厚葬行薄殮。
    治喪勿擾老百姓,開明君主千古傳。

    詩曰:
    幾輩高堂有老親,病來方劑貴留神。
    漢文侍疾躬嘗藥,愧煞不知定省人。

  • 西漢武帝坐長安,河南有個隆慮縣。
    縣西有山叫隆慮,有戶人家住山前。
    主人名字叫郭巨,有母有妻有兒男。
    老母年邁兒年幼,日子過得很艱難。
    官府徭役賦稅重,天不幫忙多澇旱。
    郭巨從早忙到晚,一個汗珠摔八瓣。
    累死累活難溫飽,全家缺吃又少穿。
    貧窮似乎早注定,永與郭巨結下緣。
    郭巨為人極孝順,母子之情重于天。
    婆媳相處很和睦,親情如同母女般。
    夫妻自己多吃苦,不讓老人受饑寒。
    郭巨母親心慈善,看待孫子如心肝。
    自己飯菜分給孫,盼孫長成好兒男。
    孫子端起奶奶飯,三口兩口就吃完。
    郭巨看著心欲碎,大顆淚珠眼中轉(zhuǎn)。
    一恨自己太無用,老母兒子難顧全。
    二恨社會太黑暗,賦稅沉重徭役繁。
    吃了上頓沒下頓,郭巨心中作了難。
    一天郭巨對妻講,有件事情向你談。
    咱家貧窮糧食少,老人一天吃一餐。
    無奈兒子不懂事,還要分吃娘的飯。
    老人經(jīng)常吃不飽,餓壞身子怎麼辦?
    妻子聽了嘆口氣,怪兒年幼嘴太饞。
    郭巨低頭想張口,欲言又止好幾番。
    妻見丈夫有心事,催促郭巨說實言。
    郭巨鼓起勇氣講,要埋兒子三歲男。
    妻子聽了這句話,五雷轟頂傻了眼。
    驚惶拉住丈夫手,又哭又叫喊連天。
    郭巨冷靜對妻說:埋掉兒子省米面。
    無人分吃母親飯,老人可多活幾年。
    妻子聽清丈夫話,哇哇大哭淚滿面。
    兒子是她心頭肉,十月懷胎多艱難。
    又想兒子多可愛,大大眼睛圓臉蛋。
    哭時張開小嘴巴,眼淚刷刷流成串。
    笑時臉蛋如開花,兩個酒窩腮邊現(xiàn)。
    最喜是他學走路,跌跌撞撞真好看。
    想到此時抓丈夫,要埋兒子難上難!
    郭巨替妻擦眼淚,平心靜氣把話言:
    難道我不愛兒子,母子實難兩保全。
    母親萬一有好歹,終生留下大遺憾。
    你我現(xiàn)在都年輕,以后要兒還不晚。
    與其母子都受罪,不如保母舍兒男。
    妻子左思右又想,眼含熱淚把頭點。
    人生在世孝最重,舍子保母理當然。
    妻子做了一頓飯,小兒吃得很香甜。
    兒子吃飽喝足后,郭妻把兒抱身邊。
    摟著兒子親又親,抱起兒子看又看。
    心中實在難割舍,只有多看兒幾眼。
    扭頭進屋撲床上,號啕大哭淚漣漣。
    眼淚如同決堤水,濕透被褥與衣衫…
    郭巨之心如刀割,胸中如潮波浪翻。
    若非為了孝敬母,怎能忍痛埋心肝?
    咬咬牙關狠狠心,一把镢頭手中掂。
    抱起兒子后山走,郭巨心痛兒心歡。
    兒子以為去玩耍,拍著小手笑聲甜。
    郭巨心里在流血,兩腿難挪如灌鉛。
    到了山坡放下兒,郭巨揮撅把坑剜。
    挖上幾下看看兒,再挖又看兒一眼。
    心里與兒暗說話:不是爹爹太兇殘。
    只因世道不容你,老小實難都保全。
    郭巨挖到三尺深,碰到一物硬又圓。
    三下兩下挖出來,原來是個破陶罐。
    打開一看吃一驚,滿罐黃金亮閃閃。
    金子之上鑄有字:天賜孝子郭巨男;
    官民皆不可奪取,郭巨獨有使用權。
    郭巨驚駭坐在地,孝心竟然感動天。
    蒼天賜給一罐金,可愛兒子得平安。
    抱起兒子和陶罐,歡天喜地回家轉(zhuǎn)。
    奇事告訴妻與母,妻子跪地拜蒼天。
    從此郭巨和妻子,侍奉母親更周全。
    要以誠心與孝心,恭恭敬敬報上天。
    詩曰:
    鄉(xiāng)愚無知做傻事,恐分甘旨竟埋兒。
    真誠一念感天地,雖系杜撰應深思。

  • 西漢末年天下亂,刀兵滾滾年復年。
    綠林赤眉大起義,反對王莽攻長安。
    南陽豪強名劉秀,立志恢復漢江山。
    有個孝子叫江革,居住臨淄城里邊。
    江革自幼喪父親,獨與母親相依戀。
    為避戰(zhàn)亂保性命,背著老母去逃難。
    山高水長路途遙,身無分文缺吃穿。
    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野果當飯餐。
    江母多日不見糧,餓得頭暈兩腿軟。
    母不忍心拖累兒,催兒獨自去逃難。
    江革搖頭流眼淚,棄母之事決不干。
    江革背母到山谷,一伙強盜把路攔。
    要拉江革服勞役,江革哀求說根源。
    母親年老無人養(yǎng),懇求好漢行方便。
    強人知他是孝子,不忍難為放他還。
    此類事件有幾次,危急之中轉(zhuǎn)為安。
    江革跋涉歷勞苦,下邳城里把身安。
    租了一間破房屋,賴以遮雨擋風寒。
    為了省錢養(yǎng)母親,江革腳上無鞋穿。
    赤腳走路去干活,再苦再累無怨言。
    到一富家當傭人,擔水劈柴又做飯。
    還放牛馬看小孩,沒明沒黑啥都干。
    只要母親不受苦,自己遭罪心里甜。
    多年居住在下邳,一件衣物未曾添。
    母親吃用從不缺,冬暖夏涼樣樣全。
    有人說他過得苦,江革心中有主見。
    他說只要娘過好,兒子再苦也心甘。
    東漢建立天下定,江革終于把家還。
    游子葉落歸根后,侍奉母親更周全。
    母親有事要外出,不用牛馬他駕轅。
    母親安然坐車上,車子平穩(wěn)人舒坦。
    背母、行傭、自拉車,江革事跡人人贊。
    人們稱他“江巨孝”,孝德孝行廣流傳。
    臨淄縣令叫楊音,盛贊江革人品賢。
    公眾場合設盛宴,招待江革賞銀錢。
    郡守也備一厚禮,招他進府作書辦。
    江革聽罷忙謝絕,老母在堂不為官。
    幾年之后母去世,江革心中如箭穿。
    哭的死去又活來,安葬之后心稍安。
    江革披麻又戴孝,為母守喪整三年。
    喪服不曾脫一次,天天墳前行祭奠。
    緬懷母親養(yǎng)育恩,常常哭昏倒墳前。
    東漢明帝講孝道,舉薦江革為孝廉。
    章帝劉炟即皇位,江革孝名天下傳。
    章帝對他很器重,特請江革做朝官。
    江革年老難行走,上朝需由侍衛(wèi)攙。
    別人朝君須下跪,章帝特赦江革免。
    章帝聽說江革病,命令太醫(yī)把藥煎。
    江革在朝有時日,朝里風氣看不慣。
    告老還鄉(xiāng)得恩準,回歸故里臨淄縣。
    回到家中頭件事,來到母親墳墓前。
    灑掃祭奠很虔誠,跪叩祭拜淚不干。
    江革離京五六年,章帝時時在想念。
    寫信責成齊王府,稻谷千斛賜孝賢。
    不久江革去世后,章帝又賜谷一千。
    辦完喪事立神廟,孝子美名永流傳。
    詩曰:

    離亂無力供甘旨,不惜一身做賃傭。

    他日孝廉得鄉(xiāng)舉,官居諫議勞芳蹤。

  • 西漢末年國混亂,外戚王莽篡江山。
    另立國號為新朝,托古改制民遭難。
    走投無路要抗爭,綠林赤眉造了反。
    河南出一大孝子,姓蔡名順居汝南。
    蔡順自幼喪父親,母子相依度日艱。
    蔡順待母有真孝,對人常說肺腑言:
    “即使肝腦涂在地,娘的恩情報不完?!?br>鄰居家中辦喜事,邀請蔡母去赴宴。
    蔡母高興喝多了,當場醉倒宴席前。
    蔡順把母扶回家,母親嘔吐腸胃翻。
    所吃酒菜吐滿地,氣味難聞污不堪。
    蔡順懷疑食有毒,親嘗穢物心始安。
    為讓母親快醒酒,蔡順端來酸湯面。
    看著母親吃下去,兒子臉上露笑顏。
    有時母親不舒服,請醫(yī)煎藥細照管。
    蔡母身上長了瘡,腐爛流膿苦不堪。
    蔡順用嘴吸膿血,敷上草藥得安然。
    東漢天下不平靜,天災人禍緊相連。
    莊稼絕收人無食,珠米薪桂度日難。
    蔡順母子無糧食,野菜樹皮度饑寒。
    看著老母難下咽,蔡順心中如油煎。
    有次發(fā)現(xiàn)一桑樹,樹上桑葚一串串。
    桑葚有黑也有紅,黑葚甘甜紅葚酸。
    蔡順一見心高興,采摘桑葚忙得歡。
    手里拿著兩條筐,黑葚紅葚分兩邊。
    赤眉軍士從此過,見了蔡順問根源。
    軍士態(tài)度很和氣,蔡順放心把話談:
    “黑甜桑葚供娘用,紅酸桑葚我自餐?!?br>士兵知他是孝子,憐憫之余又稱贊。
    贈他二斗雪白米,外加一只豬蹄肩。
    蔡順千恩又萬謝,懷抱贈品回家轉(zhuǎn)。
    孝心得到好人助,母子度過鬼門關。
    蔡母活過九十歲,壽終正寢合了眼。
    蔡順安葬母親后,堅持守孝在墳前。
    墓前草棚自棲身,種些瓜豆在墳前。
    新鮮果蔬祭母親,一片孝心可對天。
    蔡順有個同齡友,忤逆不孝人人煩。
    好吃懶做性放縱,父母氣死入黃泉。
    父母死后才悔悟,更敬蔡順孝心堅。
    想要補償并贖罪,只是羞見蔡順面。
    每天捉來四條魚,暗放蔡母供桌前。
    要學蔡順好品質(zhì),甘當無名孝兒男。
    蔡順至孝名聲大,官府舉他為孝廉。
    要請蔡順把官做,蔡順拒絕不出山。
    堅持為母來守孝,自食其力度余年。
    詩曰:
    蔡順入山拾桑葚,黑紅分類問原因。
    赤眉也有良心在,斗米豚蹄獎善人。

  • 姜詩也是大孝子,西漢末年廣漢人。
    姜詩之妻龐氏女,對待婆婆很孝順。
    姜母愛喝沱江水,自幼嗜好到如今。
    沱江距家七里遠,山路彎彎隔樹林。
    龐氏每天早起后,擔起木桶江邊奔。
    挑來清澈沱江水,做飯燒茶敬母親。
    婆婆吃上可口飯,喝著熱茶笑吟吟。
    龐氏看著心歡喜,挑水雖累有精神。
    一天早晨天驟變,風狂雨暴天地昏。
    龐氏照常去擔水,任憑風吹和雨淋。
    大雨打得難睜眼,大風刮得站不穩(wěn)。
    龐氏艱難到江邊,灌滿水桶往回奔。
    此時風猛雨更大,山洪暴發(fā)砂石滾。
    龐氏不慎被沖倒,兩桶好水都撒盡。
    風雨過后爬起來,邁步又往江邊奔。
    重新打滿沱江水,搖搖晃晃挑回門。
    婆婆在家等水喝,埋怨媳婦慢吞吞。
    為讓母親不生氣,姜詩責妻不盡心。
    龐氏委屈不爭辯,姜母仍然氣不順。
    姜詩為了寬慰母,假意把妻趕出門。
    姜詩每天自挑水,做飯供奉老母親。
    龐氏并沒回娘家,只在鄰家暫存身。
    夜以繼日忙不停,織布賣錢買補品。
    暗托鄰居送婆母,反復叮嚀莫露真。
    時間一久瞞不住,鄰居據(jù)實告母親。
    姜母聽了心慚愧,忙把兒媳接進門。
    龐氏重新回家中,對待婆婆更孝順。
    姜詩龐氏有一子,年齡長到十幾春。
    面紅齒白眉目秀,生性機靈有愛心。
    孩子也想孝祖母,盡力為母分艱辛。
    堅持代母挑江水,共同孝敬年邁人。
    開頭幾天還順利,一家四口很開心。
    不久之后有一天,孩子挑水到江津。
    天陰路濕腳下滑,掉入江中無處尋。
    姜詩龐氏哭干淚,回家還得瞞母親。
    謊稱兒子求學去,倉促成行未回門。
    姜詩體諒妻苦衷,更感賢妻孝心純。
    夫妻從此忍悲痛,極盡孝道奉母親。
    姜母喜愛吃鲙魚,沒人陪吃不沾唇。
    姜詩龐氏遂其愿,請來大娘當陪人。
    三天五天還可以,天長日久愁上心。
    龐氏擔水又燒魚,顧此失彼難分身。
    每天要買兩條魚,家庭負擔實在沉。
    姜詩龐氏心里急,祈求上天助窮人。
    說來這事也奇怪,禱告真能感動神。
    屋后冒出一股泉,汩汩流出無窮盡。
    味道如同沱江水,清澈甘甜沁人心。
    每天清晨天剛亮,兩條鲙魚同現(xiàn)身。
    有水有魚難題解,姜詩龐氏喜難禁。
    夫妻事跡眾口傳,賢孝之名遠近聞。
    赤眉隊伍從此過,偃旗息鼓慢行軍。
    恐怕驚嚇大孝子,得罪冥冥天上神。
    東漢明帝知道后,姜詩孝廉名加身。
    入朝為官任郎中,再到江陽仕府君。
    姜詩最后死任上,廟中供奉賢孝人。
    龐氏旌表為孝婦,彪炳千秋史冊存。
    詩曰:
    姜詩以孝稱當世,有妻龐氏孝更彰。
    夫妻奉母感神靈,涌泉躍鯉永留芳。

  • 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河內(nèi)有人叫丁蘭。
    自幼父母皆病故,孤兒生活多艱難。
    流落街頭受欺凌,辛辣酸苦全嘗遍。
    長大娶妻成家后,日子過得挺美滿。
    丁蘭內(nèi)心不平靜,惜無雙親在堂前。
    羨慕別人天倫樂,心中寂寞常黯然。
    想到此處心血涌,失魂落魄淚不干。
    為了不忘父母恩,丁蘭做了事一件。
    以木雕刻雙親像,恭恭敬敬擺堂前。
    木像在如父母在,父母永在兒心間。
    有事稟告?zhèn)z木像,早晨辭別晚請安。
    一日三餐先奉親,然后夫妻才吃飯。
    天長日久情深厚,見像如見父母面。
    丁蘭刻木奉親事,世人稱奇廣流傳。
    鄰居張某心納悶,不知何物這樣玄。
    指使妻子借木像,欲拿回去仔細看。
    丁妻不敢擅做主,對著木像問意見。
    木像滿臉不高興,丁妻回絕說好言。
    張某是個無賴漢,破口大罵聲震天。
    提棍闖進丁蘭家,棒打木像好幾遍。
    丁蘭外出轉(zhuǎn)回家,木像面前先請安。
    只見木像雙眉鎖,含苦忍悲露愁顏。
    急向妻子問原委,丁妻如實告丁蘭。
    丁蘭一聽心肺炸,罵聲張某理不端。
    你對木像恁無禮,如同欺我父母般。
    滿腔怒火找張某,下用腳踢上揮拳。
    打得張某鼻臉腫,要為爹娘報仇冤。
    張某威風全掃地,跪地苦苦求丁蘭:
    是我該死求饒命,從今以后再不敢。
    張某惡人先告狀,跑到官府告丁蘭。
    鄉(xiāng)親鄰里多仗義,齊幫丁蘭鳴屈冤。
    又讓衙吏看木像,木像果然眉不展。
    真相大白郡守喜,情有可原恕丁蘭。
    還把刻木奉親事,畫在云臺供參觀。
    從此丁蘭更恭敬,侍奉木像心意專。
    視像如命多呵護,不容褻瀆與怠慢。
    丁妻心中不理解,抱怨丈夫太古板。
    明明都是木頭人,如此恭敬為哪般?
    一天丁蘭又出門,丁妻在家很清閑。
    百無聊賴拿根針,去戳木像手指尖。
    邊戳邊問疼不疼,扎你為啥不出言?
    鋼針扎處濕漉漉,滴滴如血流不斷。
    丁蘭回家拜木像,木像垂淚露悲顏。
    轉(zhuǎn)身向妻問緣由,丁妻坦白據(jù)實言。
    丁蘭聽了勃然怒,大罵妻子太不賢。
    立即將妻休出門,斬釘截鐵不容緩。
    丁妻懊悔求原諒,丁蘭意決心不轉(zhuǎn)。
    妻子被休回娘家,丁蘭孝親志更堅。
    朝夕侍奉父母像,無怨無悔數(shù)十年。
    詩曰:
    音容一自隔晨昏,屺岵頻登空倚門。
    木刻椿萱成肖像,朝朝禮拜慰幽魂。

  • 東漢章帝在位時,有個孝子叫黃香。
    他是江夏安陸人,大仁大孝名遠揚。
    黃香自幼家境好,父舉孝廉母慈祥。
    父母教他學文化,忠孝故事經(jīng)常講。
    孝子孝心和孝行,黃香一一記心上。
    黃香九歲家遭禍,慈愛母親染病亡。
    黃香哭得天地暗,悲痛欲絕斷肝腸。
    慈善母親音容貌,時時縈繞在心房。
    多次夢中醒來后,心想娘來口喚娘。
    黃香日夜想母親,廢寢忘食臉發(fā)黃。
    眼中光澤漸變暗,骨瘦如柴不勝裝。
    黃香敬母心地誠,三年過后仍守喪。
    鄰里百姓同聲贊,黃香孝名傳四方。
    太守召他到官署,收為門生又褒獎。
    黃香家中無傭仆,里外全靠自己忙。
    恭恭敬敬侍父親,極盡孝道問暖涼。
    夏天為父扇涼枕,冬暖被褥為高堂。
    老人晚年多寂寞,黃香心里很體諒。
    每天早早歸家來,與父一起話家常。
    二人說到開心處,放聲大笑多歡暢。
    太守劉護很關照,黃香與父遷洛陽。
    黃香讀書通經(jīng)典,寫得一手好文章。
    京師人們皆敬重,稱贊黃香世無雙。
    章帝劉炟聞其孝,授予黃香尚書郎。
    章帝面前議政事,分析得失甚精當。
    對于孝經(jīng)更通達,繼承之中有發(fā)揚。
    孝親忠君與立業(yè),三者一致互依傍。
    黃香在任盡職守,政績顯著人贊揚。
    同情窮人賑災區(qū),鼓勵百姓事農(nóng)桑。
    總管朝廷機樞事,位極人臣民景仰。
    黃香位高權亦重,在家仍是賢孝郎。
    家務繁多自操持,供奉父親甚周詳。
    黃香扇枕溫衾事,時代相傳永留芳。
    詩曰:
    一枕清涼一扇風,冬來冷被暖烘烘。
    由來至孝天生就,莫笑黃香是幼童。

  • 董永是個大孝子,東漢時期千乘人。
    現(xiàn)址就在山東省,高青東南遺址存。
    董永幼年失母愛,父子相依多艱辛。
    為避兵禍走四方,汝南、安陸暫存身。
    自幼未曾享母愛,父愛無價重千金。
    父親疼他他敬父,相依為命度光陰。
    十歲下地學干活,擔水拾柴幫父親。
    為讓父親少受累,全部家務擔在身。
    端茶送飯奉老父,鋪床疊被盡孝心。
    冬天怕父受寒冷,董永預把柴草存。
    各種米面準備足,白菜羅卜埋藏深。
    父子吃喝不發(fā)愁,低矮草房暖如春。
    董永長大成人后,對待父親更殷勤。
    地里家務活全包,諸事不用父操心。
    董父心中有打算,早娶兒媳早抱孫。
    正在張羅婚事時,天空飛來不測云。
    父親染病難起床,董永焦急又揪心。
    為了治好父親病,求醫(yī)問藥四處奔。
    名醫(yī)貴藥都求遍,病情不減反加深。
    積蓄花光無錢路,病不見輕急煞人。
    父親病重難回轉(zhuǎn),終于閉眼命歸陰。
    董永哭得肝腸斷,聲聲念父養(yǎng)育恩。
    董永哭到動情處,鐵石之人也傷心。
    無衣無棺難葬父,停靈在家難煞人。
    董永走投無有路,決定賣身葬父親。
    寫了一張賣身契,背插草標跪市門。
    引來眾多圍觀者,觸景生情熱淚滾。
    有一富翁走過來,上下打量暗思忖。
    此人誠實又憨厚,身強體壯有精神。
    決定買他當長工,付給銅錢一萬文。
    約定董永先守喪,喪滿再進東家門。
    董永為父辦喪事,風風光光出了殯。
    父親墓前搭草棚,為父守喪盡孝心。
    三年喪滿履契約,前去富家當傭人。
    董永途中遇奇事,仙人下凡來助貧。
    仙人就是七仙女,槐蔭樹下結婚姻。
    二人同至富翁家,男耕女織度光陰。
    仙女心靈手又巧,又請諸姐下凡塵。
    一夜織成百疋絹,提前償債贖了身。
    董永仙女離富翁,夫妻雙雙回家門。
    互敬互助多恩愛,一雙兒女也降臨。
    玉帝王母心中惱,強令仙女離凡塵。
    湖北有個孝感縣,由此命名傳至今。

    詩曰:
      古來孝徳本無盡,竟使賣身去葬親。
      果否仙娥來助力,聊存佳話勸愚人。

  • 東漢末年多爭戰(zhàn),三國鼎立時局亂。
    吳郡陸績品德好,仁孝名聲天下傳。
    陸績出身官宦家,滿門忠烈世人贊。
    父親陸康多忠勇,剛正不阿敢諍諫。
    陸績從小受熏陶,忠義孝悌記心間。
    陸績最聽娘親話,常到堂前來問安。
    每與母親來說話,必先叫娘再開言。
    有了什么好吃的,總是先讓娘嘗鮮。
    對母孝敬又誠實,從不欺蒙說謊言。
    陸績天資極聰明,酷愛讀書博又專。
    人稱神童學問大,才高八斗人稱賢。
    六歲隨父見袁術,有問必答侃侃談。
    態(tài)度不卑又不亢,袁術不由暗驚嘆。
    破例賜坐好款待,命人端來橘一盤。
    柑橘個個金黃色,肉肥汁多大又圓。
    柑橘好吃不忘母,要讓母親嘗嘗鮮。
    心里想著暗下手,三個柑橘揣懷間。
    彎腰辭別要回家,柑橘掉出滾地面。
    袁術一見哈哈笑,叫聲陸績小兒男。
    我本待你為貴客,偷拿柑橘情太貪。
    陸績慢慢蹲地上,邊拾柑橘邊開言:
    我把柑橘拿回家,要讓母親嘗個鮮。
    振振有詞作解釋,神色自若不慌亂。
    袁術聽了很驚奇,稱贊陸績是英賢。
    懷橘遺親廣傳播,十歲入朝去做官。
    忠君孝親施仁政,陸績美名天下傳。
    孫權任他為太守,又統(tǒng)兵馬做將官。
    陸績專心研儒學,知識淵博眼界寬。
    精心輯成《渾天圖》,著述等身世上傳。
    忠臣出自孝子家,古人之論非虛言。
    詩曰:
    當年柑橘入懷日,正是天真爛漫時。
    純孝性成忘小節(jié),英雄從古類如斯。

  • 三國時人叫孟宗,二十四孝有其名。
    他是吳國江夏人,自幼喪父嘆苦命。
    母對孟宗倍呵護,期盼兒大事業(yè)成。
    節(jié)衣縮食供讀書,投拜名師南陽城。
    行前孟母做被褥,又大又厚密密縫。
    她說孟宗同學多,有人無被也可能。
    被大可與人同蓋,親親熱熱度寒冬。
    孟宗非常敬母親,母親有言必聽從。
    拜師李肅多恭謹,夙夜不懈把書攻。
    冬天不怕天氣寒,夏天不怕暑氣蒸。
    飽讀詩書破萬卷,潔身自愛好品行。
    品學兼優(yōu)離師門,志在報國進軍營。
    軍吏身份雖低微,仍接母親到軍中。
    母子同住一間屋,年久失修多透風。
    一次深夜下大雨,滿屋漏雨響叮咚。
    孟母只好擁被坐,孟宗傷心放悲聲。
    自恨官小無能耐,連累母親受苦情。
    孟母體諒兒孝心,手拍床沿叫孟宗:
    愿你發(fā)奮多自勉,擦眼抹淚有啥用!
    后來孟宗任司馬,孟母留家未同行。
    孟宗閑時愛捕魚,做的魚鲊味道濃。
    積少成多送母親,以表兒子孝親情。
    賢良孟母明大義,把鮓全部退孟宗:
    你當魚官應自愛,公私之間要分明。
    當官做事不避嫌,閑言碎語容易生。
    慮事周到又深遠,孟宗對母更敬重。
    有年冬天母患病,孟宗探望回家中。
    孟母愛吃鮮竹筍,此時找筍卻不能。
    已是數(shù)九臘月天,陰風怒吼竹凋零。
    新鮮竹筍無處尋,孟宗竹林放悲聲。
    哭得悲痛又哀傷,鐵石人見也動情。
    非常人有非常事,只要存心秉至誠。
    孟宗正在淚飛灑,奇跡出現(xiàn)竹林中。
    孟宗淚水所灑處,枝枝竹筍破土生。
    嫩筍尖尖綠如玉,如雕似刻多晶瑩。
    孟宗一見心歡喜,挖了幾枝回家中。
    為母做了幾碟菜,又做筍湯碗中盛。
    孟母吃完添精神,病體好轉(zhuǎn)笑盈盈。
    好個孟宗賢孝子,哭竹生筍揚美名。
    后來孟宗仕途順,爵高位顯居三公。
    詩曰:

    一哭竟能筍驟生,嚴冬哪得望幻萌?

    非常人有非常事,只要存心秉至誠。

  • 西晉王祥有孝名,官至太保受尊崇。
    祖籍瑯琊臨沂縣,父親名字叫王融。
    王祥出世母病故,父娶朱氏來家中。
    朱氏生子名王覽,對待倆子大不同:
    看待王覽如心肝,王祥好似眼中釘。
    三番五次說壞話,王融聽信枕邊風。
    王祥在家受冷落,父愛母愛無影蹤。
    王祥生來性至孝,對待父母很孝敬。
    對弟王覽多關心,處處體諒手足情。
    朱氏待祥如奴仆,呼東喚西當勞工。
    指派各種臟累活,王祥樣樣皆從命。
    朱氏專橫待王祥,王祥對母很忠誠。
    有時父母生了病,王祥精心將藥烹。
    熬好藥湯己先嘗,既怕燙嘴又怕冷。
    一年冬天朱氏病,想吃鯉魚恨不能。
    當時隆冬到數(shù)九,大河小湖都結冰。
    王祥為償繼母愿,毅然走到水池中。
    解開衣服裸肌膚,趴在池里胸貼冰。
    要用體溫化冰面,冰下找魚治母病。
    冰冷刺骨身打顫,王祥咬牙不放松。
    胸下冰面在融化,漸漸出現(xiàn)一個洞。
    王祥想要站起身,渾身麻木站不成。
    就在這時奇跡現(xiàn),只聽撲撲響兩聲。
    水中跳出兩鯉魚,金鱗紅尾甚鮮明。
    王祥甭提多高興,捉住鯉魚還家中。
    為娘做好鮮魚湯,王祥心中才輕松。
    朱氏吃了鮮魚后,又想要吃黃雀羹。
    黃雀天空任飛翔,來去不定難捉成。
    王祥為難正發(fā)愁,數(shù)十黃雀飛家中。
    黃雀紛紛入羅網(wǎng),喜得王祥笑連聲。
    捉住黃雀進廚房,拔毛洗凈做雀羹。
    王祥孝順心至誠,左右鄰居贊連聲。
    說他孝心感天地,凡事有求必有應。
    朱氏刁蠻心不正,對待王祥仍然兇。
    為怕王祥爭家產(chǎn),要對王祥下絕情。
    這天夜里人睡熟,一把菜刀拿手中。
    悄悄摸進王祥屋,對著床枕砍得猛。
    也是王祥不該死,起夜去到廁所中。
    王祥進屋見此景,嚇得跪倒喊連聲:
    孩兒做錯什么事,任憑娘親來嚴懲。
    如果娘要孩兒死,孩兒自當從娘命。
    不勞娘親你動手,孩兒自盡赴幽冥。
    王祥要過那把刀,揚手就要抹脖頸。
    王覽驚醒看見了,滿頭冷汗吃一驚。
    疾步上前奪菜刀,抱住王祥放悲聲:
    兄弟本是同根果,可恨母親無人性。
    要死咱倆一塊死,哥死我也不獨生!
    朱氏無奈抽身走,心中仍然不放松。
    酒里放毒暗下手,不滅王祥心難平。
    王覽懷疑酒有毒,執(zhí)意要和哥哥爭。
    兄弟爭奪一杯酒,朱氏在旁頭發(fā)蒙。
    急奪酒杯潑毒酒,癡迷之人終覺醒。
    想起臥冰求鯉事,想起美味黃雀羹。
    王祥孝順又厚道,王覽善良又純正。
    孩子尚知骨肉親,娘害孝兒理不通。
    從此朱氏幡然改,王祥王覽同待承。
    家庭面貌頓時變,和睦友愛樂融融。
    王融不幸病死后,二子舉喪孝又恭。
    后來家鄉(xiāng)戰(zhàn)火起,天下大亂不安寧。
    王祥扶母又攜弟,南下廬江去謀生。
    一住就是三十年,家庭和睦人稱頌。
    朱氏死于廬江地,喪事辦得很隆重。
    王祥披麻又戴孝,守喪三年甚傷情。
    刺史聘他為別駕,王祥理事有政功。
    加官進爵連升遷,官至太保拜公卿。
    詩曰:
    冬月鄉(xiāng)村魚鮮見,王家逸事亦奇哉!
    解衣竟向池中臥,潑刺雙鯉躍上來。

  • 晉初孝子叫王裒,家居城陽在營陵。
    父親名字叫王儀,正直敢言是非明。
    驕橫晉王司馬昭,戰(zhàn)場之上損了兵。
    兵敗之后問責任,眾人敷衍不吭聲。
    唯有王儀說實話,責任在帥不在兵。
    專橫跋扈司馬昭,立斬王儀震眾卿。
    父親蒙冤丟了命,王裒心中恨難平。
    王裒長大成人后,身材魁偉貌出眾。
    一身正氣品行高,飽讀詩書多才能。
    司馬代魏建晉朝,王裒隱居不露名。
    父墓旁邊搭草屋,終年守喪甚恭敬。
    對母傾注全部愛,飲食起居掛心中。
    母親偶然生了病,煎湯熬藥忙不停。
    王母生性怕打雷,聞聲膽戰(zhàn)又心驚。
    王裒看到雷雨來,關嚴門窗用布蒙。
    緊緊拉著母親手,寸步不離到雨停。
    后來母親得重病,醫(yī)治無效赴幽冥。
    王裒知母性怕雷,唯恐雷聲驚魂靈。
    每當下雨打雷時,王裒必到父母冢。
    跪倒墳前暗禱告,有兒在此娘莫驚。
    詩經(jīng).小雅.蓼莪詩,王裒讀了最動情。
    想起父母養(yǎng)育恩,痛哭流涕不成聲。
    王裒一生不做官,種地養(yǎng)蠶自謀生。
    后來晉室生變故,為爭權力搞內(nèi)訌。
    戰(zhàn)亂不止民遭殃,紛紛逃難遷向東。
    王裒留戀雙親墓,任人勸說終不行。
    最后死于亂兵手,一生至孝顯真情。
    詩曰:
    荒冢結廬土一抔,泉臺豈復怕聞雷?
    事親原不分生死,詩廢《蓼莪》大可哀。

  • 癡孝男子叫吳猛,生于晉代豫章城。
    吳猛幼小喪母親,父親撫養(yǎng)漸長成。
    小小吳猛未長牙,父熬米湯細照應。
    等到吳猛長大了,父吃糠菜把饑充。
    省下糧食給兒吃,蒸米炒菜烙油餅。
    兒愛吃啥就做啥,兒子吃了爹高興。
    上樹為兒掏鳥蛋,為捉螃蟹下河坑。
    父親為了養(yǎng)育兒,頭發(fā)累白腰背弓。
    小小吳猛很懂事,看在眼里心里疼。
    爹爹為我受盡苦,縱死難報養(yǎng)育情。
    吳猛長到八歲時,隨父下地去勞動。
    學洗衣服學做飯,茶飯遞到父手中。
    夏天夜晚最難熬,碩大蚊子亂嗡嗡。
    身上被咬起疙瘩,又疼又癢難安生。
    咬得吳父難安眠,吳猛難受又心疼。
    為讓父親睡好覺,點燃艾繩驅(qū)蚊蠅。
    蚊子怕煙飛出屋,吳父嗆得咳連聲。
    吳猛踏滅艾繩火,蚊子成群回屋中。
    吳猛氣得掉眼淚,暗罵蚊子害人精。
    手抓頭皮苦思索,一個想法漸形成。
    蚊子咬人為吸血,吃飽喝足才安生。
    如讓蚊子先咬我,父親定能免受叮。
    想法雖然近癡傻,童稚天真也含情。
    一片孝心天可鑒,可憐吳猛八齡童。
    夜晚裸身床上坐,不動不晃任蚊叮。
    細皮嫩肉不耐咬,渾身上下疙瘩生。
    吳猛咬牙強忍受,心中默默告蚊蟲:
    怎樣咬我都可以,再咬我爹可不行。
    吳父后來染病死,吳猛葬父顯忠誠。
    三年喪滿無牽掛,吳猛灑淚告亡靈。
    云游四海學道藝,心善性靈學業(yè)成。
    詩曰:
    高僧曾筑喂蚊臺,孝養(yǎng)雙親有異孩。
    拼使個人受痛癢,供君一飽莫重來

  • 晉朝有個楊香女,父親楊豐是農(nóng)民。
    未離襁褓母去世,楊豐把女養(yǎng)成人。
    楊香對父很敬重,體貼入微孝情真。
    楊香長到十四歲,主動干活幫父親。
    擔水劈柴又做飯,縫補衣服手腳勤。
    照顧父親很周到,吃喝穿用都細心。
    早上茶水晚上飯,夏單冬棉件件新。
    楊香干完家務活,下地插秧把草耘。
    灌水施肥樣樣干,不讓父親多操心。
    夏去秋來稻成熟,莊稼不負勤快人。
    楊豐揮鐮割莊稼,楊香后面把稻捆。
    兩人干得正起勁,眨眼之間禍臨身。
    林中隱伏一猛虎,暗藏殺機要吃人。
    父女低頭正干活,老虎忽地躥出林。
    向天發(fā)出一聲嘯,揚爪直撲楊豐身。
    楊豐慘叫倒在地,楊香一見掉了魂。
    老虎正要回身轉(zhuǎn),張開血口咬父親。
    楊香急步跨向前,對準虎眼用拳掄!
    痛得老虎大咆哮,反撲楊香猛又狠。
    手無寸鐵小楊香,為了救父死命拼。
    身子一彎迎上去,雙手卡虎咽喉根。
    老虎怒吼狠擺頭,企圖掙脫去吃人。
    楊香全力注雙手,卡住咽喉不松勁。
    老虎被卡難喘氣,四腳抓撓尾巴掄。
    稻田扒出一深坑,楊香一見計上心。
    她把虎嘴按坑里,不讓喘氣用力摁。
    弱女徒手斗猛虎,拼死護父憑孝心。
    虎頭被埋難喘氣,終于窒息四腳伸。
    楊香渾身也酥軟,癱倒虎旁睡昏沉。
    老虎死于弱女手,千古奇事從未聞。
    楊香慢慢醒過來,見父平安才放心。
    又見鄉(xiāng)親來慰問,笑得甜美又動人。
    詩曰:
    虎銜父去真危急,女與虎爭不顧身。
    頃刻之間能解脫,奇人奇事最驚人!

  • 魏晉以后南北朝,改朝換代亂紛紛。
    南齊有個庾黔婁,為人至孝品似金。
    祖籍原在新野地,后來徙居江陵郡。
    父親庾易性恬靜,終生不仕做平民。
    黔婁自幼愛學習,飽讀詩書有學問。
    心地善良人品好,尊父敬母很孝順。
    南齊末年任縣令,體民愛物風化新。
    又調(diào)孱陵任縣令,怪事迭出常驚心。
    耳旁似聽有人喚,心驚肉跳汗淋淋。
    憑著天性和靈感,知道老父病纏身。
    匆匆寫了辭官書,歸心似箭往家奔。
    父親果然染重病,臥床不起昏沉沉。
    上吐下瀉氣如絲,黔婁心中急如焚。
    請來名醫(yī)作診斷,醫(yī)生切脈道原因:
    要知令尊病吉兇,嘗其糞便方定論。
    糞便味苦病好轉(zhuǎn),糞便味甜命難存。
    好個孝子庾黔婁,親口嘗糞辯假真。
    只覺味道甜而滑,老父注定命歸陰。
    黔婁心中如火燎,深夜跪地拜星辰。
    祈求上天多保佑,愿把己壽贈父親。
    禱告難留老父命,黔婁心中痛萬分。
    妥善安排喪葬事,守喪三年倍思親。
    每天早晚祭亡靈,空閑時間讀詩文。
    決心繼承父遺志,做個高風亮節(jié)人。
    朝廷得知其孝名,任命太守駐蜀郡。
    黔婁為官很清廉,提倡孝悌為人民。
    寬役減賦恤民眾,政績卓著朝野聞。
    品學皆優(yōu)君倚重,調(diào)到京城擔重任。
    輔導太子讀詩書,成為皇家座上賓。
    散騎侍郎晚年職,鞠躬盡瘁死于任。
    詩曰:
    苦甜能驗病輕重,孝子不妨試一嘗。
    欲損己壽益親壽,全憑一瓣熱心香。

  • 唐朝有個唐夫人,乳姑不怠天下聞。
    夫人待字閨中時,知書達理孝雙親。
    長大出嫁到崔家,敬婆如同敬母親。
    婆婆復姓為長孫,年過古稀多病身。
    牙齒脫落難咀嚼,不是流食不沾唇。
    唐氏擠出己乳汁,一滴一滴喂母親。
    婆婆體弱需扶持,舉手抬腳難離人。
    善良孝順唐氏女,謹記《女誡》守“閨訓”。
    天未昏黑閉門戶,黎明即起掃庭塵。
    幫婆穿衣疊被褥,溫水端來洗臉盆。
    給婆洗臉又梳頭,請婆庭堂坐下身。
    自己身上擠乳汁,一口一滴喂婆飲。
    天氣晴朗空氣好,攙扶婆婆到大門。
    曬曬太陽說說話,引逗老人多開心。
    夜晚給婆鋪被褥,冬生火盆夏驅(qū)蚊。
    每天給婆燙洗腳,捶背按摩笑吟吟。
    直到婆婆入睡后,唐氏這才放下心。
    遇到婆婆患疾病,日夜守候倍謹慎。
    煎藥喂湯熬紅眼,噓寒問暖多溫存。
    婆婆病好她累瘦,鄉(xiāng)里都夸孝順人。
    長孫夫人年事高,終于病魔又降臨。
    老人知道大限到,全家老少召近身。
    拉著兒媳唐氏手,滿懷深情把話云:
    難報媳婦大恩德,盼你像我有福分;
    你的兒媳與孫媳,同樣對你很孝順。
    老人說罷肺腑語,面帶微笑歸了陰。
    正應長孫夫人愿,唐氏兒媳極孝順。
    孫子官居節(jié)度使,孫媳也是孝婦人。
    侍奉祖母和婆婆,倍加呵護孝心純。
    崔氏一家三代媳,孝名流芳傳古今。
    詩曰:
    老年咀嚼難為力,有乳供姑孝婦唐。
    每日靚妝熏沐后,朝朝暮暮上高堂。

  • 話說宋朝仁宗時,有一孝子天下聞。
    孝子名叫朱壽昌,本是揚州天長人。
    其父朱巽任軍職,鎮(zhèn)守京兆權在身。
    朱巽已有結發(fā)妻,娶妾劉氏進家門。
    劉氏后來有身孕,朱巽翻臉變了心。
    劉氏含羞遭遺棄,又被朱巽逐出門。
    受盡劫難生一子,辛苦喂養(yǎng)四五春。
    給兒取名朱壽昌,讓兒歸宗進朱門。
    劉氏孤身出走后,從此再也無音訊。
    壽昌讀書很上進,只是愁煩不開心。
    常常呆坐望遠方,心中經(jīng)常想母親。
    壽昌品學皆優(yōu)秀,步入仕途志凌云。
    陜州、荊南任通判,又知岳州官五品。
    治理水域有政績,封為欽差湖南巡。
    主政閬州除惡霸,愛惜百姓護黎民。
    壽昌賢德名遠揚,官升又知廣德軍。
    此時已到天命年,高官厚祿不上心。
    五十年里南北走,時刻不忘找母親。
    無奈地廣人茫茫,如同大海撈細針。
    悲苦憂傷日夜想,美酒雖好難入唇。
    每當與人說起娘,痛哭流涕哀情深。
    曾用香火燒己肉,刺血寫字表孝心。
    人子不能侍奉母,活在世上枉為人!
    到了神宗熙寧年,壽昌再無做官心。
    召集全家立誓愿,決定辭官尋母親。
    如果母親尋不見,今生絕不回家門。
    壽昌踏上尋母路,千里尋母歷艱辛。
    風餐露宿翻山嶺,走府訪縣又查村。
    凡有七旬劉姓女,都要登門去詢問。
    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過了幾冬春。
    孝行能夠感天地,功夫到底不負心。
    壽昌走到同州府,終于找到夢中人。
    母子相認抱頭哭,互訴離別悲苦心。
    劉氏嫁夫為黨氏,如今兒孫一大群。
    壽昌當面表心志,要接全家進朱門。
    立志孝母又敬父,兩家合一度光陰。
    黨氏一家通情理,念及母子情意深。
    同意全家搬廣德,朱黨成了一家人。
    壽昌奉母侍繼父,極盡孝道享天倫。
    壽昌辭官尋母事,感人肺腑遠近聞。
    京兆守官奏朝廷,神宗嘉許孝子心。
    詔令恢復其官職,宰相為他著詩文。
    壽昌名聲傳天下,孝心孝行人人欽。
    幾年以后母病逝,哀泣悲切欲斷魂。
    為辦喪事勞過度,雙目患疾嗓失音。
    后來壽昌知鄂州,連連升遷成重臣。
    壽昌在世七十歲,孝行流傳感人心。
    詩曰:
    解組桂冠為尋母,芒鞋竹杖遍天涯。
    引針磁石巧相遇,迎養(yǎng)歸來錦上花。

  • 宋朝文豪黃庭堅,文才孝行俱領先。
    祖籍洪州分寧縣,自幼聰穎不一般。
    讀書過目永不忘,詩工詞美書法專。
    英宗年間中進士,隨即就任縣尉官。
    神宗初期任學官,執(zhí)教京都國子監(jiān)。
    學識淵博才出眾,倍受蘇軾另眼觀:
    庭堅詩書無倫比,超然絕塵立世間。
    開封留守文彥博,極力提攜黃庭堅。
    公元一零八五年,哲宗登基坐金鑾。
    庭堅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任主編。
    后任起居舍人職,秉筆直書不欺瞞。
    庭堅父親去世早,母親正直又淑賢。
    黃母教兒要誠實,光明正大能對天。
    庭堅生來性篤孝,侍母恭謹又勤勉。
    母親飲食起居事,精心料理親自管。
    每天為母刷馬桶,幾十年間不中斷。
    平時有人常相問:“你是朝廷大官員,
    此事應有侍女做,何必由你親自干?”
    庭堅聽了微微笑,開口說出肺腑言。
    官高也要講孝道,為娘做事理當然。
    黃母得病一年多,庭堅日夜守床前。
    喂湯喂藥端屎尿,察言觀色細承歡。
    黃母年高病體弱,終于不治離人寰。
    庭堅心中大悲慟,安葬老人甚周全。
    墓側(cè)建起茅草屋,為母守孝整三年。
    后來朝廷下詔令,又命庭堅去做官。
    庭堅生來性正直,奸臣連連進讒言。
    盡管一再遭貶謫,庭堅處之心泰然。
    庭堅侍母盡子職,親滌溺器人稱賢。
    詩曰:
    庭堅事母稱純孝,伺候不用灶下人。
    溺器亦皆躬洗滌,豪杰孰肯效施顰?

  • 二十四孝古人言,簡明扼要談一番。
    書有三千八百卷,卷卷不離圣人言。
    大舜耕田孝感天,郯子鹿乳醫(yī)親眼。
    蘆衣順母家和睦,戲彩娛親父母歡。
    仲由負米性篤孝,曾參打柴不辭艱。
    文帝嘗藥孝母親,郭巨埋兒富貴全。
    行傭供母賢江革,蔡順采葚與娘餐。
    涌泉躍鯉真情現(xiàn),刻木事親有丁蘭。
    董永賣身把父葬,黃香扇枕孝親眷。
    陸績懷橘奉家慈,孟宗哭竹冬筍鮮。
    王祥臥冰魚自現(xiàn),吳猛恣蚊孝義全。
    王裒守墓顯至孝,楊香扼虎救父難。
    黔婁嘗糞心虔誠,唐氏乳姑多淑嫻。
    千里尋母朱壽昌,親滌溺器黃庭堅。
    二十四孝古今傳, 留于大家作典范 。

  • 開宗明義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br>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洞笱拧吩疲?#39;無念爾祖,聿修厥德?!?br>【譯文】
    孔子在家里閑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
    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
    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里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fā)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对娊?jīng)?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 ?br>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陡π獭吩疲?#39;一人有慶,兆民賴之?!?br>【譯文】
    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書?甫刑》里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仰賴他。’”
    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对姟吩疲骸皯?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譯文】
    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jié)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所以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所
    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后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這大概就是諸侯的孝道吧?!对娊?jīng)?小雅?小曼》篇中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身臨深水潭邊恐怕墜落,腳踩薄冰之上擔心陷下去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br>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对姟吩疲骸百?br>夜匪懈,以事一人?!?br>【譯文】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禮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說的合乎禮法的言語,不敢說;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實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於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衣飾、語言、行為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圣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續(xù)興盛。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对娊?jīng)?大雅? 民》里說∶“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奉事天子?!?br>士章第五
    【原文】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对姟吩疲骸?a target="_blank">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br>【譯文】
    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之
    的是對待父親。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并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 对娊?jīng)?小雅?小宛》里說∶“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養(yǎng)你的父母?!?br>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譯文】
    利用自然的季節(jié),認清土地的高下優(yōu)劣,行為謹慎,節(jié)省儉約,以此來孝養(yǎng)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永恒存在的,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br>【譯文】
    曾子說∶“太偉大了!孝道是多麼博大高深呀!”
    孔子說∶“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jīng)地義,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則,人類從其法則中領悟到實行孝道是為自身的法則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優(yōu)勢,順乎自然規(guī)律對天下民眾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須嚴肅施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須嚴厲推行就能得以治理。從前的賢明君主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民眾,所以他首先表現(xiàn)為博愛,人民因此沒敢遺棄父母雙親的;向人民陳述道德、禮義,人民就起來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
    敬和謙讓垂范於人民,於是人民就不爭斗∶用禮儀和音樂引導他們,人民就和睦相處;告訴人民對值得喜好的美的東西和今人厭惡的丑的東西的區(qū)別,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对娊?jīng)?小雅?節(jié)南山》篇中說∶'威嚴而顯赫的太師尹氏,人民都仰望著你?!?br>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br>【譯文】
    孔子說∶“從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對極卑微的小國的臣屬也不遺棄,更何況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了。所以會得到各諸侯國臣民的歡心,使他們奉祀先王。治理一個封國的諸侯,即便是對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喪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況對他屬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會得到老百姓的歡
    心,使他們幫助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對於臣仆婢妾也不失禮,更何況對其妻子、兒女了,所以會得到眾人的歡心,便他們樂意奉事其父母親。只有這樣,才會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祥和地生活,死后成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夠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災害不發(fā)生,人為的禍亂不會出現(xiàn)。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會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詩經(jīng)?大雅?仰之》篇中說∶'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的國家都會歸順他?!?br>圣治章第九
    【原文】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nèi),各以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
    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对姟吩疲?#39;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譯文】
        曾子說∶“我很冒昧地請問,圣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嗎?”
    孔子說∶“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敬重父親,沒有比在祭天的時候,將祖先配祀天帝更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夠做到這一點。當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時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親文王配祀天帝。因為他這樣做,所以全國各地諸侯能夠克盡職守,前來協(xié)助他的祭祀活動??梢娛ト说牡滦校钟猩觞N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為子女對父母親的敬愛,在年幼相依父母親膝下時就產(chǎn)生了,待到逐漸長大成人,則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對父母親尊嚴的愛敬。圣人就是依據(jù)這種子女對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導人們對父母孝敬;又因為子女對父母天生的親情,教導他們愛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嚴厲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對國家的管理不必施以嚴厲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為他們因循的
    是孝道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親與兒子的親恩之情,乃是出於人類天生的本性,也體現(xiàn)了君主與臣屬之間的義理關系。父母生下兒女以傳宗接代,沒有比此更為重要的了;父親對於子女又猶如尊嚴的君王,其施恩於子女,沒有比這樣的恩愛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種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不是順應人心天理地愛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無從效法了。不是在身行愛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憑藉違背道德禮法的惡道施為,雖然能一時得志,也是為君子所卑視的。君子的作為則不是這樣,其言談,必須考慮到要讓人們所稱道奉行;其作為,必須想到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其立德行義,能使人民為之尊敬;其行為舉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規(guī)矩,使人們無可挑剔;其一進一退,不越禮違法,成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這樣的作為來治理國家,統(tǒng)治黎民百姓,所以民眾敬畏而愛戴他,并學習仿艾其作為。所以君子能夠成就其德治教化,順利地推行其法規(guī)、命令?!对娊?jīng)?曹風? 鳩》篇中說∶'善人君子,其容貌舉止絲毫不差?!?br>紀孝行章第十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br>【譯文】
    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yǎng)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杞,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這五方面做得完備周到了,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侍奉父母雙親,要身居高位而不驕傲蠻橫,身居下層而不為非作亂,在民眾中間和順相處、不與人爭斗。身居高位而驕傲自大者勢必要遭致滅亡,在下層而為非作亂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眾中爭斗則會引起相互殘殺。這驕、亂、爭三項惡事不戒除,即便對父母天天用牛羊豬三牲的肉食盡心奉養(yǎng),也還是不孝之人啊?!?br>五刑章第十一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
    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br>【譯文】
    孔子說∶“五刑所屬的犯罪條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的了。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誹謗圣人的人,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這三種人的行徑,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所在?!薄?br>廣要道章第十二
    【原文】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br>【譯文】
    孔子說∶“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禮貌和順,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轉(zhuǎn)移風氣、改變舊的習慣制度,沒有比用音樂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馴服,沒有比用禮教辦事更好的了。所謂的禮,也就是敬愛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親,其兒子就會喜悅;尊敬他人的兄長,
    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興。敬愛一個人,卻能使千萬人高興愉快。所尊敬的對象雖
    然只是少數(shù),為之喜悅的人卻有千千萬萬,這就是禮敬作為要道的意義之所在啊?!?br>廣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对姟吩疲?#39;愷悌
    君子,民之父母?!侵恋?,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譯文】
    孔子說∶“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戶去推行,也不是天天當面去教導。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讓天下為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為弟之道,是讓天下為兄長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為臣之道,是讓天下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对娊?jīng)·大雅· 酌》篇里說∶'和樂平易的君子,是民眾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無上的德行,其怎麼能使天下民眾順從而如此偉大呢!”
    廣揚名章第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br>【譯文】
    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親能盡孝,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移作對國君的忠心;奉事兄長能盡敬,所以能把這種盡敬之心移作對前輩或上司的敬順;在家里能處理好家務,所以會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國家。因此說能夠在家里盡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聲也就會顯揚於后世了?!?br>諫諍章第十五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譯文】
    曾子說∶“像慈愛、恭敬、安親、揚名這些孝道,已經(jīng)聽過了天子的教誨,我想再冒昧地問一下,做兒子的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就可稱得上是孝順了嗎?”孔子說∶“這是甚麼話呢?這是甚麼話呢?從前,天子身邊有7個直言相諫的諍臣,因此,縱使天子是個無道昏君,他也不會失去其天下;諸侯有直言諫爭的諍臣5人,即便自己是個無道君主,也不會失去他的諸侯國地盤;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勸諫的臣屬,所以即使他是個無道之臣,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家園。普通的讀書人有直言勸爭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聲就不會喪失;為父親的有敢於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於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如系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系君王所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所以對於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如果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又怎麼稱得上是孝順呢?”
    感應章第十六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对姟吩疲?#39;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br>【譯文】
    孔子說∶“從前,賢明的帝王奉事父親很孝順,所以在祭祀天帝時能夠明白上天覆庇萬物的道理;奉事母親很孝順,所以在社祭后土時能夠明察大地孕育萬物的道理;理順處理好長幼秩序,所以對上下各層也就能夠治理好。能夠明察天地覆育萬物的道理,神明感應其誠,就會彰明神靈、降臨福瑞來保佑。所以雖然尊貴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這就是指他有父親;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這就是指他有兄長。到宗廟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親人;修身養(yǎng)心,謹慎行事,是因為恐怕因自己的過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廟祀表達敬意,神明就會出來享受。對父母兄長孝敬順從達到了極至,即可以通達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相通?!对娊?jīng)·大雅·文王有聲》篇中說∶'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沒有人不想悅服的?!?br>事君章第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对姟吩疲?#39;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br>【譯文】
    孔子說∶“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為官的時候,要想看如何竭盡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時候,要想看如何補救君王的過失。對於君王的優(yōu)點,要順應發(fā)揚;對於君王的過失缺點,要匡正補救,所以君臣關系才能夠相互親敬?!对娊?jīng)·小雅·隰?!菲姓f∶'心中充溢著愛敬的情懷,無論多麼遙遠,這片真誠的愛心永久藏在心中,從不會有忘記的那一天?!?br>喪親章第十八
    【原文】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
    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譯文】
    孔子說∶“孝子喪失了父母親,要哭得聲嘶力竭,發(fā)不出悠長的哭腔;舉止行為失去了平時的端正禮儀,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穿上華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快樂,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好吃,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親人而悲傷憂愁的表現(xiàn)。父母之喪,3天之后就要吃東西,這是教導人民不要因失去親人的悲哀而損傷生者的身體,不要因過度的哀毀而滅絕人生的天性,這是圣賢君子的為政之道。為親人守喪不超過3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辦喪事的時候,要為去世的父母準備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飾和鋪蓋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進棺內(nèi),陳列擺設上簠簋 、簋類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傷。出殯的時候,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興建起祭祀用的廟宇,使亡靈有所歸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
    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以表示生者無時不思念亡故的親人。在父母親在世時以愛和敬來奉事他們,在他們?nèi)ナ篮螅瑒t懷著悲哀之情料理喪事,如此盡到了人生在世應盡的本分和義務。養(yǎng)生送死的大義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為孝子侍奉親人的義務?!?br>

  •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回心復孝天理還;
    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孝順不分女共男。
    福祿皆由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語,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xiāng)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后孝子萬古傳;
    處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和天。 
    孝經(jīng)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為孝,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子照樣還;
    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
    親在應孝不知孝,親死知孝后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
    孝子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谷豐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貧與富,善體親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忍讓二字把孝全;
    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孝思鰥寡親影單;
    趕緊孝來光陰快,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后盡孝枉徒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先,當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無窮孝無邊;
    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念得百遍萬孝全;
    千篇萬篇常常念,消災免難百孝篇。

  • 世有不孝子,浮生空碌碌。
    不念父母恩,何殊生枯木。
    百骸未成人,十月居母腹。
    渴飲母之血,饑餐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刀戮。
    父為母悲辛,妻對夫啼哭。
    唯恐生產(chǎn)時,身為鬼眷屬。
    一旦見兒面,母命喜再續(xù)。
    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撫鞠。
    母臥濕簟席,兒眠干裀褥。
    兒眠正安穩(wěn),母不敢伸縮。
    全身在臭穢,不暇思沐浴。
    橫簪與倒冠,形容不顧渥。
    動步憂坑井,舉足畏顛覆。
    乳哺經(jīng)三年,汗血計幾斛。
    心苦千萬端,年至十五六。
    性氣漸剛強,行止難拘束。
    朋友外遨游,酒色恣所欲。
    日暮不歸家,倚門至昏旭。
    兒行千里程,母心千里逐。
    一娶得好妻,魚水情和睦。
    母若責一言,含怒嗔雙目。
    妻或罵百般,陪笑不為辱。
    母被舊衫裙,妻著新羅襦。
    父母或鰥寡,長夜守孤獨。
    健則與一飯,病則與一粥。
    棄之在空房,猶如客寄宿。
    將為泉下鬼,命苦風中燭。
    怏怏至五常,孤棺殯山谷。
    暴露在草中,誰念塋墳窟?
    才得父母亡,兄弟分財屋。
    不識二親恩,惟念我之福。
    或謂此等人,不如禽與畜。
    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
    勸汝為人子,經(jīng)史曾覽讀。
    黃香夏扇枕,冬則溫衾褥。
    王祥臥寒冰,孟宗哭枯竹。
    郭巨尚埋兒,丁蘭曾刻木。
    如何今世人,不學故風俗?
    勿以不孝頭,枉戴人間屋;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衣服;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五谷。
    天地雖廣大,不容忤逆族。
    早早悔前非,莫待鬼神錄!

  •                          王 魯                             
    高山再高總有頂,大海再闊也有邊。
    父母之情無倫比,父母之情大過天。
    十月懷胎受盡罪,妊娠反應第一關。
    頭昏磨轉(zhuǎn)站不住,惡心嘔吐水難嚥。
    月份越多身越笨,大腹便便行動難。
    腿粗腳虛身浮腫,貧血心慌氣難喘。
    九個多月熬過來,分娩如過鬼門關。
    生死關頭闖過去,哺嬰育兒灑血汗。
    白天背著把活做,夜間側(cè)身摟著眠。
    擦屎刮尿不嫌贓,身暖濕窩娘心甘。
    恐怕驚醒夢中娃,不敢拉被忍風寒。
    躡手躡腳動作輕,斂聲閉口不敢言。
    夜間害怕蚊子咬,白天恐怕蠅子餐。
    夏季恐怕中暑熱,冬天害怕上風寒。
    孩子喜歡娘喜歡,孩子啼哭爹不安。
    這么拍來那么哄,裝模作樣逗孩玩。
    惦記冷來惦記熱,照料吃來照料穿。
    為使孩子發(fā)育好,除了喂奶再加餐。
    尋醫(yī)買藥忙診治,打針輸液送醫(yī)院。
    孩子蹣跚學走路,恐怕磕碰落傷殘。
    手牽帶扯緊扶持,趴下當馬騎著玩。
    孩子稍大到玩耍,怕人欺負心膽懸。
    怕狗咬來怕車軋,怕掉河井坑塘淹。
    望子成龍女成風,天下父母皆亦然。
    不管家庭多困苦,送孩上學把書念。
    購買文具不惜金,繳納學費不疼錢。
    家中有活不讓做,爹娘再累自己干。
    晨喊孩子快起床,晚催孩子早睡眠。
    心疼孩子學習苦,又怕不學光貪玩。
    好的留給孩子吃,孬的剩的父母餐。
    常為孩子添新衣,破的舊的自己穿。
    為給兒女找工作,不怕花錢舍臉面。
    八方奔走尋門路,日不停來夜難眠。
    一旦兒女婚齡到,婚姻大事繞心弦。
    盼娃找個好對象,志同道合婚美滿。
    張燈結彩辦喜事,手頭再緊風光辦。
    塌下窟窿欠下債,口省肚攢慢慢還。
    過上幾年生下孩,父母高興給照看。
    隔代之間愛更甚,把娃當成寶貝蛋。
    兒女成家立了夜,父母扔把兒女念。
    盼起過上好日子,恐怕兒女生活難。
    做工希其廠興旺,經(jīng)商祈禱多賺錢。
    務農(nóng)盼其大豐收,從軍望其當模范。
    執(zhí)教期其當名師,科研望其克尖端。
    行醫(yī)囑咐當良醫(yī),為官忠告做清官。
    兒行千里母擔憂,天氣預報反復看。
    可憐天下父母心,無私至誠金子般。
    好房讓給孩子住,老屋寒舍度晚年。
    兒女生病牽心脾,甘愿輸血獻器官。
    自己有病不就醫(yī),怕給孩子添麻煩。
    嘔心瀝血為兒女,鞠躬盡瘁到閉眼。
    烏鴉反哺羊跪乳,小樹尚把老樹伴。
    樹木鳥獸知報親,人生百行孝當先。

        此歌是套極好的教材。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定要繼承并發(fā)揚光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華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孝”篇》(1)
中國古代二十四孝
第一章 子女啟蒙寶典 林漁樵
二十四孝白話譯文
孝經(jīng)全文及譯文
話題作文“孝”之講評材料 >>高考作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