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刀,有人會想到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場面,有人會想到美味佳肴的西餐場景。而在古代,刀也是人們隨身攜帶的文房重寶之一。
簪筆、捧簡、佩刀成為古代文職官吏的典型形象。漢代除了叱咤疆場的環(huán)首刀,還有文人墨客鐘愛的環(huán)首書刀。
圖:環(huán)首刀
圖:環(huán)首書刀
中國在未發(fā)明紙之前,用竹木簡來寫字,因而需要一種修治簡牘的小刀,漢代稱為“書刀”,亦稱削刀。
現(xiàn)代人書寫時筆下發(fā)生誤差,可以用橡皮或涂改液抹掉,而古人發(fā)生筆誤時,只能用削刀將原字從簡牘上削去,重新再寫。
漢字刪除的“刪”, 右邊就是一把書刀,左邊是用簡牘編成的“冊”。起先是用青銅制的,后來改用鐵制,漢代大部分都是鐵制的。東漢時尤重書刀,書刀已成為隨身攜帶之物。
漢代是書刀盛行的年代,其中有文字記載,最負盛名的就是東漢時期出自廣漢郡的金馬書刀,由工官督造,特供皇室貴族及高官使用,以錯金秀美著稱。
它是一種環(huán)首鋼刀,因為一面常有錯金的馬形紋樣,又稱為“金馬書刀”。李尤在其《金馬書刀銘》中用“巧煉冶鋼,金馬托形。黃文錯縷,兼勒工名”的句子來贊美它。
皇帝往往用它來賞賜給臣下,官僚和儒生往往用帶子把它系在腰間,書刀上的環(huán)形把手,也正是為了滿足當時人們隨身攜帶懸掛在腰上的需求。
在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講經(jīng)畫像磚中,有六位門生均手捧簡冊,凝神靜聽,下方右側(cè)一人腰間就佩帶一把書刀。
山東沂南漢代畫像石中的官吏,頭上簪筆、手捧簡冊、腰佩書刀,就是我們常說的“刀筆小吏”的典型形象。
唐代詩人張祜《從軍行》中“白首漢廷刀筆吏,丈夫功業(yè)本相依”詩句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后世則用“刀筆精通”來贊頌文章寫得好的人。
雖為蕞爾小物,書刀的用途和作用無人敢小視。由于鋼鐵容易腐蝕,能夠完整保存的少之又少。漢代出現(xiàn)了一些著名的書刀產(chǎn)品,以蜀地出產(chǎn)的金馬書刀最有名。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了一把錯金鐵書刀,此刀環(huán)柄,直身,長18.5厘米,寬1.5厘米,上面裝飾錯金鳳鳥紋和隸書銘文24字“光和七年廣漢工官□□□服者尊長保子孫宜侯王□宜□”,可見刀為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廣漢工官所制,是發(fā)現(xiàn)的較完整的東漢書刀,只是上面的錯金圖像不是馬,而是鳥。
羅振玉《貞松堂吉金圖》卷下著錄有四件“書刀”,一面有錯金的馬形紋樣,一面有錯金銘文。其中三件銘文都是“卅煉”:
一、“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廣漢郡工官卅湅(煉)□□□□□□□□□史成、長荊。守丞熹主?!?div style="height:15px;">
二、“永元十□年,廣漢郡工官,卅湅(煉)書刀,工馮武......”
三、“......廣漢(郡工官)卅(湅)□□□秋造,護工卒史克,長不,丞奉主”
漢代在金四川境內(nèi)設(shè)工官兩處,即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和廣漢郡(治雒縣,在今四川廣漢北)。
從上列三把“書刀”的銘文來看,廣漢郡工官所造“書刀”都是采用“卅煉”工藝制成的。
【中華冷兵器】感謝您的關(guān)注和支持。持續(xù)更新~每天上午11:30 給你好看?。ɑ貜?fù)任意?關(guān)鍵詞,可查看相應(yīng)文章)
兵器名:唐刀 | 清刀 | 刺刀 | 軍刀 | 戚家刀 | 環(huán)首刀 | 武士刀 | 漢劍 | 獵刀 | 雁翎刀 | 斬馬刀 | 康熙戰(zhàn)刀 | 陌刀 | 尼泊爾 | 長槍 | 苗刀 | 戟
中華冷兵器
微信號:zglengbin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