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暨南大學一次性清退了93名研究生。
看到之后孩子挺感慨的,暨南大學是廣東知名高校,老牌211。
這些孩子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一定是滿心喜悅。如今一紙文書,卻成為了被清退的對象。
其實大學清退不合格的學生,早就不是新鮮事兒。
之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曾連續(xù)發(fā)布公告,清退404名在讀博士和碩士。
對于清退學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曾表示:
現(xiàn)在有學生不對自己負責,不對家長負責,不對社會負責,他就應(yīng)該付出自己應(yīng)有的代價。
這些“付出代價”的學生,退學原因各有不同,但中國計量大學校長曾坦言:
“千萬不要以為上了大學就輕松了,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90%被取消學籍的學生都是因為沉迷游戲,他們都不值得同情。”
說得再通俗一點,這些被清退的孩子,90%是源于不自律、不能很好的管控自己、也不能合理安排生活和學習。
而這種孩子,無論成績再好,可能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我記得之前分析中高考的時候,曾有人提出過一種說法:中考刷“懶孩子”、高考刷“笨孩子”。
大概意思是,中考命題趨勢會偏簡單,分流掉那些基礎(chǔ)不扎實、不愿意努力的孩子。
高考命題趨勢可能會偏難,重點考查孩子是思維能力,選拔出那種真正聰明的孩子。
但是綜合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整個學業(yè)階段,永遠在刷掉的就是那種不自律的孩子。
可以說,自律會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美國心理學會有個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
一個孩子是否自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的成績和被熱門院校錄取的概率。
我們看到有地鐵里背單詞的娃,有凌晨六點跑步鍛煉的娃,有為鋼琴考級通宵達旦練習的娃,也有假期自覺把行程表排得滿滿當當?shù)耐蕖?/span>
學習、運動、特長,每一項都被娃自己安排得井井有序。
如果哪天偷了懶沒完成,就會感到惶惶不安。
自律的孩子更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這樣的孩子放得下、拎得清。
有教育學家指出:當下越自律的孩子,發(fā)展空間就越大,未來也會越自由。
一個自律孩子的養(yǎng)成,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背后起主導(dǎo)作用的還是家庭教育。
為什么這么說?董卿的一段采訪其實挺能說明這個問題。
她說自己無論任何時候,一直保持每天睡前一小時閱讀,幾乎雷打不動。
而且表示“現(xiàn)在我一天不讀書,就像一個月不洗澡那樣難受?!?/span>
每天睡前閱讀一小時,是一個很難堅持的自律習慣。
但是對于愛閱讀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需要,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
那孩子對閱讀的熱愛是從哪里來的呢?肯定是來源于父母生活中的點滴培養(yǎng)。
很難想象從小家中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書、父母也不支持孩子讀書的家庭,孩子會成為愛書的人。
在父母的引導(dǎo)之下,久而久之讓閱讀固化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培養(yǎng)其他方面的自律也是一樣,所以有句話說,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
需要怎么管?這里面學問可不小。
我發(fā)現(xiàn)70%父母的管,用的是“管控”,而不是“管理”。
管控就是,你必須要聽我的,一切都得按我的要求來。
疫情期間,咱們一個讀者說了這樣一段經(jīng)歷。
她為了監(jiān)督兒子上網(wǎng)課,特地在家里裝了高清攝像頭,從此家里多了一個和兒子隔空喊話的工具。
“都幾點了,你干嘛呢?趕緊寫作業(yè)去!”
每天上午,她隔十幾分鐘就要對著攝像頭喊上幾嗓子,引得同事們陣陣發(fā)笑。
只要見到孩子低頭玩手機、打游戲、看視頻,她在手機這頭一吼,孩子立馬乖乖地又坐回書桌前。
起初這位媽媽覺得這神器真好用啊,終于可以24小時無死角監(jiān)控孩子學習了,所以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直到一次家長會后被老師留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老師說她家孩子自覺性不高、專注力差,上課總是發(fā)呆,需要老師再三提醒,而一個班上四十多名學生,老師不可能只盯他一個人。
她很生氣,明明自己已經(jīng)操碎了心,可孩子為什么還這樣?
其實,當你對孩子采用窒息的“管控”時,他學習的動力就會大打折扣,自驅(qū)力也下降了,轉(zhuǎn)變成為“我為應(yīng)付父母而學”的心態(tài)。
這位讀者的兒子當她一套背她一套,當完全脫離父母的視線后就開始“摸魚”了,讓原本的不自律更加變本加厲。
家庭教育“管控”的結(jié)果還會有另一種,那就是叛逆。
我見過同樣被攝像頭監(jiān)控,有的孩子用彩色水筆涂糊了攝像頭,也有的拔掉電源,或干脆把攝像頭砸了。
“管控”的作用適得其反,我們管孩子,做好“管理”才是正確之道。
那管理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就是抓大放小、放權(quán)、問責。
01 抓大放小
上小學的孩子,一般來講行為習慣還沒有形成,想讓他自律其實非常困難。
此時聰明家長要學會抓大放小。
抓大,就是由家長把控大方向,細節(jié)的小事,你要交給孩子自己來把控,這叫放小。
我曾經(jīng)觀察過一個親戚輔導(dǎo)孩子寫作業(yè)的過程,她一直抱怨孩子每天寫作業(yè)都得搞到10點左右,家里天天雞飛狗跳。
我看到卻是媽媽坐在孩子旁邊,動不動就要吼一嗓子:
“這個字寫得都快飛了,擦了重寫!”
“你自己看看,這個題寫的對嗎?!”
“頭抬高一點,七扭八歪的都快趴桌子上了”
“哎呀,能不能快一點,想了這么半天倒是落筆啊你……”
別說是孩子,我都被這一嗓子一嗓子的暴吼嚇了一跳。
這種情況持續(xù)下去,孩子沒有自律能力是板上釘釘?shù)摹?/span>
父母要抓的,應(yīng)該是學習習慣,比如孩子回來什么時間寫作業(yè),每一項作業(yè)大概要用多久完成
這個是大方向。
至于孩子某個字是不是寫歪了、某個題是不是想了很久,這是小問題??梢栽诤⒆訉懲曜鳂I(yè)檢查和復(fù)盤的時候,集中提出來解決。
如果父母全程盯著,發(fā)現(xiàn)不對馬上責罵指出問題,自律是永遠養(yǎng)不成的。
脫離開父母的管控,孩子反而會報復(fù)性的用“擺爛”來反抗。
02 放權(quán)
有很多事,先不要急著跟孩子說你該做什么。
而是和他一起探討,你只是在傾聽后給孩子分析和建議,輔助做決策,并且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如果孩子自己做了選擇,那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他必須要自己承擔后果。
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搪塞家長說:“看,這些都是你們定的,我沒完成,是因為定的目標太高了!”
因為不管如何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誰做決定,誰負責”。
比如三年級暑假的時候,我讓女兒自己制作時間計劃表,把每天要做事情都寫出來,并且做好時間安排。
我只要大面上看著沒有什么問題就行了。
孩子會對這種方式感到新奇,這個計劃表可以督促她學習和做事。
因為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女兒更愿意去遵守規(guī)則,這比我和爸爸說再多的話都管用。
03 問責
但放權(quán)并不是讓你徹底放手不管不問。
就好比司機拿到駕照,他就被賦予了開車上路的權(quán)利,但如果此時他闖了紅燈,就要被問責。
對于孩子來說,問責就是理清做事的界限。
父母作為監(jiān)督者,當孩子做了違背原則或是錯誤的事情,有權(quán)利把他拉回到正軌,直到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為止。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還沒做作業(yè),但他選擇先玩一會再做,這時你怎么辦?
你說可以啊,但同時要和孩子有個約定,比如先玩再學是你的選擇。那我希望在9點前,你能把作業(yè)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
如果孩子玩過了,9點鐘還沒有做完,你這時就有權(quán)問責。
也就是你違規(guī)了、壓線了、闖紅燈了,該罰就得罰。
可以提前跟孩子商量好,比如動畫片看多了,第二天的動畫時間就取消。玩具玩兒久了還不收拾好,就暫時沒收某個玩具一天。
這個時候孩子才知道做事的邊界在哪,以后如果自己想方設(shè)法避免闖這個“紅燈”。
久而久之就有了做事的正確習慣,自律就形成了。
養(yǎng)育一個自律的孩子,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一旦成為自律的孩子,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之前困擾自己的很多問題竟迎刃而解了。
比如陪學的時候忍不住怒吼、岌岌可危的親子關(guān)系、被孩子拖延浪費的大把時間……
自律將會成為一個孩子一生的財富,對父母來講更是一種解脫。
*本文來源:小樹媽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