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7 11:13
吳冠潤[
博客]3804 字, 閱讀 1375, 評論 1
本文收錄在
608227: 高二(11)班摘要: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歷史演變有其規(guī)律與必然性。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演變亦有其規(guī)律可尋,探尋其規(guī)律及分析該趨勢的成因對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選取了唐宋元明清這五個較重要的朝代來論述了筆者的觀點。
關鍵詞:君權;趨勢;政治制度
據(jù)當今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皇權不斷增強,官僚地位不斷下降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的趨勢。但是主流觀點持有者們不僅無法解釋這種造成這種趨勢的根本原因,而且對歷史現(xiàn)象的認識也有很大的偏差。所以這個理論根本站不住腳。本人認為,皇權不斷弱化,官僚地位不斷上升才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真正的發(fā)展趨勢。
一、當今學術界主流觀點。
“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的變化,清晰地表現(xiàn)出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遭到壓制的歷史特點。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是傳統(tǒng)官僚體制發(fā)展的產物,雖然有可能提高決策效率,但導致了一人獨尊,將國家命運系于一人之手,最終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桎梏?!边@是當今學術界主流觀點持有者的說辭。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唐”與“宋”合在一起了。也就是說,該持有者也沒有說宋的皇權比唐的皇權強,宋的官僚地位比唐的官僚地位低。那么,唐與宋,究竟是哪個朝代的皇權更強,官僚地位更低?我們來對比兩朝的政治制度。
二、唐朝政治制度
唐朝時期,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別是:中書?。ㄆ鸩菰t令),門下?。ㄘ撠焾?zhí)行),尚書省(封駁審議)。尚書省下設六部,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處理日常事務。唐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
三、宋朝政治制度及于唐朝政治制度的對比
宋朝時期,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又另外設置“中書門下”,作為宰相辦公機構,其長官為宰相,但相權已被分割:軍政歸樞密院掌管;財政則歸度支,鹽鐵,戶部三司掌管,三司的掌管三司使又稱為“計相”;宰相只保留行政權。兩朝政治制度根本的區(qū)別就在于唐朝把起草權,執(zhí)行權和審議權分割了,而宋朝沒有。宋朝政治制度相比于唐朝政治制度特點在于:起草權,執(zhí)行權和審議權沒有被分割,所以辦事效率更高;權臣們分工明確,互為補充,相互間的牽制力卻大不如前,故與唐相比皇權有一定的衰弱。
四、元朝政治制度及于宋朝政治制度的對比
元朝建立后,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中書省的長官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歸入中書省。這里面還有個故事:元初本擬采用三省制。侍御史高鳴進諫,認為三省的行政效率不如一省。他說:“方今天下大于古,而是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元世祖采納了高鳴的建議,以中書省代替三省。元朝元代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關,“軍國之務,小大由之”,作為中書省長官的宰相權力沒有被過多地分割,權貴專權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權力之大可想而知。至少元朝的相權是比前朝宋更強的,所以元朝皇權較之宋朝也進一步弱化。
五、明朝政治制度及于前朝政治制度的對比
明朝建國之初,沿襲元制,設中書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權重。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下令裁撤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國家政事。至此,專制皇權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主流史學家就因為這個,得出了“明朝皇權較前代更強”的結論。這個結論是不準確的!我們要全面地看問題,明朝的皇帝并不止朱元璋一位,洪武一朝皇權的增強不能說明整個明朝的皇權較前代增強!據(jù)計,在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8天的時間內,內外諸司奏扎多達1000多件,共3000多事情。平均每天要處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修”,也無法把政事一一處理好。明太祖為此而設立殿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品秩較低,僅備顧問兼協(xié)理奏章,并不參與決策。后來,明成祖在文淵閣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此后,內閣的地位逐漸上升至洪熙朝,內閣有了專門的衙署和屬官,閣臣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稱為“票擬”。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筆批示、裁定,稱為“批紅”。雖然內閣名義上并不具有決策權,但因為以后的皇帝大多不像太祖皇帝一樣事必躬親,所以內閣一直掌握著實際上的權力,并且權力越來越大。為限制內閣權力,宣宗皇帝還設立內廷太監(jiān)機構“司禮監(jiān)”,大部分的奏本由“司禮監(jiān)”按皇帝的意思代以“批紅”。此后,皇帝怠政時,內閣與司禮監(jiān)相互制約,皇帝勤政時,皇帝通過司禮監(jiān)來限制內閣的權力??梢钥闯?,明永樂朝以后,特別是洪熙朝以后,官僚地位不斷上升,皇權逐漸弱化??偟膩砜?,明朝的官僚地位不斷上升,而皇權不斷弱化。與前朝唐宋元相比,明朝的皇權更弱,官僚地位更高,表現(xiàn)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官僚地位不斷上升,皇權不斷弱化的特點。
六、清朝政治制度與其形成原因
清朝建立后,承襲明制,設立內閣,負責處理日常事務。重要的軍國大師,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清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又在皇宮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機要政務。但他們本身品級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員交往,日夜輪流在軍機處值班。受皇帝召見,只能跪奏筆
錄。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清代皇權比起以往任何一個封建朝代都要強。這跟歷史趨勢背道而馳,原因就在于清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中國古代一直都有所謂的“夷夏之辯”,特別是經歷了元朝的民族歧視之后,漢族人民的民族主義越來越強烈,且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和頻繁的買外貿易對滿族人來說包含著太多不穩(wěn)定的因素(資本主義萌芽社會下的人民對言論自由和發(fā)展商業(yè)有著更強烈的要求,言論自由對滿族人的統(tǒng)治威脅很大,商業(yè)發(fā)展產生的財力豐厚的漢族商人又會危害到滿族統(tǒng)治者;沿海一帶的抗清勢力較強,弱放任私人海外貿易,抗清勢力可能會與海外勢力勾結起來威脅到滿族人的統(tǒng)治)這使得滿族人的統(tǒng)治變得異常艱難。元朝也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為了將強對漢地的統(tǒng)治也采取了一系列高壓政策,如降低佃戶地位,實施海禁,禁止夜市、集會,民族歧視,限制漢人參政等。不同的是,南宋只是商品經濟發(fā)達,而明末已經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為了鞏固統(tǒng)治,滿族人需要更高壓的政策。為此統(tǒng)治者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如海禁,限制出版,抑商,文字獄,剃發(fā)易服等。封建社會制度是剝削的制度,剝削者的第一要務是鞏固統(tǒng)治地位,其次才是發(fā)展經濟以擴大剝削量。除非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漢人王朝的皇帝大都不會擔心統(tǒng)治地位的問題。除了朱元璋這個農民以外,其他漢族皇帝都會把很多權利分給臣子以分擔繁重的事務。清朝皇帝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不僅要保證中央在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處于絕對上風,還要保證君權與臣權的斗爭中處于絕對上風。因為漢族人在人口中占多數(shù),通過科舉選拔的官員大多是漢人,漢族人民更想要一個漢族皇帝,漢臣篡位的可能性較大。為了鞏固統(tǒng)治地位只好犧牲自己的時間,事必躬親,所以清朝皇帝大多是勤政的?;蕶嗖粩嗳趸吘故菤v史趨勢,是不可逆的,清朝皇帝的這些措施只能一時地增強皇權,到了晚清,軍國大權還是旁落到了權臣手中。
七、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治制度演變趨勢的成因
造成這種歷史趨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封建社會制度下,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需要政府處理的事務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实蹅€人有限的能力及時間無法完成這么繁雜的事務,為了完成這些繁雜的事務和提高決策的準確性。需要更多的官僚參與其中,讓官僚們參與處理事務就必須要賦予官僚們一定的權力。隨著需要處理的事務的增多及變得更復雜,官僚們的權力將不斷增大,官僚的數(shù)量將不斷增多,皇權自然也就跟著弱化了。
八、結語
探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演變規(guī)律及分析其成因對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選取中國封建王朝中五個最具代表性的朝代政治制度進行分析,得出皇權不斷弱化,官僚地位不斷上升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趨勢的結論,并分析該趨勢的成因。
免責聲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網所有文章及所有評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好研網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任何觀點,所有文章文責自負,若有任何非法及不當信息,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應的處理。[好研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